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交通控制和诱导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采用饱和关联维数法和互信息量法对交通流时间序列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交通流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采用wolf方法计算其最大Lyapunov指数,并对其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流时间序列具有噪声;最后,分别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对交通流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种模型对短时交通流均能较好预测,但后者的预测精度较高,预测速度较快.嵌入维数;延迟时间;相空间重构;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路段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度,选取路段平均旅行时间作为预测指标,建立了一种基于极端样度上升(extrem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对交通流数据的分析,在考虑交通流时空特性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目标路段时间序列训练集、测试集以及时空序列训练集、测试集,然后基于XGBoost模型以及构建的训练样本集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及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能够对路段未来时段平均旅行时间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其中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为5. 32,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为4. 82,均低于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且相比于仅考虑时间因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同时考虑时空因素的预测模型得到的误差更低,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可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的预测精度和对于不同交通状态的适应性,在分析了交通流特性以及时空二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预测模型,使其能够综合反映这些特性和影响因素。该组合预测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块、空间相关模块和组合预测模块三个子模块。单项预测模型包括自适应单指数平滑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组合系数是以两个单项预测子模块的平滑百分比相对误差作为输入,以神经网络作为学习算法自适应地得到。最后通过平峰和高峰时段实测的交通流量数据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各自单独使用时的精度,且对于不同的交通流状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最优组合预测及其在短时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流量预测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控制与诱导的效果,因此,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先进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简要介绍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基础上,以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确定最优组合预测模型中的权系数,实现交通流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并利用实际数据通过与单一时间序列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卡尔曼滤波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分析,验证了交通流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将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OWA)算子应用到短时交通流预测中,建立了以整体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的组合预测模型。在分析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指数平滑法、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S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对短时交通流进行预测,再用IOWA算子将这三种模型进行组合预测。最后进行实例验证,通过MAE、MSE和MAPE三项指标比较分析四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证明,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明显优于其他的预测模型,有效地提高了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短时交通流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对原始交通流数据的平均行程时间序列应用Mallat算法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且对各尺度上分量进行单支重构;然后对于各重构的单支序列分别使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进行预测得到多个子模型,同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子模型的最佳参数选择;最后把所有子模型的预测值代数求和,得到总体交通流的预测结果。采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地区某路段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和XGBoost组合模型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线性模型及单一XGBoost模型,从而更好地为交通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短时交通流的精准高效预测是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的前提。以济南市交叉口地磁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质量识别和预处理,构建了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短时交叉口流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初始化和训练。使用该预测模型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进行的短时交叉口流量预测结果显示,除流量突变时刻外,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仅为8.41%,证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交叉口的短时交通流量,可以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交通流预测是实时控制与诱导的前提,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对短时交通量预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国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的现状,同时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短时交通量预测的基于统计理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几种模型进行了简要概述及评价,最后以南昌市庐山南大道交通量实际数据为例,利用时间序列与GSVMR模型的组合短时交通量预测理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时间序列及GSVMR模型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相比,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际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交通系统时变复杂的特征,应用小波分析理论,对原始交通流数据进行消噪处理,使消噪后的数据更能反映交通流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再针对交通流的非线性特征及其短期可预测性,应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预测短时交通量。结果表明:先进行小波消噪再进行预测所得的结果与实测值有更高的拟合度,可以用于短时交通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预测中体现短时交通流序列的变化趋势,提高预测精度,对短时交通流序列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将其细分为上升趋势、平稳波动趋势、下降趋势,并运用转折突变法求解变化趋势参数。将变化趋势参数作为一个输入变量,建立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取实际交通流序列,计算其变化趋势参数,并对交通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72%,小于未引入变化趋势参数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提出的变化趋势参数能体现交通流变化趋势,引入该参数能提高预测精度,该预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分析的短时交通流非参数回归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交通诱导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预测方法难以预测短时状况下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交通流.根据交通流信号在不同的时频域空间的不同特性,提出一种组合小波分析和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首先对交通流时序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小波分解,然后对低频和高频分量分别进行单支重构.在此基础上,引入非参数回归对各频率部分分别进行预测,组合各频率空间的预测分量获取预测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引入行人过街等待容忍极限时间作为信号配时优化的约束条件之一,提出了线控路段上交叉口之间人行横道信号参数的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该方法先以两相邻交叉口共红时间作为行人过街绿灯时间,当共红时间不足时,利用路段机动车车队的离散性和流率关系建立延误函数,以机动车在人行横道处造成的总延误最小为目标求解配时优化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保证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降低了行人延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左转交通流的路径分析,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流量守恒、绿灯最大最小时间、饱和度和周期时长等.考虑不同左转相位设置模式,建立了相邻交叉口间通行能力差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通行能力差最小为目标,提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设计模型.最后,基于两个实际交叉口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数据,采用车均延误和最大通过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交叉口现有方案、Synchro优化方案和本文模型优化方案的信号控制效益.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模型的相位方案,能降低各交叉口间的通行能力差值,并有效降低交叉口群的车均延误,提高交叉口群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该协调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城市交叉口车辆到达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在城市交叉口多相位实时控制过程中,采用马尔柯夫方法对各相位内进入交叉口车辆数的可能性进行预估。基于交叉口车辆运行的强随机特征,交叉口车辆到达预测的准确性是控制策略准确制定的关键。根据马尔柯夫过程预测结果,系统可进行交通信号的延时和相位变化,从而使整个交叉口的平均时延得到优化。通过实例验证了马尔柯夫分析模型用于多相位交叉口短时交通流占有率预测的可用性,并将预测得到的交通流占有率与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两者之间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有助于制定实时的交通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准确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交通诱导和控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流形距离(MD)的K近邻-长短期记忆(K-nearest neighbor-long short-term memory,KNN-LSTM)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流形相似性分析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时空特性,计算多站点与目标站点之间的流形距离。然后,采用改进的KNN算法筛选出空间相关站点构造交通流数据集,通过LSTM模型提取时序特征得出预测结果。实验表明,与单一预测模型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交通流时空特性且预测精度更高,可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孙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5):15270-15276
为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短期预测,提出了基于分解集成方法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应用EEMD方法将流量时序数据分解为若干个分量;其次,应用排列熵计算各分量的复杂度,复杂度高于0.5的归为高频分量,其余归为低频分量;然后,高频分量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低频分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预测;接着,对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加和集成,得到了最终的预测值。最后,采集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通过比较1~6 h和7~12 h的预测结果,本文模型在1~6 h的EC值为0.905,准确度更高。与EMD-BP-OLS模型、BP模型进行比较,本文模型的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通过比较60 min,30 min,15 min时间尺度数据的预测结果,60 min时间尺度的EC值为0.924,准确度最高。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更适用于短期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17.
Cross-correlating traffic flow data at different intersections in an 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llective behavior of constituents in a complex system and for predicting the risk of network-wide congestion. In this work, a Random Matrix Theory (RMT) based method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llective behavior from massive traffic data sets. Nonrandom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ffic flow series recorded in the Beijing road network occur both with and without detrending. The effect of the traffic load on the correlation patterns of network-wide traffic flows is analyzed using the RMT analysis of a simulated data set collected from Paramics. The RMT analysis is also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incidents on the network-wide traffic status. Cluster analysis is used to find the largest cluster in the network which indicates the critical congestion caused by the incident. 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RMT analyses ar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systematic interactions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