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之福建土楼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造成了福建土楼的保护工作成为了关键性的课题。分析了福建土楼保护面临的问题、影响安全因素,从行政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4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建筑,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乡村社会。作为乡土建筑,土楼不论是在单体建筑之内的雕梁画栋、炊烟生息,还是土楼群形成的恢弘气势都蕴涵着土楼当年的主人在他那个时代对家园的语义解读。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客家人建造了防火防震,安全防卫性很强的土楼,并在楼中聚族而居。他们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真切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永定客家土楼利用与保护间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客家土楼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同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客家土楼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永定客家土楼在保护和利用间建立共生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民间建筑的奇葩:福建客家土楼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建筑模式,主要分布在闽西、闽南一带,如闽西永定、上杭、宁化、武平、龙岩,闽南的南靖、平和、诏安、华安、漳浦等地都有十分密集的分布。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客家土楼的平面形式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圆曲系、矩形系和方圆综合型三大类。其中,圆曲系包括有圆  相似文献   

5.
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蕴藏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本文从福建客家土楼的概述、客家土楼特征以及针对土楼的管理开发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阐述福建泉州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和丁氏宗祠等伊斯兰建筑遗存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世界遗产的视野对其进行类相比较与遗产价值分析.结合已有的保护规划,提出泉州伊斯兰建筑遗存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客家土楼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和材料等建筑设计方面入手,分析福建土楼的建筑光环境.选择该地区典型圆形土楼建筑——福建南靖"怀远楼"作为实验数据的采集点,采取实地测试的方法研究单体土楼的光气候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圆形土楼整体建筑的被动采光性能与居民的生活习性结合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在居民白天活动频繁的区域的太阳直射光和反射光照度充分,利于居民活动;土楼独特的空间形式和建筑材料使得其内部光环境的亮度对比度适中,减少了眩光级的可能性,光环境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首届世界遗产大会以来,世界数千文化和自然胜地、建筑、城镇、城市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几乎全部成为世界旅游热点,各地因此而增加的财政收入相当可观。目前,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在200个世界遗产城市中占有3席,即总面积不到3.8平方公里的古镇代表丽江、2,25平方公里的古县城代表平遥和清王朝避暑胜地承德。而最能反映中国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都城在世界遗产城市中缺位。  相似文献   

9.
客家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厚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的标志.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近些年来,学界对客家土楼文化的研究日趋深入和成熟,但大多是民族、民俗、建筑等方面的论著,关于客家土楼审美思维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土楼的功能、空间结构、装饰、意蕴、建筑理念的探讨,揭示土楼中蕴含的客家人的审美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选址、内部结构与规划布局、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以及夯筑技艺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低技术在土楼建造中的运用。结果表明,这种生态低技术的运用,体现出客家先民的民间智慧。  相似文献   

11.
永定客家土楼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同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客家土楼,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永定客家土楼在保护和利用间建立共生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旅游之间的关系 1. 世界遗产是中国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的重要源泉,世界遗产的标签是遗产地巨大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保护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崇高事业.在相当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我国世界遗产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影响,正面临着破坏和毁灭的危险,世界遗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提高对保护世界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保护力度,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关系到国家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应尽的责任。由于将世界遗产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资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的世界遗产正因为"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等错位开发而在生态环境、历史风貌等多方面受到破坏。为此,人们必须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合理遗产地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并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制订相应法律,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正确处理目前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并使中国 的世界遗产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遗产保护高度把握岩画价值内涵 ,分析国外岩画世界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 ,主张将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和花山崖刻画作为一个整体以“中国岩画”的名义申报世界遗产 ,对世界遗产进行扩展保护。  相似文献   

16.
张志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1,(18):249-249,251
福建土楼以其奇特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在发展土楼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的优势十分明显,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上都存在优势。三清山今后申报世界遗产应注意一些问题,如三清山应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加大立法力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以适应世界遗产管理的要求,并加大向国内外宣传三清山的力度,争取旱日申报成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6月在我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对“凯恩斯决定”做了新的修订,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0处。但是,某些急功近利的“申遗”动机和做法不可取,不能让“世界遗产”变成“世界遗憾”,要以“可持续利用”和法制化管理应对保护难题。而弘扬民族精神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价值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申遗工作走过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道路。经过22年的申遗,我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27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已稳居  相似文献   

20.
沈海滨 《大自然》2010,(6):68-71
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在巴西巴西利亚市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将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及演化过程的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