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2005年TM影像和2010年CCD数据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解译,分别计算了2000~2010年森林、草地、水域、农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对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首先是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大,其次是水域,面积增加最大;再次是城市和森林,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最后是草地和农田,草地的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农田的面积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景观斑块类型来看,城镇用地各指数变化最大,城镇用地的斑块所占景观类型百分比、聚集度和斑块个数均呈增加态势,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指数则呈减小态势,说明盆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城镇用地在由中心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空间分布较紧凑且连接性较好;与此同时城镇用地分割了其他类型的景观,导致盆地的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大.从景观整体水平来看,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平均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周长面积分维指数、斑块凝聚度、相似邻接百分比、聚集度则呈减小趋势,这说明十年间柴达木盆地景观格局总体呈现空间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恩施州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e和GIS软件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利用生态学软件Fragstats 4.2计算景观百分比、斑块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恩施州地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以有林地为主,非林地、灌木林、宜林地和未成林零星分布,斑块分布聚集,斑块数目增多,形状较为复杂,人为干扰对森林景观的发展呈良性影响,且景观的结构合理.总体上,恩施州地区的景观异质性高,类型丰富,应继续保持森林景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主城区森林景观斑块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1986、1995、2000和2006年重庆主城区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建立重庆主城区森林景观数据库,对主城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定量化分析.经分析得出: 1)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在研究时段的20年间,研究区森林景观面积1986-2000年逐年递减,2000-2006年有所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局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破碎化加剧;斑块边界褶皱化程度加剧,斑块形状趋向复杂化; 2)研究区斑块动态变化:1986-1995年,森林斑块等级变化不明显,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995-2000年,小斑块变大的趋势明显; 2000-2006年,斑块各个等级间变化最为剧烈,数量和面积上均相对较大,人类活动作用明显; 3)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演化主要受地形条件的控制,并随城市化进程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断加深而时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2012年福建省闽江上游城区—三明市三元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r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森林类型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类型景观中,斑块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非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和疏林地;斑块边界密度和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中,从森林类型构成比例来看,以针叶纯林和竹类纯林为主,阔叶纯林和混交林比例较低.从优势树种构成来看,以杉类、松类和竹林类树种为主,且分布广泛,占绝对优势.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复杂,斑块连接指数小,破碎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市为研究区,以1994—2015年间4景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对厦门市地表温度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不透水面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厦门市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异越来越大,次高温和高温区景观类型的面积增大;地表温度景观总体上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类型的多样性和均匀分布程度降低,次高温和高温斑块的面积及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数量降低,斑块形状越趋复杂,各类型斑块在空间上趋于聚集成片分布;研究时段内中低等级斑块类型(1、2、3级)向高等级斑块类型(4、5级)转化的面积呈持续增大趋势,等级升高的面积明显大于同期等级降低的面积. 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区,在经历了长期的垦殖以后,植被覆盖遭到了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本文选择江西省中部的吉泰平原中泰和县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利用Arcview 3.3的Patch Analyst模块和Fragstats(raster version 3.3)软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三个水平上计算了斑块个数(NP)、拼块类型面积(CA)、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PLAN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斑块面积标准差(AREA_SD(hm2))、景观分离度指数(SPLIT)等景观格局指数,以揭示研究区内的景观格局特征,对泰和县人工林景观结构进行评价,对比不同森林类型在景观结构上的差别,提出杉木人工林景观结构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2000,2005和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T 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密度、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较显著,由于退耕还林,耕地减少,森林面积有小幅度上升;居住地由于旅游开发的原因而分布更加集中,面积增加明显;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上升.  相似文献   

8.
以2010年将乐县林相图为源数据,从2个等级对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划分,利用分形理论对研究区内各景观斑块类型指标、形状指标和异质性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景观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和非林地为主,二者面积比重之和高达97.174%,且斑块被边界割裂的程度较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将乐县景观斑块团聚程度较高、结构组成复杂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性,景观异质性程度较高,但各斑块类型空间分布不均匀.景观要素的分维数及稳定性分析表明,非林地的斑块形状复杂程度较高,灌木林地、其它林地和有林地的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好,其稳定性指数值均高于全县的稳定性指数值0.291.有林地中竹混交林的斑块形状最为规则且稳定好,而针叶纯林的斑块形状最为复杂且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双流县为研究区,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支持,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双流县2007~2009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利用Markov-CA模型对研究区2015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双流县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整体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斑块呈现聚集现象,绿地面积减少,绿地斑块呈现破碎趋势,绿地斑块数量上升,平均斑块面积下降.利用Markov-CA模型,选用5×5滤波器作为邻域,能够较好的模拟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预计2015年,双流县北部和西南部区域受城市化影响较大,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在未来保护全县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鼎  薛小杰  刘瑞强 《河南科学》2020,38(1):109-113
以海南省琼海市城南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用地、城市用地、区域交通用地、耕地、林地等景观斑块2009—2019年的景观格局与人为影响要素的比较研究,发现斑块总体数量与斑块密度以及人工影响指数都有上升趋势,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林地景观斑块面积变化最大.结合该市2009—2019年城乡发展进程,从房地产、城镇化道路、城乡产业变革、水生态治理等的角度探讨其景观斑块变化的动因,以实现城市和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