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城市河岸带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为克服传统硬质河道护岸的种种弊端,生态护岸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生态水利学角度分析了城市河道的特点和城市河道护岸工程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在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河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建设生态护岸的一些设想,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护岸能够有效确保江、河、海等岸边不会遭受水流的冲刷,确保雨季、汛期行洪岸边稳固,以使得城市建筑、道路以及码头等安全得到保证,护岸布置应当尽可能减少对河势造成的影响。因为传统的河道护岸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生态型护岸是在传统型护岸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改进,是护岸主要功能的有益延伸。本文主要针对生态护岸在我们国家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堤防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的工程。本文通过生态护坡技术在小凌河汇流口堤防的应用实例,阐述了生态护坡砖的结构要素和施工方法,并与传统河道护坡方式进行比较,得出此护坡方式既满足防洪的要求,又在景观、生态等综合效果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笔者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城市河道边坡防护主要关注边坡稳定性和行洪、排涝功能,较少考虑护坡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对城镇水系景观美化的需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破坏生态环境,加速人居环境的恶化,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和实施生态护坡,建立满足岸坡稳定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李建萍  赵欣 《科技资讯》2012,(32):112-112
传统的城区河道护坡设计往往从河道岸坡的稳定性方面去考虑,仅满足了防洪排涝的功能,却忽略了其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但随着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逐渐重视,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正在被逐步推广。相对于传统河道护坡技术,生态河道护坡技术不仅能对边坡进行加固防护,而且还具有净化水质,为城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功能要求、设计依据、建筑材料和水流特性4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传统护岸与生态护岸的差别与转变,提出传统护坡向生态护坡转变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考虑它对水流水力特性的新影响,应因地制宜根据河道的形态、植被种类和生长环境等因素做好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彭守良 《广东科技》2008,(2):108-109
在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当前,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大多数中采用的堤防护坡或挡土墙型式常见的防护结构有混凝土、砌石护坡及挡墙等多种形式。格宾是一种将镀膜钢丝网片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用作护岸或代替传统挡土墙的一种新型砌石结构。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挡土墙、护坡、护底、护脚、水下抛石笼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生态护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杰 《科技资讯》2008,(36):221-222
在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的今天,河道的生态化已经成为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一重要方向。河道治理上的基本要求就是河道护岸形式的生态化,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护坡形式在生态上的缺点,而后在考虑到河道生态化与亲水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生态湖泊形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河道生态型护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科技信息》2011,(26):331-331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水利建设已经从农村水利过渡到了都市水利,而且从都市水利发展到环境水利,再从环境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化,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愈来愈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包括了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新建河道的护岸结构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1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道集生态、景观等多重属性于一身,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生态护坡不仅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建构水陆交界生态系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生态护坡立体绿化的概念和结构;提出了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参考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最后提出了维护管理的重点,旨在为城市河道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河道边坡防护主要关注边坡稳定性和行洪、排涝功能,较少考虑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对城镇水系景观美化的需求。笔者在分析河道边坡发生土壤侵蚀成因及剖析生态护坡技术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的模式、生态`护坡设计的原则及目前主要的生态护坡材料与方法,并探讨了对不同生态功能需求的河道,应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边坡防护,以达到既满足河道边坡防护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能发挥河道边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功能所起到的保持水土、净化水体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生态治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生态护岸型式.结合太原市河道的具体特点,分析了传统河道护岸型式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建设生态河堤是城市河流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铅丝石笼自沉式结构基础护坡在黑河甘州区段河道治理项目中的应用,自沉式结构采用铅丝石笼衬砌生态护岸,从设计理念、施工工艺、运行效果分析着手,详细介绍了铅丝石笼自沉式结构基础护坡的技术亮点,相对于传统刚性衬砌护坡方法,自沉式结构的做法是一种创新和优化,其成果经验具有研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纳,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也有了相应的重视。为此,该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河道当中的护坡进行分析,以提高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的混凝土护坡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并为城市注入自然美景,加速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护坡在整治城市河道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要求越来越高。将生态护坡功能与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护坡类型及材料、护坡稳定性、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量化的方法及权重计算结果,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合肥市四里河典型生态护坡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影响生态护坡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为城...  相似文献   

19.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而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一大课题。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护坡工程,以创新发展的观点,就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防洪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突出,在防洪工程建设当中,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这种技术将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发挥生态护坡防洪功能的基础上,还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该文根掘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了论述了在防洪工程当中生态护坡的形式,并就防洪工程当中生态护坡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推动这一技术在防洪工程建设上的应用和发展,更好的发挥生态护坡在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