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肥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低密度九体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穗粒数,千粒重较高密度群体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其产量比后者高10%-30%。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0%,因此,加快实施石河子小麦的栽培技术研究,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是十分重要的。1播种播种期:冬小麦要求最好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适  相似文献   

3.
穴播机具的选择与种植模式规范化是做好地膜小麦种植的主要措施.2BXM-2型穴播机的推广应用,使小麦公顷穴数得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在迅速的发展,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要科学种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小麦高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 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 cm,5和13 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 cm,5和18 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 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 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 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 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优质小麦品种选用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彩荣 《安徽科技》2003,(10):34-34
1.制定规划,规模种植 在小麦种植地区,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各类不同品质小麦的需要,规划建立不同品质类型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如:面包、面条和馒头专用型小麦应在土壤氮素水平较高、土质偏粘的淤土、砂浆黑土和中壤土集中的地区种植;饼干、糕点专用型小麦应在沙质土壤集中的地区发展.在规划中,每个县或每个乡镇应重点种植1~2个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有计划组织生产和经营,进行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逐步做到专产专用,优质优价,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优质小麦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河南位于全国最大的麦区——黄淮冬麦区的中心地带,小麦常年播种7500万亩,居全国首位。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小麦就以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高、为国家做贡献最大而闻名全国。河南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小麦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全国小麦生产中有很大的代表性,研究解决河南小麦生产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对全国有很大的推  相似文献   

8.
宋先锋 《创新科技》2009,(11):29-31
<正>河南多平原,历来为国之粮仓。平坦千里的沃野、四季鲜明的气候,是小麦种植、繁育、生长的极好之地。由此,这里也诞生了大批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从老一代的小麦专家刘应祥到新一代的专家许为纲,以及更多默默无闻的研究者,使得中原大地上小麦专家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9.
我县平川灌区吨粮田种植方式以小麦玉米带状种植为主,它不同于一般的间混套作,是传统农业经验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结合,是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光、温、热及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县自1992年开始示范推广这一高产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范围看,小麦是人类消耗蛋白质、热量和食物的主要营养源之一,在常年世界谷物产销中,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贸易量和加工制品数量比重较大。全世界小麦常年种植一般在34亿亩左右,占世界谷物总面积的32%(稻占20.8%,玉米占18%);小麦总产5.7亿吨左右,占谷物总产28、9%(稻谷27.1%、玉米25.2%);贸易量1亿吨,约占谷物贸易总量的50%左右;小麦提供人类消耗蛋白质总量的20.3%、热量的18.6%、食物总量的11.1%,是人类主要食粮之一。小麦不像稻谷加工食用方式相对简单,由于含有独特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面筋),能制出多种多样的食品,其制品数量之大,花样之多均居各类作物之首。此外,小麦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正常情况下贮藏4-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品质基本不变。因此,小麦常被看作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商品粮品种和人类的主要口粮。在新形势下,我国小麦业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提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麦免耕栽培技术,采用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设计L9(34),研究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之间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处理与对照产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种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预留行种植8行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另外2种种植6行的产量;农家肥盖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盖种的产量;施肥量之间产...  相似文献   

12.
曹子库 《安徽科技》2003,(10):34-35
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引种、调种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引种、调种工作除应严格执行<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结合引进地区的生态气候,土壤条件,小麦生育期间病、虫、旱、寒、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状况进行全面考虑,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才能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韩杰华  杨敏  张克平  赵亮宏 《甘肃科技》2014,30(24):150-152
以甘肃主产的8种小麦为原料,测定了其灰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主要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甘肃主产小麦中皋兰和尚头灰分含量最高,为2.33%,陇春26灰分含量最低,为1.51%;陇春26脂肪含量最高,为3.06%,甘春20脂肪含量最低,为1.07%;甘春20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46%,陇春26含量最低,为8.92%。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小麦的种植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居第三位。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优质专用小麦的示范推广,对提高单位面积内粮食年产量,促进小麦生产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综合效益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2004年市农业局的安排部署,市农技中心粮作站小麦课题组组织实施了“市级千亩优质专用小麦繁殖示范样板”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样板实施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穴同具有选择与种植模式规范化是做好地膜小麦种植的主要措施。2BXM-2型穴播机的推广应用,使唤小麦公顷穴数得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榆林市地处我省最北部,全市海拔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7.9-10.3℃,年降雨量316.4-513.3毫升,且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全市常年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豆类、薯类、糜谷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特殊,区内病虫种类多、为害频繁。粘虫是其中为害我区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张萍 《石河子科技》2009,(6):18-18,21
<正>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的要求,增加小麦种植面积,2008年农八师小麦种植面积已达22.5万亩,其中春小麦种植面积20.15万亩,2009年种植33.43万亩,其中春小麦种植面积25.2万亩。同时国家对粮食种植补贴逐年加大,农场  相似文献   

18.
高产小麦育种如何取得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营养价值最高,总贸易额最大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它与水稻并为两大细粮作物,我国约有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丰欠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的安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先后出现过3次大幅度的增产,人均小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品种改良是最主要的科技因素。面对种植面积下降、水资源短缺、化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小麦品种改良的对策是培育节水、省肥、高产的超级小麦新品种,通过合理的品种推广方式,良种良法结合,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市近两年来的农业生产出现了大幅度减麦增豆的新趋势。这个问题是喜是忧,引起了农民、领导和专家的关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到爱辉区爱辉镇西三家子村进行典型调查,并结合全市面上的情况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减麦增豆的效应和原因,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一、麦豆种植结构变化的情况我市近十年麦豆种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见表一)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市麦豆总体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总面积的75~so%之间。但麦豆之间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面积由1984年的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