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散文的定义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包含了太多的非文学成份。散文无非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艺术,唐敏的散文就是以心情支配情节和叙述的典范,且具有很强的女性化特征。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几千年来男人散文的所谓“闲知”,所谓“小题大做”,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那么,不妨读一下唐敏的《纯净的落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散文作为一个巨大的文体系统,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客观进程,深化嬗变的基本轨迹。而与散文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则是“外部动力”与“内在规律”。所谓“外部动力”,指制约和影响散文发展的种种客观因素;所谓“内在规律”,指散文文体系统自身在演变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现象。与此有关,涉及到散文史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全面看待制约和影响散文发展的客观因素;二是如何对待“外部动力”与“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4.
杨君伟和我是大学同学,相知甚深。他在校期间和我是校蓝球队队员.都好书法喜金石.舞文弄墨使我们在“星光文学社”里大干了两三年。他写诗写散文,我则将二者结合.专事散文诗创作。没想到,当我因教学需要转向文艺批评后,他却出了一本散文诗集《看山的风景入书中所写的大巴山,我也因生于斯长于斯,尤为亲切也尤为注目。没想利,他笔下的大巴山被他开掘得有光彩有神韵有情致也更有精神了。他曾说过,身在巴山难写巴山,只有进入都市梦回巴山才能写好巴山。我以为,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创作思维现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相似文献   

5.
对于鲁迅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过去研究界一致认为是“回忆性散文”。但实际上“回忆”并没有成为笼罩“叙述”的一种氛围.而只是一种对“今天”进行观照的距离移动。“过去”在鲁迅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是一种对现实的观照物,是对未来的警示,因而“回忆”与“杂文”是交织互渗的。《朝花夕恰》的文体核心正是这种“杂文方式”:一是“回忆”的功能是在“杂文方式”中显示的;二是主体的叙述性是在“杂文方式”中展开的。这也同时构成了鲁迅叙事散文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包括说理散文,都具有美学上的价值。”艺术美是心灵美与生活美的结晶,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凝聚而成的。中国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中国古代散文作家们在写作艺术上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借鉴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的审美写作经验,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写作艺术水平,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写作经验,表现在诸多方面,现根据个人理解,就其主要的予以简要论述。 一、文质并茂、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之一。美的哲学就是合谐的哲学,就是辩证统一的哲学。辩证统一,既是自然发展的法则,也是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法则。写作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有美的心灵的闪光,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只有物我相融、表里如一、质文并茂、虚实共生,才能写出真正所谓“完善”的散文。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子《道德经》指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大音”和“大象”质形和表里的辩证统一。这种哲学观点在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中也各有认识。挚虞《艺文类聚》中说:“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汉语散文的特点和刘士聪先生关于散文“韵味”理解的三个方面,并运用伯顿·拉夫尔和希乃尔.贝洛克有关散文翻译的理论,指出散文的翻译不仅仅只停留在向读者传递原文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再现原作的风格,保留原作的“韵味”。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应该努力使译文和原作在句法、句子结构上尽量保持一致,但适当的词性的改变,句法、句子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一 梁衡对散文创作理论的探讨,与他的散文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他的散文新颖别致,一篇《晋祠》曾感动了多少莘莘学子的心怀。他的散文创作理论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梁衡反对虚构的散文,认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他一再强调散文必须真实,但并不认为散文应该等同于现实生活,像镜子一样再现生活,刻板模形,一丝一毫也不能有差异。他在强调散文应该表现真人、真事、真景、真情的同时,也多次谈到散文是艺术品,创作散文应该像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一方面需要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完满人格的投入和参与,需要创作者的精雕细刻。散文,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原态,其中,渗透了创作者对生活的选择、浓缩和再创造。用一个老掉牙的比喻,创作散文就如同酿酒,创作者将“生活之米”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酝酿,奉献给读者的,是比“生活之米”更浓郁、更芳香的“美酒佳酿”。梁衡虽然并未直接界定散文是“再现”或是“表现”,但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是服膺“表现”说的。  相似文献   

10.
散文中的“散”更多的是指散文的形式,它具有四层含义:一是指语言的自由;二是指取材广泛;三是指表达方式的多样;四是指结构的灵活。散文的“聚”更多的是指散文的思想感情。散文的特征有“小”、“活”、“真”。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被看作是散文.但它早已收入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并具备同时代小说“粗陈梗概”的基本特征,其实是一篇小说.作者“拳拳手鬼神”的志趣,是其创作此小说的性格基础。自古来视诗文为正统、小说为末流的传统观念,是误将其归属散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13.
所谓构思,一般说来,就是我们在掌握了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正确而鲜明的主题,然后按照主题的需要和文章体裁的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调度好材料,组织好结构。写文章总得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就叫它构思。 有人认为散文选材广泛,联想深远,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于是错误地理解:散文既可以顺手拈来,生发开去,便可任其所为,无所谓精密而周到的构思。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观念。诚然,散文不散,未必可取,它有“贵散”的一面,可是它又有“忌散”  相似文献   

14.
范培松指出,近年来散文创作界存在三大反差:一是小说家的散文写得比专攻散文的散文家要好;二是散文作者们写“过去”的劲头超过了写“现在”的劲头;三是对繁荣散文创作的口号呼吁反而比散文创作的实际要热。在另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对散文领域的冲击又开始令散文工作者惶惑不安。首先是小说散文化趋向的越来越明朗化。我国传统小说过份倚重故事性、传奇性,使一惯勿视情节的散文工作者对小说的发展趋势麻痹大意,认为小说与散文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就已经开始冲击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孙月琴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4):17-18,33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什么,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写作学界研究的重点。一种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如杨为珍主编的《写作人徐怀章的《散文创作技巧论》等都持这种看法。那么“形散神不散”真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吗?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特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散文名“散”,应该写得散,而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外散内不散,即“形散神不散”。我们看一看散文的“散”字是不是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在中国古代,散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古人根据“非韵即散”、“非骄即散”的原则,把陈诗、…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散文抒情美杨尚德长于抒情,是散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作者构思散文的时候,海阔天空,纵横交错,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是“情”.写作散文,虽有抒情散文和记叙散文之分,究其实,二者也无绝对分界.抒情散文固然应有真挚浓郁的情感;记叙散文也同时有作者感...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散文史中,杨朔以散文的诗意创造著名于世。他的散文善于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匠心独运的构思形成鲜明的特色。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杨朔散文的审美境界,审视杨朔散文从诗意的创造到诗意失落的嬗变,会看到理性的规范对散文艺术特质的损害。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作家在否定主体“小我”而抒发“大我”之情时,无疑削弱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生命,这是时代赋予的烙印,是一种无奈的艺术选择。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乃至书、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就其散文而论,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人称“东坡文章妙天下”。因此,研究苏轼散文,继承这一份遗产,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有益的。 苏轼的散文创作,强调平易近人,文从字顺,反对“求深者而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注三]的坏文风。他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反映了宋代古文运动的要求和方向。然而苏轼散文又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散文美学特征的总体把握离不开对现代散文内涵的科学诠释。散文易写难精,散文的含义也同样易于概括却难于精当。把散文喻为文学体裁中的“轻骑兵”,固然抓住了散文灵活、轻倩的特点,却并未令人满意地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朱自清先生说,散文“那是与诗、小学、戏剧并举,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