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人口密度大的低丘红壤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等状况,而提出了红壤地区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详细描述了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的特点,该模式研究了大气湍流的作用与耦合效应,并将它应用于我国江西鹰潭红壤生态系统的水热输运研究,揭示红壤地区水热交换规律,同时,介绍了当地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察情况,最后,利用本模式对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地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测量值吻合较好,可为研究局地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玉山县宅前小流域开发治理规划为例,指出红壤地区小流域治理指导思想和应遵循原则,提出以山顶及坡度≥25°的山坡营造防护林,坡度<25°的山坡实行等高开垦为水土保持措施;同时兴修水利,建立山地灌溉体系,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此小流域开发治理将为我国南方未开发的红壤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3.
山地红壤在云南分布较广,但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红壤相比,其物理化学特征上有差异;认识和区分它,对合理开发利用山地红壤,研究提高其生产力很有价值。作者提出了增加有机质,加强排灌设备、合理施用磷肥、石灰等改良红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不同影响因子对坡面红壤抗侵蚀性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冲刷试验,考虑坡度,冲刷流量及干密度三个影响因素,对坡面表层红壤抗径流机械冲刷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坡面表层红壤结构的抗冲性能。结果表明:坡度和冲刷流量对岩溶地区坡面红壤冲蚀量存在非线性的叠加增长作用。坡度与岩溶地区坡面红壤冲蚀量近似呈指数关系增长。坡面为疏松结构时,冲刷流量与坡面红壤冲蚀量呈密切的幂函数相关;坡面为紧实结构时,冲刷流量则与坡面红壤冲蚀量近似呈线性关系增长。土壤干密度影响了整个坡面冲蚀过程,尤其是细沟的发生、发展。冲刷过程中疏松土坡面细沟发育明显,而紧实土坡面多为断续的月牙形冲刷坑。冲刷流量(径流量)为坡面表层红壤抗冲性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土壤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州市行政概况,气候特征,土壤现状,土壤分类和分布;黄红壤,典型红壤,黄棕壤的主要化学元素的富集系数;部分地区黄红壤的实例分析以及本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区;提高肥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红壤是遍布于皖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对其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的研究,对这一地区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皖南优质烟基地的土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地区主要植烟土壤类型有红壤、黄棕壤、潮土和水稻土。其中以红壤植烟面积最大。本文从土壤环境、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土壤含量五个方面对皖南烟区植烟土壤作了初步评价,总的说来,皖南烟区植烟土壤环境能满足优质烟叶生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国华 《广东科技》2012,21(11):205+181-205,181
以深圳市大沙河公园为案例,参考国内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中对表面覆盖材料的有关研究,结合深圳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圳同类项目可采用红壤为主要覆盖材料,同时利用园林垃圾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赣州地区现有低产田(主要是红壤性低产田和冷浸性低产田)160多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8%。该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决心力争在两、三年内把这些低产田都改造过来,达到亩产600斤以上。据赣州地区农科所分析,红壤性低产田的农业生产特点是:①受红壤母质的影响,一般粘性较大,土层较浅(只有3~4寸),结构较紧实,耕作困难。②有效养分很少,对氮肥、磷肥和石灰的反应,尤其是对氮肥的反应很敏感。土壤为酸性。③灌溉水源较差,在夏、秋雨水稀  相似文献   

10.
红壤地区陆气耦合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站地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对植被内部湍流交换的物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特别考虑了叶片气孔为非饱和水汽条件下的交换情况,并且给出了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陆气耦合模式分别对大气、植被、土壤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利用本模式对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站地区油菜地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该模式成功地模拟了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水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基本特征Ⅱ.输沙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入海泥沙丰富,对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河口滩槽冲淤演变及开发治理有重要影响.大通站1953~2000年输沙序列的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表明,虽然宜昌站输沙量和大通站径流序列无显著趋势变化,但是大通站的年输沙序列(尤其是汛期各月输沙序列)却呈现较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主要与洞庭湖、鄱阳湖及江汉湖群淤积等因素有关.由于流域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上游地区,上、中、下游的产沙效应有很大差异,因此,水沙情势相吻合的年份仅有三成.月输沙更加集中于汛期,5~10月的输沙量占全年的87.7%.关于洪枯季的输沙匹配状况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黎树式  黄鹄 《广西科学》2018,25(4):409-417
【目的】分析钦江近50年来河流水沙变化特征,以及河床演变对水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钦江为研究对象,收集长时间序列的水沙和河床断面资料,基于小波分析、"3S"和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钦江水沙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含沙量下降趋势尤为明显,水沙变化突变年份是1979年和1995年;夏半年的平均流量与平均输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8.62%和61.77%,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存在4~6年和15年的周期振荡特征;中游河床枯季先冲刷后淤积,下游则以冲刷为主;流量主要受降雨控制,而含沙量则主要受控于水土流失、森林保育和人口增长等多种因素。【结论】钦江水沙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和耗水量等人类活动是泥沙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岚河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岚河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降雨、径流、泥沙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流域年有效降雨量、有效降雨强度、年洪峰总量与流域产沙量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不仅满足了流域产沙预报的要求,而且还为该流域的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汾河河津站(1934~1987年)、永定河石匣里站(1950~1988年)和滦河滦县站(1930~1988年)的悬移质输沙率资料系列,分析晋冀两省河流产沙特性和年输沙量变化趋势,并就气候和人类活动两大因子对年输沙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棉花膜下滴灌湿润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试验为基础,对重壤土、中壤土和沙土的湿润峰与滴头流量间的关系,以及湿润峰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用于不同土壤的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另外,验证了“一膜一管”布置形式的可行性,提出了该条件下棉花栽培方式的改进要求。试验结论与生产实际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水保前后河流含沙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的主要支流为例,利用其近30年的水文测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流域地貌条件下的河流水保前后含沙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河流含沙量受水土保持的影响显著,反映水保前后含沙量变化的特征值尸与流域水保面积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推求出黄土丘陵区河流水保面积达到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0%以上时,河流含沙量会显著减少.对于流域内同时存在沙砾丘陵区与黄土丘陵区的河流,水土保持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山洪输沙比是工程防治设计的重要参数。本文以金沙江支流海子沟为例,调访了近115a的泥石流活动历史,查明了1996年一次最大规模泥石流运动参数,采用雨洪法计算了不同的泥石流发生频率下泥石流的流量、总量。通过对1899年至今海子沟堰塞坝泥沙淤积的测定,得出海子沟流域每年泥沙淤积量为1.23×10~5 m~3,总输沙量为1.42×107 m~3,流域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由不同泥石流频率下海子沟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总量,计算出自1963年以来海子沟泥石流输沙量为1.67×10~6 m~3,而此期间山洪泥石流的总输沙量为6.65×10~6 m~3,由此确定海子沟泥石流的输沙量占山洪泥石流输沙总量的25%。而官坝河泥石流、白龙江流域泥石流、蒋家沟泥石流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29.5%、62.9%、99%,泥石流输沙量随着泥石流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高频率泥石流工程拦挡仅考虑泥石流输沙量;类似白龙江流域松散固体物质丰富的半干旱气候区泥石流防治拦挡工程需考虑山洪输沙量;而类似官坝河、海子沟中等频率的泥石流沟,需更多考虑山洪输沙量。  相似文献   

18.
咪唑烟酸在浙江4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光解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拟太阳光研究了咪唑烟酸在浙江4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光解深度,分析了土壤不同湿度对光解深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光解深度与土壤各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咪唑烟酸在4种风干土壤的光解深度分别在0.07~0.14mm之间,并以黄红壤的光解深度最浅,海涂土的光解深度最深;而在6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中,4种土壤的光解深度比风干土壤平均提高2~3倍,并以黄红壤的光解深度最浅,小粉土的光解深度最深.湿度的加大,使得咪唑烟酸在土壤表面的吸附作用减弱,影响了其光化学行为,并且在土壤中其它化学物质的光诱导下,水分子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这些氧化剂可深入到土壤深部加速了咪唑烟酸的氧化分解,从而提高了其光解深度.不同土壤影响咪唑烟酸光解深度的关键因素为其pH值,土壤中OH^-可催化咪唑烟酸的光解反应,起到了一种光敏剂的作用.光解速度的加快,进一步可促进下层咪唑烟酸的向上迁移,导致其光解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坡面径流是泥沙和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流失的主要动力.本研究以典型湘中红壤丘陵区坡耕地(翻耕和免耕)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已建立的以径流率为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坡面径流输沙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泥沙中SOC的富集特性,建立湘中红壤丘陵区的坡面SOC流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SOC流失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湘中红壤丘陵区次降雨过程中坡面SOC流失的模拟中,且具有较好地模拟效果,SOC流失率模拟平均误差在30%左右,决定系数在0.85以上;同时模拟结果表明,泥沙和SOC流失过程在坡面径流侵蚀影响下呈现波动状态,表现为产流开始后10min泥沙和SOC流失呈增加趋势,其后在波动中逐渐趋于平稳;通过比较翻耕和免耕条件坡面径流输沙和SOC流失模型,结果显示侵蚀性降雨条件下,翻耕方式泥沙和SOC流失率大于免耕方式.非侵蚀性降雨条件下,翻耕方式泥沙和SOC流失状况与免耕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20.
水稻土对有机、无机磷吸附解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典型水稻土,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水稻土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对磷酸二氢钾和磷酸肌醇的吸附方面,3种土壤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红田土、黄泥土、潮沙土,并且对不同存在形式磷的吸附大小均为有机磷大于无机磷。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吸附,且均达到显著相关。比较不同土壤的3种模拟参数,对于无机磷的吸附表征,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而对有机磷吸附的表征,Temkin方程拟合较好。3种水稻土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均呈明显的指数相关关系,3种土壤解吸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潮沙土、黄泥土、红田土。磷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