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为探索花粉哮喘的致敏原,初步报导了在上海地区用重量玻片法从两个取样点收集的三年(1962年5月-1965年4月)空中花粉的记录。对各类花粉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它们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分析了花粉含量的变化与当地气温、雨量、相对湿度、日照、风力和霜期等各气候条件的变化之间关系。对照野外有关植物花期的记录,发现空中花粉的消长情况与临床观察的本市支气管哮喘的季节性发作和加剧的一般现象是吻合的。最后,提出了本地区致敏植物构树,桑树、蓖麻等多种,可供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
花粉症属于环境性疾病,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均可能有花粉症病人。我国地域辽阔,植被种类繁多,空气中致敏花粉亦极为多样。调查掌握我国各地方空气当中致敏花粉的类别及其在一年四季的出现规律,对防止花粉过敏症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对花粉致敏的研究已有了初步规模,为我国花粉过敏病症等一些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花粉症属于环境性疾病,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均可能有花粉症病人。我国地域辽阔,植被种类繁多,空气中致敏花粉亦极为多样。调查掌握我国各地方空气当中致敏花粉的类别及其在一年四季的出现规律,对防止花粉过敏症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对花粉致敏的研究已有了初步规模,为我国花粉过敏病症等一些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花粉症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过敏性疾病 .豚草、草、蒿属植物由于传粉时间长、花粉致敏性强而成为引起秋季花粉致敏症的优势植物 .本文对这三类植物的形态、致敏花粉数量、致敏性、致敏原的生物学研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展望 .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葎草花粉粗蛋白,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粗提液蛋白组分并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后经过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几类主要的蛋白,再用westen blotting分别检测其与花粉过敏患者血清IgE结合情况,鉴定每种主要蛋白质致敏原的致敏性.分析了葎草花粉变应原成分及其变应原性、免疫原性,并鉴定主要过敏原的致敏性.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广泛的分布于8~170 kDa之间有主带13条,次带10余条;westen blotting检测发现葎草花粉的致敏性较强,与花粉过敏患者血清IgE结合能力较高.离子交换层析出4种主要变应原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16,15和25 kDa,其中结合能力最强的是15 kDa处蛋白条带.葎草的主要过敏原为55,16,15和25 kDa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6.
以1,25(OH)2VD3为佐剂制备软叶针葵花粉变应原疫苗,以小鼠致敏哮喘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指标对治疗模型的构建进行评价,探讨1,25(OH)2VD3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花粉过敏哮喘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以1,25(OH)2VD3为变应原疫苗能有效抑制花粉特异性IgE的产生和Th2细胞因子IL-4分泌,促进封闭性抗体IgG2a产生和Th1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增加耐受性细胞因子IL-10生产,使Th2反应向Th1反应转变.1,25(OH)2VD3在花粉过敏性哮喘治疗中能大幅提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5,(4):50-50
花粉病又称枯草热,或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能引起花粉病的花粉称致敏花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曝片法对吉林市气传花粉进行调查,探讨空气中花粉种类及季节性消长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关系,结果表明吉林地区气传花粉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关系密切,是主要致敏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环境尤为重要,为查明本地区致敏花粉,神木县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展了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杰 《科学世界》2006,(3):51-55
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种主要的致敏原。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一些树木及花草特别容易引起花粉过敏,比如杉树、枸树、蓖麻、法国梧桐等,这些植物花粉量大体积小,空气中含量高,在风起的日子更容易传播,所以春天郊游时出现花粉过敏者更多。人为什么会得花粉过敏症?如何治疗花粉过敏?本文将根据最新的资料解答各种疑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春爱  贾国龙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194-194,50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致敏豚鼠哮喘潜伏期过敏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观察丙泊酚对致敏豚鼠过敏性哮喘保护作用.结果:0.2mg/kg,0.4mg/kg,0.8mg/kg;1mg/kg剂量下丙泊酚对致敏豚鼠过敏性哮喘有保护作用,均产生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内部分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粉症是近年来严重困扰人们生活的一类过敏症状,对花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究花粉的散布规律,可对花粉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德国莱卡DMRE研究型显微镜对首都师范大学校内的8种植物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照像采集,旨在为致敏花粉的鉴定工作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空气致敏花粉污染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花粉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忽略的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一直没有适合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特点的花粉观测仪器,阻碍了我国大气花粉的监测预报研究工作与国际同行的接轨和进一步的推广.因此介绍一种新型空气花粉的采集仪器,它集合了发达国家花粉标准采样装置的优点又适合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特点,并给出了仪器相关性能在外场观测实验应用中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为我国大气环境中花粉监测和预报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哮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气促,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引起哮喘的原因很多,有感染、花粉、异体蛋白等.近年来通过医学专家的多项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告诉人们,当病人有哮喘症状而用一两种抗哮喘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应疑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某些病人在接受抗酸反流治疗后,可减轻或消除哮喘症状,同时可减少抗哮喘药物的应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哮喘共存,有80%左右的哮喘患者有食管下段括约肌松驰、收缩乏力等异常.判断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线索有:哮喘发生于成年人;在餐后、躺下或运动时哮喘发作和加重;夜间或平卧时哮喘发作和加重.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作用机制,第一是微量或大量吸入胃内容物,引起化学性肺炎.因为仰卧睡眠易发生酸性物质吸入呼吸道,所以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哮喘最常见于夜间发作.第二是食管粘膜受体兴奋引起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反流清除时间延长常导致食管  相似文献   

15.
TDI 哮喘的免疫病理学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广泛应用于聚氨酯生产中的一种活泼的化学物质,目前被认为是化学性职业哮喘的最大诱因.综述了TDI引起的哮喘的免疫病理学机制的研究近况.TDI的生物靶标、致敏能力、气道炎症反应的特点和反应的细胞位点都是了解TDI毒性和疾病的基础;阐述了TDI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体外的氧化反应、树突状细胞的转移,探讨了其免疫病理学根源;介绍了TDI哮喘的基因及其表达的改变.更深层次的研究TDI哮喘的免疫病理学机制将有助于有效的TDI接触预防和临床上职业性哮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以两种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方法一:用新鲜配制的卵清蛋白(OVA)(0.2 mg)致敏,氢氧化铝作为佐剂,连续7天进行1%OVA雾化激发,30 min/次;方法二:用高剂量卵清蛋白(2 mg)致敏,氢氧化铝(Al(OH)_3)与百日咳灭活杆菌共同作为佐剂,先以1.7%OVA气管滴注染毒,随后1%OVA连续雾化激发6 d,30 min/次。通过肺组织形态学观察、无创肺功能测试、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及计数、组织样本中特异性蛋白IgE以及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IgE)含量作为敏感指标判断哮喘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结果显示两种哮喘模型大鼠均表现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功能降低,BALF中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采用方法二能够引起组织样本中IgE以及OVA-IgE含量增高,而采用造模方法一未观察到此类变化。因此,方法二能够更好地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可作为较好的哮喘大鼠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湿环境对哮喘的影响,建立高湿损伤动物模型和高湿哮喘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BALB/c小鼠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湿环境,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高湿组(C组)和高湿哮喘组(D组)。A组置于常温常湿条件下饲养,B组在常温常湿环境下饲养,并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C组置于常温高湿环境下饲养,D组在常温高湿环境下饲养,并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结果 B、C、D组与A组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粪便稀烂、皮毛暗淡、行为暴躁、体质量减轻、血常规指标异常(P<0.05),B、D组免疫炎症反应、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细胞比例、肺部病理变化等情况明显高于A、C组(P<0.05),且D组炎症反应高于B组(P<0.05);结论 高湿环境可以诱导或者加剧哮喘症状,高湿哮喘动物模型可为在高湿环境中研究哮喘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延缓衰老,促进人体健康,然而水果过敏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概述了常见的水果过敏原与交叉过敏反应,水果致敏性消减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常见的7大类水果过敏原主要包括类甜蛋白、Bet v 1同源蛋白、脂质转移蛋白、抑制蛋白、几丁质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交叉过敏反应是引发水果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多种过敏原含有相似的结构序列或决定簇时可引发明显的交叉过敏反应。其中,花粉中的Bet v 1最容易与常见的水果引起交叉过敏反应。高温、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辐照等物理加工技术可通过二硫键的断裂与重排、氢键的增强或削弱、肽链的断裂或交联等作用直接破坏水果过敏蛋白质的结构;碱液或酶处理等化学消减技术可通过破坏过敏原的蛋白结构,降解过敏原致敏性表位。目前水果致敏性消减技术的研究较少,其效果也不够理想。未来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新型食品加工方法等多技术联合,精准靶向控制水果致敏性;生物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培育脱敏水果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水果致敏性难题,为低敏或脱敏水果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芝麻是新的“8大类”过敏食物之一,芝麻过敏反应由于其潜在危害性及其日益上升的发病率而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因此研究芝麻致敏性消减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芝麻主要过敏原(Ses i 1~Ses i 7)的结构和免疫特性,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已报道的芝麻过敏原有7种,属于2S白蛋白、7S类豌豆球蛋白、油质蛋白和11S球蛋白,其中11S球蛋白和2S白蛋白是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利用热加工技术消减芝麻致敏性,主要通过煮沸、微波、烘焙等工艺引起过敏原的解聚、变性进而破坏致敏表位;高压、辐照、发酵、酶解等非热加工技术通过氢键、疏水键等化学键的变化、多肽链的断裂引起蛋白结构变化,从而掩盖或直接降解致敏表位。另外,结合其他食品过敏原,对芝麻过敏原的潜在消减技术,包括脉冲电场、冷等离子体、超声波、脉冲光、糖基化改性和复合加工技术等进行了阐述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芝麻不同过敏原的致敏表位、不同加工工艺对过敏原结构及致敏性影响、开展血清学、细胞和动物模型等致敏性评价等,以明确芝麻致敏性消减的主要机制,以期为生产低敏或脱敏芝麻产品奠定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机控制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4种天然花粉(苹果花粉、茶花粉、乌桕花粉和油菜花粉)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由氨基酸含量分析了花粉具有的功效及对人体的作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量了花粉中的元素含量,并根据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参数理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4种花粉具有很高的抗癌功效及良好的清热凉血、降血脂的等功效;4种花粉的阴阳性均属为(-)(-)(+)(-)中药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