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回顾了英汉词汇加工模式,分析讨论次词(主要是英语词素)加工在各词汇加工模式中的作用以及汉字字形加工机制中次词(偏旁)的作用,然后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词素加工和偏旁加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心理词汇的研究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已开展了许多心理词汇的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词汇联想实验。本文尝试运用词汇联想实验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联想,并结合二语词汇心理特征提出有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启示。本文讨论了在沈阳药科大学进行的一次小规模实验的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学生建立的词汇心理联想主要有语义,句法和音位三大类。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启示并对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而引起的国俗语义差异,给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基本词汇造成障碍,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融入文化知识,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迁移现象的发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学生英汉语语言水平的测试基础上,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和英语作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来考察学生汉语词汇能力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英语水平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母语词汇能力有助于二语写作,然后利用大量的实例从词汇语义迁移和词汇搭配迁移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层面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脑的产物.探索人脑内在的语言机制--心理词库,将之用于英汉学习型词典(简称ECLD),对推动我国辞书事业的发展和帮助我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英汉学习型词典掌握英语词汇都具有重大意义.将心理词库与词典中可行的词汇扩建策略联系起来,通过对主流英语学习型词典(简称ELD)词汇扩建策略的研究,对英汉学习型词典的词汇扩建信息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汉语歧义消解认知加工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即时加工实验方法与即时加工实验方法 两种方法。非即时加工实验方法主要指行为实验法,采用的范式主要有词汇判断任务、意义适合 性判断任务、句子验证任务、跨通道启动任务、移动窗口技术等。即时加工实验方法则主要采用眼 动记录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脑电记录技术,为汉语歧义消解加工过程提供即时测量。未来的研究 可尝试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像术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有助于将行为数据与生理数据结合起 来,更加准确地揭示汉语歧义消解认知加工过程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科技英语词汇语义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吉  史顺良 《甘肃科技》2010,26(4):197-199
从语义场角度探究了科技英语词汇的类别,认为科技英语词汇从宏观角度可以分为专业技术词汇场、次专业技术词汇场和功能词汇场,从微观角度可以分为上下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和整体——部分义场。笔者以此丰富科技英语研究和语义学研究的内容,并有助于科技英语学习者学习和掌握科技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8.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激活心理词汇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词汇的记忆存储和运用效率。本文介绍了一些与词汇教学有关的心理词汇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心理词汇与英语学习策略结合起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帮助学习者利用英语词汇的各种心理联系来强化和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习得。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汉语的交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英语凭借其强大的吸纳能力与包容性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促进了自身的繁荣。英语对汉语词语的借用,既与西方读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分不开,也与英语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语义场理论是研究词汇体系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较多的用于研究英语词汇的教与学,本文尝试用这一理论指导英语阅读前活动,激活学习者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加强阅读的目的性,以达到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作了理论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式英语的词汇和句法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It is inevitable that one′s native tongue will have some influence on his studying another language at different levels which range from pronunciations, lexical choices, syntax to culture. 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tandard English and Chinese English in the level of pronunciation, lexicon, syntax, as well as cultural influence. It discusses the errors and mistakes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prone to make during their learning and using English, while the cultural part deals with the literally translated Chinglish, and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ocial intercourse.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linguistic perspective and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readers.  相似文献   

14.
许善玉 《科技信息》2011,(28):132-13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scourse structure of newspaper editorials in Chinese English in terms of their macrostrcture and their lexco-grammatical features.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online edition of the People’s Daily onlin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discourse features of editorials manifest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the text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张坚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16-120
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其英译颇为不易。应从效果对等和语义对等两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运用修辞手法,借助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叠词现象,借用汉语拼音,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量词、数量词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的可译性,一词多义的深层原因为前提对汉字“包”的多义项进行英译,并从“包”的多义项英译结果来窥探由此体现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英语成语在英文原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中国读者来说,如何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对准确把握原著精粹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英汉成语对比及文化差异的角度分别讨论了三种基本的成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词汇互借是随着中国和英美等国之间交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从英汉词汇互借的内容和方式上可看出英汉词汇互借相互影响的程度。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互相引进的历程,某些借词被引进后的内化过程,对借词所涉及的范围归类和对引进借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出语言间文化的融合正逐渐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趋同论及文化趋同的理念看,英汉文化趋同的主要表象是英汉词汇互借数量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一些“中国英语”已经被广泛接受。具体而言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袭和影响,因此面对中西文化趋同的倾向,保护语言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者认为,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英语变体一中国英语。然而,使用一些语言特点和语言使用的标准来检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中国英语却缺乏存在的证据。本文将探讨确立语言变体的因素,并将使用它们对在印度和中国使用的英语进行分析。通过与公认的英语变体一印度英语的比较,可以对在中国使用的英语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