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针对磨料微粉精细分级存在的困难,自行设计了过滤分级装置。研究了料浆浓度、原料粒度、滤层粒度和厚度以及横截面积对β-SiC微粉过滤分级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级装置可以实现亚微米粒径的精细分级,可稳定获得W3.5、W2.5、W1.5的β-SiC微粉产品,分级精度好、分离效率高,实现了对β-SiC微粉窄级别的分级。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硅质和碳质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无限微热源法一次合成β - SiC微粉.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化学分析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晶相为β - SiC,纯度达98%以上,主要为无定形和半自形团聚物,一次粒度在10μm左右,二次粒度D95在62μm左右,D50平均为25 μm.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与烟煤合成β—SiC的动力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首次利用煤矸石和烟煤实现了β-SiC的合成.研究了影响βSiC合成的动力学条件,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粒度240目;合成温度1450~1500℃;保温时间3~4h,氮气流量1L/min.利用这些条件合成的β-SiC产率达85%.提纯后β-SiC质量分数可达99%,平均粒径6.29μm,比表面积为0.527m2/g.  相似文献   

4.
硅质煤矸石合成SiC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硅质煤矸石作原料,以Acheson工艺合成了SiC,与传统原料相比其反应速度快反应温度低。SEM研究表明,硅质煤矸石的微观结构是直径小于10μm的球状SiO2包容于厚度小于5μm的碳有机质薄过迥,通过对硅质煤矸石合成了SiC反应机理的研究,认为其微观结构知于SiC在较低温度下快速彻底地进行合成反应。工业Acheson法电热合成SiC时,以煤矸石代替石英砂和大部分价格较高或资源较匮乏、含硫挥发分较高的石油焦炭和无烟煤,可实现废弃物资源和化污染控制,并且有利于节能降耗和降低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5.
简要综述了无机絮凝剂的性能.根据无限微热源法合成的β-SiC微粉产品的表面性能,以及AI-Fe系金属盐絮凝剂性能,在β-SiC微粉分级分选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种类、浓度配比的外加剂,测定其絮凝时间和溶液浊度,对比得到适合于无限微热源法合成β-SiC微粉分级分选的外加剂.结果显示,AI-Fe系金属盐絮凝剂可应用于无限微热源法合成的β-SiC微粉的分级分选过程中,在最佳配比和浓度下能够良好地加速分级沉降速度,减小操作难度,提高分级分选效率.  相似文献   

6.
ANSYS作为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热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概述了ANSYS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无限微热源法合成β-SiC微粉,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ANSYS热分析在无限微热源法合成β-SiC微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β-SiC非线性导电特性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βSiC非线性导电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提出了利用-βSiC作为电机线棒防电晕材料的新方法.在-βSiC微粉合成的过程中,向其中掺杂V、Al等非4价金属,与-βSiC形成固溶体,可有效地改变β-SiC的非线性导电特性;-βSiC微粉表面吸附的Fe、Al、Mg、Ca、Ti、V等金属杂质,随其含量的提高,-βSiC电阻率下降;随表面胶态SiO2含量提高,-βSiC微粉电阻率提高,非线性系数增大;随晶体中x(C)/x(Si)的增大,-βSiC微粉电阻率降低,非线性系数减小.随着-βSiC微粉表面SiO2含量的增加,其防电晕涂层表面电阻率Sρ和起晕电压随之提高,最高可达55 kV,-βSiC完全可单独用作电机线棒的防电晕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沉降法测定了碳酸钙微粉的粒度.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碳酸钙微粉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和测定温度对碳酸钙微粉粒度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添加的分散剂为焦磷酸钠;分散剂用量为0.1%;碳酸钙微粉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为0.7%-1.05%:测定室温为5℃~35℃.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降尘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西安市区11个取样点进行了为期1a连续采样,采集样品14件。结果证明,降尘可以分为大小明显的两群,小于10μm的颗粒物以工业污染的产物为主,较大颗粒主要为自然源沙尘。西安市降尘粒度明显偏小,其中≤50μm的颗粒占总量的80%~98%;≤10μm的颗粒占30%~60%;≤2.5μm的颗粒占≤10μm颗粒的20%~46%。受城市风动力条件控制,沿东北—西南方向降尘平均粒径依次降低;降尘粒度分选性与小于10μm粒级颗粒的含量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2,负相关性明显。颗粒平均粒径和粒度分选性可以作为当地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标志。  相似文献   

10.
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总变形量、道次压下量、轧制温度以及轧制路径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异步轧制有利于板材的晶粒细化,其晶粒粒度约为8.9μm,明显小于常规轧制板材的13.2μm;当总变形量由40%增大到80%时,晶粒粒度从40μm左右减小到30μm左右,出现了较多的孪晶;当道次压下量由5%增加到20%时,晶粒粒度从40μm左右减小到10~20μm,孪晶数量也随之减少;当温度由350℃升高到400℃时,晶粒粒度由20μm左右下降到10μm,且大部分晶粒为等轴晶;轧制路径的改变,使板材中的显微组织和孪晶数量产生改变,C路径中的晶粒细小,粒度约为10μm,D路径中的孪晶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粒度为2~10μm的烧结Nd-Fe-B微粉与聚丙烯复合制成的模压磁体的磁性能与磁粉填充率、粒度和成型压力的关系。磁体的最大磁能积为16kJ/m~3,自然条件下短期剩余磁通的不可逆损失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2.
乙酸乙酯键联卟啉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10,15,20-四苯基卟啉合成5-(p-β-乙酸乙酯基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5,10,15,20-四苯基卟啉(A)与发烟硝酸反应得到5-(对-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B),产率48.7%;B与二氯化锡进行还原反应得到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C),产率72.0%;C在无水碳酸钾和无水碘化钾催化下与氯乙酸乙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5-(p-β-乙酸乙酯基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D),产率8.5%。该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短,纯化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3.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为起始原料,与丙二酸二乙酯在135℃下搅拌反应,合成α,-β不饱和酯(1),收率为95.0%;然后与苯肼常温反应得到中间体N-取代苯肼(Ⅱ),产率达98.9%;(Ⅱ)在碱性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回流反应4小时即得到目标产物:1-苯基-4-乙氧羰基-5-羟基吡唑,经提纯后,收率为75.0%,总收率为70.5%;经红外、核磁等谱学方法鉴定了目标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AlCl_3催化下,以酸酐为酰化剂合成β-Ρ-苯甲酰丙酸、β-苯甲酰丙烯酸、和β-苯甲酰丙酸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AlCl_3的用量由文献的2.2当量提高到3.5当量时,β-Ρ-苯基苯甲酰丙酸、β-苯甲酰丙烯酸和β-苯甲酰丙酸的合成产率分别由文献的70%、80—85%、和77—82%提高到94%、95%和92%。  相似文献   

15.
β-CD/碱体系还原间二硝基苯为氧化偶氮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β-CD/碱(即β-环糊糊/NaOH)复舍体系中,间二硝基苯还原为3,3′-二硝基氧化偶氮苯,反应温度55℃,产率为60%,文章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反应温度超过70℃时,产率明显的下降,同时讨论了β-CD在反应中的作用,初步认为,β-CD具有疏水性空腔,与各种客体分子形成包结物,促进了间二硝基苯的选择性还原,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以水为反应介质,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存在下合成4.4′—二氯氧化偶氮苯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β—环糊精存在时,有效地合成了4,4′—二氯氧化偶氮苯,产率为78%  相似文献   

17.
木质素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抗压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质素纤维的添加量和粒度对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木质素纤维的添加质量百分数为1.0%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当添加量一定时,平均粒度为10μm的木质素纤维增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煤矸石酸法提取物硫酸铝的应用及氢氧化铝精细化生产过程,进行了二段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微粉的工艺研究.用煤矸石酸法提取的硫酸铝和拜耳法精制的铝酸钠稀释后的溶液反应,生成的浆液经放置老化后即得活性晶种.用活性晶种进行铝酸钠溶液的一段种子分解和二段种子分解,制备氢氧化铝微粉.同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种子浆pH、分解温度、种子比值、分解时间、铝酸钠溶液αk及铝酸钠溶液质量浓度对分解率、氢氧化铝微粉颗粒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提取物硫酸铝做晶种引发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白度大于99%、Fe2O3质量分数小于0.006%、SiO2质量分数小于0.05%、吸油值小于0.70 mL/g、粒度在0.5~6 μm的氢氧化铝微粉.  相似文献   

19.
对电解工艺与Ni粉粒度和粒度组成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ρNi2+为3g/L时,粒度小于10.8μm的粉末可高达99.3%;电流密度为1500A/m2时,粒度为2.7~8.1μm的粉末占全部粉末的80%;随着(NH4)2SO4含量增大,Ni粉粒度变粗;电解液温度以40~50℃为佳;每次刷粉时间以20~30min为宜.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的泼尼松龙体系(包括溶液和混悬液)的喷雾干燥过程进行了考察。实验研究发现:直接喷雾干燥泼尼松龙溶液能够得到平均粒径为1.07μm且粒度分布窄的球形微粉;喷雾干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溶液能够得到粒径在4?μm左右的囊状颗粒。当喷雾干燥混悬液时,在较低的进口温度下,喷雾干燥只能作为一种干燥手段来干燥混悬液中原有的颗粒,不能改变原有颗粒的形貌;在较高的进口温度下,喷雾干燥可以成为制备粒径在1~5μm的泼尼松龙和HPMC包合物的有效手段。另采用SEM对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与表征,对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得到的产品在药物速释、控释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