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海上花列传》出版一百多年来 ,未在一般读者中风行 ,但在一些特殊读者中颇有影响 ,如鲁迅、胡适、刘半农 ,尤其张爱玲等。而到了当代 ,王安忆的创作又与《海上花》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选材、立意、结构、语言风格等。至少可以说王安忆在新的时代回应了《海上花》。  相似文献   

2.
论《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出版一百多年来,未在一般读者中风行,但在一些特殊读者中颇有影响,如鲁迅、胡适、刘半农,尤其张爱玲等.而到了当代,王安忆的创作又与《海上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选材、立意、结构、语言风格等.至少可以说王安忆在新的时代回应了《海上花》.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的关系 ,并不表现为其左翼的批判的都市文化传统 ;在繁华与腐朽同在的现代性传统上 ,张爱玲的小说也远不及穆时英、刘呐鸥那样强烈。但张爱玲却开拓了另外一条道路 ,即从《海上花列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现代都市市民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具有很深的传承和超越关系,两具有相似的叙述模式,相似的人物设置,但表达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这种特殊的传承和演变,使张爱玲小说真正兼有了“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5.
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通过"上海叙事"尽其所能地反映了渐变时期的上海社会风貌,尤其是上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社会变迁深潜于"上海叙事"之中,"上海叙事"是由转型时期的上海社会变迁所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上海租界为背景,描写了上海青楼中一群妓女和狎客的故事。展现了租界文化对上海人的生存境遇的影响。从传统与现代混融的新奇体验,外国巡捕统治下的租界及人们的自卑感,以及浮华境遇下自我的迷失及幻灭感三方面来分析《海上花列传》中租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鲁迅,曾因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以及与《新青年》同人的交往,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绝望状态。但五四后期,随着《新青年》诸人政治倾向不同而导致的分裂,鲁迅再次陷入困惑与彷徨。从对该时期鲁迅日记的分析入手,借鉴"西马"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通过对该时期鲁迅日常生活的研究,探寻鲁迅为避免再次回到内心的黑暗状态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加深了解这一时期鲁迅精神世界变迁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8.
《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形象既有艺术的概括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形象鲜明,性格统一,人物之间很少雷同。小说人物塑造艺术高超,作者善于使用曲笔,善于扣住性格特征,步步深化、完善,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时,小说成功运用了写实、白描,以及多层显现、由表及里,关键之处最后点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小说《呼兰河传》在第四章反复使用了"荒凉"一词。通过对其中四个节首的"荒凉"作修辞阐释,可以得到四种修辞义——生与死的麻木,人与人的冷漠,人与鬼的相慰,时与空的消逝。而这四种修辞义分别辐射到了小说的一些具体章节,使小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辐射状的修辞场。  相似文献   

10.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湖大学报)是由湖北大学生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75年创刊,对应于湖北大学的发展历史,湖大学报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两大时期,武汉师范学院时期(1975-1984年)和湖北大学时期(1985-2001年),前一时期包括《武师科技》创刊阶段和《《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长阶段,后一时期发为初具规模的湖大学报、深化改革的湖大学报以及全面发展的湖大学报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学报史料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回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论张爱玲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翻译作为完整的张爱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张爱玲的翻译生涯可分为:涵泳砥砺期、翻译实践期和精益求精期。张爱玲的翻译涉及语际翻译(英汉互译、改编等)和语内翻译(从吴方言到国语)。翻译题材从小说、散文、诗歌到电影剧本等不一而足,同时亦留有佳译。特别是《海上花列传》注译,为这部中国近代小说光彩再现,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V上和V下     
V上和V下各自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它们表达的语义不同,出现的时代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语义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和原型语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时用V上和V下似乎意思差不多,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差别的。在吴方言中,V下说成V落,但《海上花列传》中,即使在对话中也多写作V下。  相似文献   

13.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文学也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日益发展起来,蒂姆·帕克斯是后现代主义时代中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爱上罗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它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一时期的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点及分析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励健 《科技信息》2010,(35):J0290-J0290,J0433
《心》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第一主角"先生"对"静"的感情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萌"。"萌"虽然是现代年轻人的新语,但这种感情元素在日本明治大正年代的作品中也有所反应。本文将"萌"界定为具备幻想性、单纯性和选择性的"纯爱"情结,是现代物质社会中信仰纯爱的人的救赎和理想。无论是大正时期小说《心》中的"先生",还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被社会性别意识和金钱关系束缚的心灵深处都向往理想的纯爱。本文试探索"先生"的感情世界,比较"先生"对"静"的感情与"萌"这一感情元素得分相似,解释"先生"的内心寄托。  相似文献   

16.
从《哈利·波特》小说中所描绘的"死亡"切入,分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小说"不仅描绘出令人惊叹的魔法世界,也形象地诠释了深刻而富有诗意的死亡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姜柏龄 《科技信息》2013,(18):204-204
十九世纪英语文学的特点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为主的文学。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英国达到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英国国力空前巨大,但这也造成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也是整个欧洲现实主义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9.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近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乡下人进城"现象,在古典小说原有写作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主题的扩展,增加了对"乡下人进城"后文化价值体系崩塌和心灵迷失堕落过程的记叙,揭露都市文化的畸形与病态,并为"乡下人进城"这一行为赋予城乡文明冲突的内涵,开创了近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陈忠实小说创作研究多集中于《白鹿原》一书。本文试图全面、简要勾勒1979年到《白鹿原》成书前陈忠实的小说创作。基于陈忠实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特定身份,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可为改革开放后乡村政治与农村改革的写真,作品中突出刻画了四类乡村工作者群像。1985年后陈忠实开始反思改革开放带来的"离土"与"道德价值观异变"这两大乡村变迁,渴望构建新型道德价值观体系,《白鹿原》的写作主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