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习语是一种固定搭配或固定短语.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本质具有概念性和系统性.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一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情感习语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一转喻的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2.
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隐藏于词义扩展背后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思维进行探究。通过对两种认知机制及两种词义扩展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隐喻机制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则是词类转换现象的主要认知理据,从而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研究了一个社会语言学关注的语言现象——汉语的认知称谓词。其中的结构隐喻以相似性为经验基础,对人认知的概念化过程遵循了存在之链中从低到高的顺序。空间隐喻则遵循了意象图式隐喻的内在逻辑,以经验共现为基础。此外,相当数量的包含转喻思维的认知称谓词证明了概念转喻对抽象思维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涉及理想认知模型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关系,事物之间的相邻性是转喻的基础。借人指人的汉语认知称谓词证明人名可以代表角色,这是Fauconnie否认人名代表角色的可能性的一个反证。  相似文献   

4.
多义词的隐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还是种思维模式,它被认为是从喻体到本体的映射.隐喻在词义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英语词汇的多义性,大量的词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用隐喻理论揭示多义词的产生和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语言学的抑制机制、认知语境及隐喻度三个角度解释隐喻的限制性特点,发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得到激活和映射的是喻体中与隐喻意义有关的、与认知语境关联性大的抽象特征,而受到抑制的则是代表喻体字面意义的、与认知语境关联小的一般特征。并且对于高隐喻度的话语,人们要进行额外的认知加工,会更加积极地选择和限制喻体属性对本体的映射。  相似文献   

6.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7.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隐喻和转喻在经历了从传统修辞学研究内容向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转变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是人类社会对世界事物进行整合概念化的过程。以隐喻和转喻不同的认知依据为基础,分析各自的特点,同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但语义学家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传统语义学在解释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联系时,虽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其研究局限于语言的内部结构,忽略了其底层的认知机制。认知语义学家认为多义现象的产生和理解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机制、概念合成机制等实现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剖析,试图揭示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调查,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以具体实例着重阐明了意象图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隐喻、转喻在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和词义发展中的创作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反义词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对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的成对反义词的研究却不多。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成对反义词整体意义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可以得出,构成词的原型语义是成对反义词意义构建的基础,而转喻和隐喻是成对反义词意义构建的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肖  胡丽娟 《科技信息》2008,(1):269-269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  相似文献   

13.
认知域、矩阵观以及激活区转喻观等传统研究方法在对转喻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的过程中遗留了诸如无法解释多域操作现象、映射方向单一以及拘泥于概念邻近关系的替换等问题,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则通过对复合空间的多维映射及动态整合很好的解决了如上问题.概念整合理论不仅为转喻的意义构建和认知解读提供了崭新的探究视角,也为学界热议的隐转喻的区分及其相互关系开辟了科学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提出物理概念教学中隐喻构建的策略.隐喻为认知者理解物理概念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教师把隐喻应用于物理概念教学提供了新方法.物理概念教学中隐喻构建的关键,在于把握认知者所熟悉的事物与物理研究对象双方在特征属性、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内涵方面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X男/女”词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X男/女"这一新兴词族越来越流行。"X"在构成成分上较自由,可以是单音节语素、词,也可以是短语;从语义来看,"X"主要用来陈述各种不同情状的人,但要有凸显或相异性才能进入这一结构,"X男/女"主要有隐/转喻、直接特征、仿拟构词这几种理据;该结构有独特的语用色彩,即结构上的不平衡使其有突出、醒目的作用,语气上则...  相似文献   

17.
文化隐喻是指为了建构文化理论而超常使用日常词语,并赋予特定新义,使之成为一个新概念的负载形式的修辞手法。“性”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范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文化的承载下,也影响着“性”语义的建构与演变。以“性”字作为研究对象,讨论“性”字语义在演变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隐喻”现象,可以说明文化隐喻是词汇演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的一大特色。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一个词语诸多义项不是任意的关联,隐喻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是词义扩展的重要理据。教师帮助学习者了解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对词汇多个义项的记忆将不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可大大减轻其记忆负担,激发词汇学习的兴趣,促进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英语之“hand”和汉语之“手”的一词多义结构的这一个案的分析对比,发现该词的义项分布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其词义拓展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结合的趋势;且各义项以转喻或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组成了一张多核的相关语义网。该基本人体词的多项语义分布现状反映了人类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认知和语义发展中共有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多义词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