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玲  宁祥西 《科技信息》2011,(17):372-373
旧居住建筑沿街空间环境是指以旧居住建筑为界面形成的街道空间环境,涉及的问题包括街道空间的比例形式,以及街道的环境质量。旧居住建筑沿街空间作为与居民最为贴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对现阶段城市旧居住建筑的沿街空间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且能通过对某些街道空间环境元素的调整来改善己有的不良街道空间,来全方位地、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邓奔 《科技信息》2012,(6):413-415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街道也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交通的膨胀发展,作为城市街道主体的人,正在或已经被汽车所取代,城市街道生活湮没于快速交通和超常尺度之中,街道沦为纯交通性的功能空间,城市肌理和街道人文难以寻觅。笔者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进行探索。全文分为六部分:审视当今、回顾历史、对照现代、指导设计、实例分析、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展望。论文意在寻找探索一条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之路,让人们真正成为街道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群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以人为本的街道公共空间逐渐被隔离与侵占.以人本主义为研究视角,以传统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尺度,首先,从街道交通通达性、街道功能多样性、街道环境舒适性等角度分析老街区街道的空间活力现状及空间特征;然后,在调查各类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中,探究快速城市化模式对旧城的冲击及其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影响;最后,以"人本主义"为发展理念,从空间正义、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重新激发传统街道空间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文目的在于以安全防卫的视角探讨新农村社区规划,从分析可防卫空间理论的演化、比较我国传统和现代民居中的可防御性特点入手,并以2008年山东省新农村住宅竞赛一等奖方案为例,提出新农村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农村环境的社会因素和经济特征,通过物质环境设计改善社会关系,使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负担防卫责任是新农村社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营区出入口空间中存在的安全防卫能力低下的问题,以城市营区出入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建筑设计的相关方法,分析了出入口空间中门体、附属空间和环境等不同构成要素的具体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空间形式、空间环境和空间布局等三个设计要素与应对一般性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四类具体的安全设计对策,即提高人员对安全设计的认识,强化安全为主的设计理念;合理设计出入口的空间层次和尺度;恰当选择和布置绿化环境和照明环境;优化哨兵的位置和视野范围。由此,为营区出入口空间的安全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保障了营区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试论居住环境的可防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代居住环境安全防卫功能缺失原因的分析,结合我国传统居住环境的可防卫特点及西方学者对可防御空间的研究成果,认为环境本身具有安全防御的功能,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追求,而应通过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创造具有领域性和归属感的室外空间环境,诱导良好的邻里关系的产生,提高居住环境的可防卫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明晰街道含义的基础上指出了街道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进行街道空间多样性保持与创造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适应当今时代需求的街道空间多样性设计的五个思想理念和四项设计策略。在今后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鼓励空间形态的创新,以新的内容来不断充实已建成环境的意义,以新的形式开拓已建成环境,形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街道作为人类城市发展的见证.人类过去只知从消耗与废弃的观念中进行反思,而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对环境空间日益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城市街道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之人性化设计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空间的时候,建立以柔性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基础的城市街道系统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云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121-122
本研究提出对城市内部人居环境安全进行定级的思想:将人居环境安全进行评扳,体现人居环境安全的空间差异,让人居环境安全级别落实到具体的街道和小区,从基层做好人居环境安全建设工作。对人居环境安全定级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安全定级原则,然后根据城市特点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安全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在此基础上,经过因素分值计算,定级单元划分,单元因素分值及其总分值计算对人居环境安全进行初步定级。最后通过意见征询和实地校核,确定最终定级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量化评价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从使用者的角度构建起以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观赏性4个维度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基础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19.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评价指标权重值,进而构建起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的量化评价系统.为城市街道开放空间的评价与改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内外商业游憩街的发展理论,在分析东孚新城商业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东孚新城商业街游憩功能的提升策略。认为东孚新城商业街应在明确以玛瑙为主题的前提下,通过街区主题的凝练、游憩产品的设计、游憩设施的完善、商业业态的调整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策略,全面提升其游憩功能,以便为游客创造一个"生活游憩空间",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实现商业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大量新建.商业综合体入口既是商业综合体的组成部分,又是商业综合体融入城市街道景观的纽带.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入口环境概况的简述,从人群的行为模式角度寻找当下商业综合体入口环境设计的探究方向,针对探究方向对重庆北碚万达广场进行调研分析,最后从入口设立、空间设计、交通组织、景观设置和文化性表达五大探究方向总结出当下满足人群需求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入口环境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开封市中山路的历史沿革和地域特征,挖掘其文化内涵,探讨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商业街更新设计之中.认为在商业街的更新设计中,应强化历史文化特色,重塑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行为心理学出发,采用了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空间环境进行评测。文章主要以重庆的一条居住区街道为例,对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行为心理研究可为未来的小区规划和现有的居住区改造提供设计和改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前期对宜居理论、方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从居住区周边公园绿地绿带状况,居住区内绿化状况,居住区内清洁状况,汽车尾气污染,扬尘和工业气体污染,垃圾堆弃污染,水污染这七个方面入手,通过两年对万份问卷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宜居北京自然环境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自然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指标,为更深入探讨宜居城市自然环境的内涵及评价理论方法奠定基础。从居民社会属性的角度解释宜居北京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宜居北京自然环境的改善,为打造宜居北京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主城区大型工矿企业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设的职工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梳理当下针对这类住区采取的改造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住区环境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使用情况和"居民需求"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住区有限的用地条件之下营造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公共休闲空间,如何利用住区独特的空间形态并结合其历史文脉提升居民凝聚力,延续住区的场所精神,以期为镌刻着深厚工业印记的山城老旧住区提出可行的环境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在大城市中的应用情况,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功能整合,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案例据实分析。结果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在现代城市住宅区设计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主要表现在实施的两种发展模式上:一是"传统邻里发展模式"(亦称"TND模式");二是"公交主导发展模式"(亦称"TOD模式")。结论基于新都市主义理念下的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可以增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商业街区的界面是商业街区建筑实体的内部空间与商业街区外部环境的接触面,是商业街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空间秩序感和美感的界面是提高商业街区整体环境品质的关键。笔者通过研究,从优化商业街区的商业环境以及提升商业街区的整体空间环境质量入手,提出城市商业街区界面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Landsat TM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热岛被认为是主导整个城市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城市公共健康、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已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利用Landsat TM影像对西安市热岛情况和城区土地覆被进行解译,得到西安市土地利用图和热岛相对强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分析了城市热岛同城市土地覆被之间的关系.土地覆被类型亮温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和工业用地、未利用地、居民住宅用地、绿地、水体;亮温与NDVI有良好的反相关关系.通过对西安热环境的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引导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城市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