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并建立苦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按照《药典》相关技术要求分别建立苦参提取物性状、薄层色谱鉴别、水分、灰分、炽灼残渣、重金属及砷盐等项目的检查方法并规定限度,采用滴定法建立苦参提取物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了限度.结果显示:苦参提取物的水分不应超过5.0%,重金属不应超过10ppm,总生物碱含量应在35.00%~52.50%之间.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控制苦参提取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重庆道地金银花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重庆道地药材金银花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制定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含量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庆主产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金银花药材样品的铅、镉、铜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汞、砷含量(原子荧光法)进行分析.结果:铅的含量为0.158~1.564 mg/kg;镉的含量为0.009~0.069 mg/kg;汞的含量为0.010~0.078 mg/kg;铜的含量为0.162~0.364 mg/kg;砷的含量为0.457~2.172 mg/kg.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间铅和砷的差异性较大.结论:金银花药材基本上达到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相应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可进行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破铜钱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破铜钱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结论:通过该实验完善了破铜钱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可为破铜钱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控制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药材质量,制订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药材;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以Hispolon作对照品,TLC法定性鉴别,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结果:松针层孔菌不同部位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区别明显,能较好地和同属其他真菌相区分;Hispolon的平均含量为0.0160%,拟定Hispolon的含量不得低于0.01%;总酚的平均含量为0.238%,拟定总酚的含量不得低于0.20%;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2.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建立的松针层孔菌药材的质量标准可全面、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荠苨的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以及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为制定荠苨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荠苨进行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酸不溶灰分测定和浸出物测定以及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测得荠苨中水分不得超过9.6%,灰分不得超过3.18%,浸出物用25%乙醇做溶剂,以热浸法进行测定所得浸出物不得低于52.84%;显微鉴别结果显示,本品粉末灰白色,粘液质性,有乳汁管,有树脂道,无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少且小、单粒。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位置上有相同斑点,分离度较好;结论该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荠苨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马尾连基源、资源分布进行本草及文献资料的考证,同时,采集贝加尔唐松草生长的不同时期(花期、果期)植物标本,并与馆藏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对原植物的基原进行准确鉴定,并采用徒手切片及薄层鉴定等方法,对其显微结构和薄层进行鉴别。最终系统的描述了贝加尔唐松草的形态特征,初步确定了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建立了适宜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证俄色药材的食用和药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俄色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及控制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农药残留,石墨炉法对铅、镉、砷含量的测定,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对铜、汞含量的测定.结果:没有检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铅,砷,汞,镉(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铜的含量也相对较小,仅为1.162 mg/kg.结论:俄色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表明俄色样品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和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产蜘蛛抱蛋药材(阴干根茎)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性状、形态、生境、显微结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为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常规检查项目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ⅩA浸出物测定法以及附录ⅥB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查,植物形态、显微结构和药材性状通过常规的显微镜技术和直接观察进行鉴别,其生境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化学显色反应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0批蜘蛛抱蛋样品测定的平均值为:水分12.64%、总灰分6.4%、酸不溶性灰分0.7%、醇溶性浸出物4.8%、薄层色谱显色良好,斑点清晰;性状特点鲜明,容易区分,显微结构给出了在各个生长周期普遍存在的特征性结构,给出了本属植物主要的形态特点;通过鉴别,本品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同时对个别检查的限度项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为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对民族药鬼针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该药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祛黄褐斑丸的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祛黄褐斑丸中当归、黄芩、巴戟天三味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祛黄褐斑丸中淫羊藿、黄芩两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方中当归、黄芩、巴戟天三味药材显微特征明显,图像清晰;方中淫羊藿、黄芩两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显微鉴别与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废弃蒜渣的成分,结果表明:蒜渣的主要成分和原大蒜相似,其蒜油含量为0.12%。通过对蒜渣进行生物降解和物理方法处理,研制出系列新产品如上合蒜香调味料、蒜香苹果醋等。蒜渣的开发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蒜中大蒜辣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大蒜中大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定硫法,确定了最佳测定方法,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74%(RSD=0.81%),并对白皮蒜和红皮蒜中的大蒜辣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皮蒜中大蒜辣素的含量略高于红皮蒜。  相似文献   

13.
《武夷科学》2019,(1):21-28
为了解大蒜(Allium Sativum L.)根系分泌物主要成份对烤烟的化感作用,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了大蒜根系分泌物的成份,并选用大蒜根系分泌物的2种主要成份,研究其对K326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成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份对K326种子的发芽率、化感效应指数、发芽指数以及其幼苗的苗高、根长、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大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份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逐渐增大,均达差异显著水平。而该主要成份对K326成苗叶绿素的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这将为研究大蒜与烤烟合理耕作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测试证明,蒜渣具有大蒜近似相同的成分,并具有同等的应用价值。将蒜渣分离,烘干等一系列处理后,可用于医药、保健、软料、果脯、饲料、肥料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河南杞县和山东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杞县为我国大蒜种植基地;山东金乡县也以种植大蒜出名,国家首批确定的唯一一个有机农业(大蒜)示范基地就落户在金乡县。杞县的大蒜经营与金乡有很大的差距。杞县应借鉴金乡县大蒜种植与经营的成功经验,加快产业化的进程,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四化合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大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理产白皮瓣蒜和紫皮瓣蒜提取液对腌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国标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及大蒜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分别检测了提取温度、反应时间、提取液量、pH值等4个因素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摸索大蒜提取液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的最佳条件。结果:紫皮瓣蒜提取液在60℃、35 mL提取液、pH5.0反应液中反应20 min时清除率最大;白皮瓣蒜提取液在80℃、15 mL提取液、pH5.0反应液中反应15 min时清除率最大。在以上最佳清除条件下,对腊肉、火腿、酸腌菜、腌辣椒、萝卜干等五个样品分别用白皮、紫皮瓣蒜提取液处理后亚硝酸盐清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1.9%、71.1%。结论:大蒜对腌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蒜的食用医用价值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了大蒜及其系列产品对人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大蒜系列产品开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大蒜保健机理,研究了以大蒜为原料制作保健食品──蒜脯的工艺途径,采用β-CD微胶囊技术既保持了大蒜的特殊成分,又脱去了蒜臭和辛辣味.  相似文献   

19.
任长江  孙毅 《河南科学》2002,20(5):517-519
大蒜中的有效成份是大蒜素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但鲜蒜中大蒜素是以稳定无臭的大蒜氨酸的形式存在。当大蒜受到冲击 (切片或捣碎 ) ,大蒜酶接触到空气后活化 ,大蒜氨酸转化大蒜素。根据大蒜素的理化性质 ,采用不同的反应条件进行脱臭实验。开发研制出脱臭蒜素原液、脱臭蒜素保健饮料、脱臭蒜素原汁酒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