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研究餐饮业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了解一个地区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对引导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大众点评网(西安站)餐饮商户数据及其属性信息,运用空间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法对西安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分析形成此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钟楼为核心圈层递减,以"长安龙脉"为对称轴近似对称分布趋势;不同人均消费等级餐饮商户在数量上由低档向高档逐渐递减,呈现"金子塔"形;不同网络口碑等级的餐饮商户在数量上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橄榄形结构;城市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分布条件、区域经济条件、交通便捷程度、旅游活动密集度、城市空间结构演替等.  相似文献   

2.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变革了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基于智慧技术,精准识别社会需求,实现供需的匹配,是智慧城市研究的新内容。近年来出现的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绿色的新型出行方式,普及度较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以天河中央商务区(CBD)为研究范围,基于对研究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分布和使用情况的分析,重点探究天河北、天河路、珠江新城等商业金融区的单车流动强度和出行的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分布方面,共享单车在工作日的出行具有早高峰特征;而在休息日,共享单车全天的出行较为平均,高峰使用时段集中在午间和下午,拥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在空间分布方面,工作日共享单车的出行集中在广园快速路沿线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功能区;而在休息日,单车则散布在外围的地区,出行轨迹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天河路商圈和南部的珠江新城商圈。同时,单车在商业金融区整体呈现低流动、低使用的特征,而共享单车出行密度较高的区域流动强度依然较低,建议进一步通过构建智能反馈系统对单车的分布情况、流动性和用户出行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科学、合理的单车调配提供参考,并为共享单车的调配布局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红经济"是一类城市商业新业态,而"网红"餐饮业类型与空间布局的探究相对较少.因此该文以大众点评网提供的武汉市餐饮业热点为研究对象,搜集统计地理区位、评价等级和经营模式等指标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网红"餐饮业分为6大类型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大部分"网红"餐饮业网点位于客流量较高,交通通达度较好的城市中心商圈附近,同时普遍有着良好口碑,而消费者有着较高的消费热情但也没有迷信品牌.从而给"网红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商业格局优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口在城市间高速流动,区域内城市的空间联系逐渐加强.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具有动态性、时效性.目前基于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人口流动的分析具有迟滞性,因此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运用Gephi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的12个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数据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口联系度强度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口流动量存在帕累托分布的“长尾分布”特征.长三角城市圈城市人口联系度高于武汉市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约为后面两个城市圈的2倍,区域地位优势明显.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中心度分析,发现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内存在不同的中心,长江上游主要以成都与重庆为区域中心城市,呈现双核心的空间结构;中游地区主要以武汉为中心,呈现一点多极的空间发展布局并有典型的“小世界”空间网络特点;下游主要呈现多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聚焦高密度城市街区的密度量化研究,选择上海主城区的30个高密度城市街区样本,对形态、密度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研究,获得空间指标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形态类型,可为规划与城市设计实践提供形态学量化研究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乌鲁木齐市各类餐饮业的基础上,从文化地理角度,运用空间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总结该市餐饮业的空间特征.结果得出乌鲁木齐市规模大、档次高且经营类别多的餐馆主要集中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这些城市中心地区,并且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减的态势,总体呈圈层式发展.餐饮业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分布、交通便利程度、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作为城市中心市区人口、经济与市交通的扩展区,边缘区的规划对于当地居民特别是育儿期女性居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连市甘井子区137个育儿期女性的工作日和休息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地理学的观点与相关方法,探讨育儿期女性日常活动的时间分配及移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育儿期女性居民在不同时间(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空间行为有着显著性差异;②在时间利用上,育儿期女性日常生活具有规律性与细碎性的特点,其在工作日时夜间活动的类型相较于白天要更加丰富、紧凑,而在休息日时育儿期女性的活动则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③在活动空间上,育儿期女性的出行行为目的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人口数据空间化是对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处理,旨在揭示人口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信息,对精确刻画人口空间分布、合理制定人口规划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传统的人口空间化往往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公里格网的人口分布估算,最终得到的数据精度往往满足不了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此,在武汉市公安部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以下简称"两实人口")调查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精细化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并以武汉市中心主城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得到的武汉市中心主城50m×50m分辨率的人口数据空间化和栅格化成果,总体误差分别为0.10%和0.11%,较好地达成了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精细化目标,为城市人口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提高城市多中心结构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和加权叠加分析方法,探索城市要素的空间聚集形态和特征。设计基于公众依赖性、空间聚集度和属性特征值的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利用精度高、更新快、覆盖全、可以从多个角度体现城市要素的空间聚集特征的兴趣点(POI)数据,实现对郑州市主城区的聚集特征衡量和多中心识别。结果表明:郑州市主城区的各类城市要素呈现中心集中、沿线蔓延的圈层状空间分布结构,具有结构不均衡的特点,规划中的多中心与识别出的多中心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尤其是外围功能性中心,由于位置偏远且配套设施不足,未实现副中心应有的分散疏解作用,因此需加强产业统筹规划,以交通为纽带,提升副中心的向外辐射和向内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口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关联匹配性研究,是合理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依据之一.运用"六普"人口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以广州行政区和街道为评价单元,采用人口地理集中度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均衡特征;采用熵值法、敏感度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从人口和经济空间增长关联性、空间分布匹配性以及空间协调发展预测3个方面进行了广州市人口-经济空间关联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广州市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向心集聚性;②广州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人口聚集的吸引力强,而人口聚集效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高,但其内部空间存在程度差异:以南沙和番禺为典型代表,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增长不同步;以萝岗和越秀为典型代表,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匹配;③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广州市各区人口-经济空间匹配度呈两种极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武汉市主要夜间经济载体空间位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模式、空间集聚区三个方面揭示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不均衡,汉口、武昌、汉阳分别形成大面积片状分布、“L”型带状分布、点轴分布形态.2)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均为集聚分布模式,总体集聚程度较高,各类型夜间经济载体集聚程度差异明显.3)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集聚于主要商圈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商圈周边形成6个主要集聚区,区域性商业中心形成多个小规模集聚点.  相似文献   

12.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 1) 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 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 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计划、 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以及促进湖北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等提供科 学决策依据。 在城市-城市群-省域多级尺度特征上, 结合地统计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 分段回归模型等, 提出了一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多尺度动态模拟流程方法。 利用此方法, 在武汉市-武汉城市圈-湖北省 3 个 尺度上, 对湖北省 1990 ~2010 年人口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动态模拟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 20 年来, 武汉市人 口持续向中心集聚, 依旧处于城镇化早期阶段, 且其人口格局被分割为两个不同的结构带; 在 3 个地理尺度 上, 人口空间分布均有表现为明显的集聚特征, 随地理尺度的扩大, 人口密度梯度趋于平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百度地图提取西安市实时路况数据,借助Arcgis软件,运用广义G统计量、热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的交通拥堵进行研究,力图揭示其拥堵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西安市的交通拥堵呈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征,拥堵的时间规律主要受工作日通勤、节假日外出等因素的影响;拥堵的空间规律主要受城市功能分区、商圈分布、路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利用实时路况数据研究城市交通拥堵时空规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应用手机信令数据, 基于空间模式单元(Spatial Pattern Unit)进行人口动态分布估测和人口属性识别的方法, 并以北京为例开展实例研究。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 结合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和腾讯热力图数据, 对人口布局进行分时段估测, 分析人口分布的时空间动态特征; 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 以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和通勤出行特征等关键指标, 对调查的种子空间单元进行模式分类和识别, 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全域地域空间的人口属性估测识别, 最后对估测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所提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监测人口布局动态、针对人口属性布局商业服务和合理规划城市设施等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酒店业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的重要产业之一,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酒店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福州中心城区酒店主城区显著集聚,其余区域分片集聚,总体呈现一主、一副、六组团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酒店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不均衡,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其他等级酒店呈集聚性分布,分布方向性上,各类型酒店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呈现向东南扩张发展的态势;酒店空间布局受地形、经济、商圈、旅游、交通不同程度影响,长乐区、马尾滨江、阊侯、荆溪未来酒店布局潜力较大,地铁陆续开通将促进福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7.
利用POI数据研究城市零售业布局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推进剂。以南昌市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最近邻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南昌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昌零售业在空间分布上以赣江为轴,沿赣江分布红谷滩核心和老城核心2个主要核心,形成城东商圈、高新区商圈、九龙湖商圈、西湖商圈等多个次要核心。交通、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南昌市零售业空间布局影响较为明显。整体来看,南昌市零售业POI数据研究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南昌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南昌市城市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运用Arc GIS等软件,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与长江的关系较为密切,整体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呈现出很强的中心集聚性和一定的空间偏向性,但方向性不是很明显,与城市综合商业中心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非连锁型热干面馆沿江集中分布特征更明显,连锁型热干面馆的沿交通道路分布态势更为明显.同时,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武汉市特有的历史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热干面馆自身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西安市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差异,总结城市餐饮业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为西安市和其他地区餐饮业的发展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调查西安市各类餐饮业的基础上,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运用空间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总结餐饮业的空间特征。结果从餐馆的密度、级别和菜系的空间分布的分析,明确了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地域不平衡,并根据餐饮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旅游发展及城市拓展的状况来分析西安餐饮业的发展趋势。结论西安市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平衡,表现出"带核片"的空间格局,呈由中心区向四周递减的趋势,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呈串珠状分布。餐饮业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文化传统、旅游活动以及城市发展格局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区域经济条件对餐饮业的档次分布有决定性作用;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餐饮业的种类与数量,但随着多种文化的交融与强势文化的浸入,这一影响因素会相对淡化;人口密度对中档餐饮的分布有决定性作用;旅游活动对本土餐饮的发展与分布表现出强势影响;而城市发展格局则直接影响了餐饮业的空间特征并制约着餐饮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16,(8):1350-1356
以团800团购导航网站数据信息为基础数据,分别采用洛伦茨曲线法、Jenks最佳分类法、IDW空间插值法和空间可达性公平指数模型法对郑州市的体验性网络团购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从整体特征看,各类团购商品的商圈分布比较均匀;从各类商品的规模等级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郑州市的体验性网络团购市场的发育是比较健康的,美食、生活、酒店类团购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娱乐类体验性团购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从局部表现看,北环路、经五路、二七万达3个热点区的美食、娱乐、生活和酒店类的体验性网络团购商品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均较高,是发育比较成熟的商圈区域;从各区域空间公平性比较看,中心区域的时间和空间公平性要明显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