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满足于物欲,片面追求消费,对物质和金钱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人类无情地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饱尝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灾难酿成的苦果,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在新文明的冲击下面临危机。环境道德:人类的普遍道德,在本世纪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珍爱生命,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作用以及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中的定位,论述价值的定义、自然资源价值的定义以及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进而阐明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价值观,并在正确的自然资源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自然资源法,通过自然资源法设定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以期达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都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夺为目的。这不能不说是技术与科学分离的悲剧。而高技术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入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们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则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反思的结果。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致性,它的提出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它是以环境伦理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价值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境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和近现代历史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对立的。今天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协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理念已经和正在由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资源的供给再生、人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破若干难点:破除对GDP增长的迷信;矫正失衡的利益关系;倡导和实行适度消费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培养全民的生态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与人类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的现状关乎人类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人类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的基本禀性,从哲学的角度寻找解决自然资源与人类安全问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建筑活动是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生产活动之一.在兴建过程中难免对区域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工程理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工程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我国未来建筑业,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本文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的四个阶段,得出我国现代水利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之后,提出了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文中提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依存、开发、掠夺、和谐)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水资源面临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大问题的挑战.最后文章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分别从给洪水以出路、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四个方面针对面临的四大问题提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与自然界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知识在这三个阶段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确立 ,知识经济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知识经济从知识、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 ,对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和谐的人 -自然关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本文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的四个阶段,得出我国现代水利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分析r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之后,提出了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文中提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依存、开发、掠夺、和谐)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水资源面临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大问题的挑战.最后文章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分别从给洪水以出路、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四个方面针对面临的四大问题提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视阈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三阶段论”作一全新读解,并对每一阶段人的特性进行特定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为研究人的发展甚至是人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平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资源问题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 ,从而保证我国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人是创造人的世界的主体。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也显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奉行的是互利互惠的准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各自以自身为中心,使得资源的分配利用不能统一协调,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应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旨在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崇尚绿色人文旅游、关注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位于我国中西部的该类型城市明显处于地域劣势.其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能增加收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生态类资源得到更加科学高效利用.文章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提出了中西部城市生态旅游 资源开发实现新发展的政策法律治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劳动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界才造福人类,否则,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人和自然的对立,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理论与当代可持续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