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分析承受径向负荷的螺旋弹性滚子轴承的螺旋滚子,建立了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对其径向变形及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在同时考虑滚子的径向变形及滚子同内外套圈间接触变形的因素后建立了确定该类轴承承载能力的方法。对内外螺旋套图推导出了其装配预紧量同其结构尺寸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中间含有弹性接触层的粗糙结合面的力学模型,并运用层状弹性体系力学中的洛普位移函数法,得出了含有弹性层的粗糙结合面接触问题的应力、位移公式。最后分析了当弹性层厚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变化时,弹性层中应力、变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轮轨多点接触简化算法的计算精度,考虑轮轨间多个接触斑法向压缩量的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一种轮轨多点接触改进计算方法.首先,基于轮轨间隙函数的几何特征,采用Kik-Piotrowski方法计算并判定轮轨多点接触.然后,考虑接触斑变形协调关系,建立轮轨法向接触应力-法向压缩量耦合方程组,求解轮轨多点接触法向力.最后,采用典型的两点接触模型检验该方法的合理性,继而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轮轨接触仿真时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方法与Kalker变分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仅为7.5%,说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升Kik-Piotrowski方法用于轮轨多点接触问题求解时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的改进弹簧分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推导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使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给出结合部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根据文献[10]的机床结合部法向变形量一压应力的经验幂律关系形式,推导界面静弹性刚度、总载荷的表达式.工程粗糙表面的算例表明,总法向刚度载荷曲线与文献[10]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深入研究分形和提取结合部参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推导鼓形球台薄壳的磁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基础上,采用分离变量法,对其进行了磁弹性力学分析,并通过具体算例,给出了磁场参数与薄壳应变、变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于采用钢套橡胶轮的新型轻轨列车,其轮轨之间的力学行为有别于钢轮-钢轨、汽车轮胎-地面的力学行为。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采用柔-刚面接触单元,模拟新型车轮与刚性钢轨之间的接触问题,分析轮缘橡胶的变形规律,建立橡胶变形与作用荷载之间的函数关系。引入等效刚度系数,将轮缘橡胶等效为三向弹簧,从而简化新型轻轨列车系统的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土与结构间一种新的接触单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切线方向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本构模型,用于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切向变形与破坏机理.该模型将接触带内的变形分为剪切变形与错动变形两部分,对于法线方向采用法向应力与法向相对变形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将该模型与有厚度接触面单元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有限元计算的接触带单元.详细推导了该模型的弹塑性矩阵以及应力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某型桥式起重机行走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基于Hertz静力弹性接触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减速器的传动比和车速,得到了减速器的角加速度、齿轮啮合力和轮轨接触力,分析了机构的平稳性.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取了减速器输出轴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结果表明,齿轮传动和轮轨接触的刚度激励与啮合冲击激励引起的响应呈周期性变化,减速器输出轴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车轮型面对地铁9号道岔转辙器区的轮轨静态接触行为的影响,基于经典迹线法求解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利用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析接触力学特性,分析接触点对分布、道岔转辙器结构不平顺、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和轮轨接触斑的形状、面积及最大法向接触应力等。数值计算中,考虑轮背距为1 353 mm的LM和DIN5573以及轮背距为1 358 mm的S1002这3种车轮型面,从静力学分析的角度提出地铁道岔区的最优车轮型面。研究结果表明:DIN5573车轮过岔接触点对分布较集中,结构不平顺幅值较小,直向过岔时轮对的稳定性较好但接触力学特性较差;S1002车轮侧向过岔通过能力较强,接触力学特性良好,但轮对向尖基轨侧横移时较易发生轮缘接触,轮轨表面易产生疲劳伤损;LM车轮综合匹配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 Levy‐Mises及Prandtl‐Reuss塑性理论、Rice‐Hill等大变形弹塑性理论及二阶材料的研究,认为所有的变形均为塑性变形,不存在弹性变形。假定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为M ises屈服准则,运用塑性力学原理推导出结构的劲度矩阵 Dep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框架结构的全过程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弹塑性接触问题边界元法分析了轧机油膜轴承锥套与轧辊颈装配过程中的变形和载荷特性 ,讨论了接触应力和变形对锥套与辊颈损伤的影响 ,给出了防止锥套与辊颈装配过程损伤改进的具体措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注水管柱能否靠自重下放到井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考虑管柱与井壁的初始间隙和随机接触摩擦阻力,建立了注水管柱力分析模型,采用多向接触摩擦间隙元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接触非线性力学分析。经大庆油田3口井的计算分析表明,注水管柱最大累计摩阻为0.74 kN,靠管柱自重完全可以下放到井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路面抗滑构造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使得设计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好的抗滑性能,针对目前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不足,基于轮胎与路面接触作用机理,从接触力学的角度提出一种轮胎有效接触界面的构造粗糙度评价方法。通过对四种不同路面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特性进行比较,对接触应力分布非均匀性和应力集中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结合室内试验与现场路面压力胶片测试,不同路面上的轮胎接触应力分布为典型的非均匀分布状态,且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性,可以从接触力学的角度反映路面构造分布形态。应力峰值可以表征单点构造峰顶接触应力最大值,直接反映了路面构造与轮胎的包络变形程度,而Weibull模量可以从接触界面上进行整体的应力分布均匀性评价,属于间接性面域评价指标,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路面的构造粗糙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滚柱轴承离合器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柱轴承离合器是一种高性能离合器,它同时兼有离合器和轴承的功能。离合器的动态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和很大的影响。利用接触力学和振动力学理论对滚柱轴承离合器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滚子沿接触线受力的载荷分布,通过分析表明,滚柱轴承的离合器的扭转刚度是非线性的,说明系统具有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The breakdown of continuum models for mechanical contac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uan B  Robbins MO 《Nature》2005,435(7044):929-932
Forces acting within the area of atomic contact between surface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friction and adhesion. Such forces are traditionally calculated using continuum contact mechanics, which is known to break down as the contact radius approaches atomic dimensions. Yet contact mechanics is being applied at ever smaller lengths, driven by interest in shrinking devices to nanometre scales, creating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ith optimiz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origins of macroscopic friction and adhesion. Here we use molecular simulations to test the limits of contact mechanics under ideal condition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tomic discreteness within the bulk of the solids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but that the atomic-scale surface roughness that is always produced by discrete atoms leads to dramatic deviations from continuum theory. Contact areas and stresses may be changed by a factor of two, whereas friction and lateral contact stiffness chang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These variations are likely to affect continuum predictions for many macroscopic rough surfaces, where studies show that the total contact area is broken up into many separate regions with very small mean radius.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是指从牛顿到哈密顿的理论体系。其中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宏观低速领域内物体的运动规律,其主要内容是牛顿的运动三定律,它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经典力学与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等都有密切联系。但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来表征粉末颗粒表面轮廓的分形特性,然后根据接触力学理论,借助于弹性和塑性临界转化面积,分析了PIM中粉末颗粒接触时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进而得到了当颗粒表面发生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等不同接触状态时粉末颗粒表面真实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的分形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为了预测2个固体粗糙表面接触时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获得了粗糙表面三维微凸体的尺寸与空间分布;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推导出单对微凸体侧接触时接触载荷与接触变形的关系,并通过确定粗糙表面上每个微凸体的变形类型与接触载荷,计算了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形貌; 侧接触; 法向接触刚度
中图分类号: O 343.3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19.
对电接触铜合金材料作固溶、时效的不同热处理,对铸态、固溶和时效三种不同金相组织下进行电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160℃×8 h固溶+500℃×4 h时效处理后,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并保持较高使用次数,同时此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有良好配合,这种处理工艺有望使此功能材料获得替代银氧化镉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接触问题是固体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而解决接触问题有多种方法。本文给出一个带摩擦的Signorini边值问题及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并采用初等证法证明它们的等价性,从而可以把带摩擦的接触问题的偏微分方程通过相应变分不等式加以解决,使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