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的语义理论认为多义结构中的各种意义是不符合客观真值条件的,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本质的联系.因此,用传统的语义理论无法完整地解释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中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存在着理据性,认为一词多义现象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隐藏于词义扩展背后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思维进行探究。通过对两种认知机制及两种词义扩展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隐喻机制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则是词类转换现象的主要认知理据,从而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大量超常搭配现象。该研究运用认知的语义框架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对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形成的认知理据和其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试探性分析,发现上述理论对于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拓宽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语义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非展示性的推理过程,语义理据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说明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不仅可以从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系统内部入手,还可以从认知主体入手,根据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和语境意义得出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  相似文献   

5.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宋词中有不少新颖离奇的咏愁隐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看似乎不合情理,然而运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分析其中的思维与认知过程,不难发现这些隐喻表达有其概念合成的认知理据,其认知基础是我们的认知系统中不同概念域之间特征的相似性心理联想。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一种固定搭配或固定短语.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本质具有概念性和系统性.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一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情感习语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一转喻的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7.
多义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体现出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多义词产生的原因,揭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开启了词汇教学的新篇章。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付诸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在教学中从基本范畴词和词的原型意义入手,根据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扩展词义,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词汇意义的理据,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以达到扩大学生词汇的广度知识与深度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词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171-171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研究者经常从语义,语用和认知途径来研究隐喻,但是,和隐喻相比,转喻是语言和认知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本文因此本为拟从认知方向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它有其深刻的认知理据,是人类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从一个词的原型意义向其他意义扩展的过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模糊性,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认知语境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网络流行语“固”字进行分析,主要论述古今“囧”字存在的象似性。在形义上,“囧”字的重新释义采用了古人相同的象形造字法,可见象似性在“囧”字的演化中一直存在,具有历时性;音义上,“囧”字的古今音义之间都存在着象似性理据现象,以音同为先决条件来揭示词源,推索词的命名意义,这是基本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此外,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进一步揭示了网络新词“囧”词义演变的内在认知机制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3.
张肖  胡丽娟 《科技信息》2008,(1):269-269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名词性同语是言语交际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它看似一个毫无意义的形式,却蕴含了复杂的意义内容。其隐含意义是可以推导的,而且这种含意的产生表明了语言运用的认知过程。其推导机制可以用心理认知的一些概念理论来加以阐释,其中最主要的是转喻映射、范畴化以及心理空间映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目标受众要求广告设计者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而语码转换作为语言结构的一个侧面和一种语用策略,就是为了实现对广告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受众心理等方面的顺应,从而达到设计者的交际意图。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种现象及其在广告语言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全面地认识广告语言,对语言的变化发展研究有着添砖加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词义演变是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包括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褒贬的变化、词义的生死演变以及词义的转移等。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在英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喻是英语词义演变的内在机制和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时间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词汇。时间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对立统一。结合哲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从语言的思维特征、概念化角度探究模糊时间词的来源发展,并对时间词做简要的划分,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模糊时间词进行语义和语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始于对颜色词的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亦可用于解释包括颜色词在内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构建的认知机制,并阐释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语言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利因素。英语歧义指意思不明确,模棱两可,有碍人们阅读和交流。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英语歧义的定义、范围、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