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7株拮抗菌和3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研究7株拮抗菌对伴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快速生长菌中,木霉属菌(Trichoderma atroviride)对2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真菌[Ophiostoma penicillatum1(OP1)和Ophiostoma penicillatum2(OP2)]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对伴生真菌[Ophiostoma sp(OS)]抑制效果显著的为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慢速生长菌中,对OP1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为Fusarium tricinctum,次之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对OP2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为Alternaria tenuissima,次之为Fusarium tricinctum;对OS有抑制效果的菌株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bionectria ochroleuca.以此筛选出数种拮抗菌株均具备作为生物防治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α-蒎烯为原料,控制反应条件,用不同氧化剂进行选择性区域氧化,合成了松小蠹信息素马鞭烯醇(工)、马鞭烯酮(Ⅱ)、桃金娘烯醇(Ⅲ)和桃金娘烯醛(Ⅳ),并用IR和MS谱验证了结构.用化合物(I~Ⅳ)对纵坑切梢小蠹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纵坑切梢小蠹均有一定聚集作用,当用α-蒎烯配制成复方时,其诱集率提高,特别是纵坑切梢小蠹梢转干期的诱集率明显高于梢转梢期.  相似文献   

3.
切梢小蠹属各种之前形态差异很小,种类鉴定困难.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OI基因)部分序列,对5种切梢小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研究分析发现:华山松切梢小蠹与其他4种切梢小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再次证明华山松切梢小蠹是1个新种;云南切梢小蠹与华山松切梢小蠹在各种分析数据结果都显示出很小的差异,但二者的寄主完全不同,这暗示着二者最初可能起源于同1个祖先,产生分化的原因可能是寄主的差异所致.通过探索5种切梢小蠹之间的关系,为其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新型的防治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的植物源引诱剂,分别测定了成虫对8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EAG测定结果表明:1.00 mol/L的愈创木酚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均能引起日本双棘长蠹较强的EAG反应(p≤0.05)."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1.00 mol/L的愈创木酚对日本双棘长蠹成虫的引诱效果最好,选择率达到57%;1.00 mol/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其他挥发物对日本双棘长蠹均无明显的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2年底我国从印度尼西业进口一批异翅龙脑香(Anisoptera sp)板材,经抽查,发现有长蠹科(Bostrychidae)的角胸长蠹(Parabostrychus sp)幼虫把板材蛀成纵横交错的坑道,坑道内堆满淡灰色粉沫状的木屑和排泄物,被害严重的板材易折断,甚至碎成片状,轻者也大降低了木材的工艺价值。该虫经室内饲养观察,成虫于1993年1月5日开始陆续羽化出木,至年底仍有部分幼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 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 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
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 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 结果表明, 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 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 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 产量为1.479 g/L, 比出发菌株N3 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 经5次传代, 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高宇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84-1388
介绍了危害东北林区珍贵树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ica Rupr.)的7种病害(水曲柳翅果斑点病Scab on samara、水曲柳梢头白腐Whiterot on topwood、花曲柳叶斑病Leaf spot、水曲柳白粉病Powdery mildew、苗木根结线虫病Seedling root knot nematode、煤污病Sooty mould和水曲柳幼苗褐斑病Brown patch)和7种虫害(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水曲柳芫菁Lytta suturella Motschulsly、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圆海小蠹Hylesinus laticollis Blandford、长海小蠹H.cholodkovskyi Berger、水曲柳枝小蠹Ernoporus fraxini Berge和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uche)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OI基因)部分序列,对我国西南地区15个地点共计240个云南切梢小蠹个体进行扩增和测序.研究发现,云南切梢小蠹不同地理种群间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样性,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的采样点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而西北的丽江和宁蒗遗传多样性比较单一,四川的3个采样地在地理上很近,多样性也较为丰富;研究证实,云南切梢小蠹为单起源,源于云南中部,随后向四周扩散分布;云南切梢小蠹的分布与云南松分布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云南松的地方亦没有云南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咖啡豹蠹蛾危害薄壳山核桃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危险程度,为咖啡豹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7年在江苏南京六合、镇江句容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各选取4块50 m×50 m样地调查咖啡豹蠹蛾对薄壳山核桃林的危害情况,采用对角线法在每块样地中选取7个样方,用隔行取样法在每个样方选取10株样树,记录每个样方中的样株数、树龄、树高以及受害株数量,统计受害株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咖啡豹蠹蛾的危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地3年生薄壳山核桃的受害株率为41.43%,4年生受害株率为32.86%,5年生受害株率为22.14%,6年生受害株率为17.86%。咖啡豹蠹蛾危害风险分析指标及运算值为:①分析区域内分布情况,风险值为2.00;②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3.00;③潜在危害性,风险值为1.80;④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风险值为3.00;⑤危险性管理难度,风险值为1.67。根据各项风险分析指标计算得咖啡豹蠹蛾的风险综合评价(R)值为2.22。【结论】通过对咖啡豹蠹蛾传播、危害及风险性分析,认为该虫是薄壳山核桃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应加强对咖啡豹蠹蛾虫情的监测,发现后及时防控,控制其虫口密度,以降低对薄壳山核桃经济、生态等效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太平洋深海底泥样品中富集、筛选得到50株锰抗性细菌, 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50株细菌中含有40株芽孢杆菌、3株短杆菌、1株短状杆菌、1株考克氏菌、4株副球菌和1株食烷菌.50株中80%是芽孢杆菌,有6个种.90%以上为革兰氏阳性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Mn12对Mn2 的耐受能力最好,最高的Mn2 耐受浓度是130 mmol/L.该菌在28℃以200 r/min培养24 h后,能去除含锰(Ⅱ)10 mmol/L培养基中90%的锰(Ⅱ)(锰含量由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而Mn59在同样条件下,可耐受30 mmol/L锰(Ⅱ),可去除99%的锰(Ⅱ),具有抗性高、去除率高、速度快的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从种群系统出发,全面分析了纵坑切梢小蠹与云南松的相互作用.及环境多种因素对该虫大发生的综合影响.认为在虫害发生初期,云南松树势衰弱是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的基本条件,当虫害猖獗漫延时,该虫可以攻击并致死健康树.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便成为虫害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寄主抗性、林地条件、森林管理对害虫种群消长有重要影响.昆明地区气候条件对于纵坑切梢小蠹生长繁殖都非常有利,是该虫得以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苏东台林场枯死杨树内的样本虫株JSYC-beetle)头部、前胸背板、触角以及鞘翅等形态指标,初步判定小蠹虫的分类地位;使用CTAB法提取小蠹虫的基因组DNA,使用小蠹虫28S rDNA、COICAD基因引物分别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生物公司测序、拼接,在NCBI网站进行同源性分析比对,选择同源性排名前10~15的相似序列,以NJ法分别构建3个基因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对小蠹虫JSYC-beetle进行分子鉴定。为预测小蠹虫的危害性,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对小蠹虫JSYC-beetle在中国的分布和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小蠹虫JSYC-beetle雌虫体色红褐色至黑色,体长3.3~3.7 mm,宽1.49~1.64 mm;雄虫体色黄褐色,体长2.264 mm,宽1.195 mm。虫体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鞭节5节,第1节长度小于其余各节,触角末节球状,有2条明显的横缝。复眼肾形,头部藏在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近方形,凸出明显,前缘阔圆形,宽略大于长,前半部分分布鳞状齿,后半部分光滑。小盾片舌状,鞘翅宽略大于前胸背板的宽度,鞘翅斜面从基部至端部逐渐倾斜,鞘翅轮廓如舌,鞘翅列间部上的刻点与沟内刻点大小相近,分布均匀,鞘翅茸毛长。前足胫节具有8~14个齿瘤不等,第1跗节小于其余跗节长度之和。以上形态比对结果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的形态特征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COICAD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3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单一、明亮条带,其中COI 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700~1 000 bp,28S rDNA基因扩增的条带大小约为500 bp, CAD 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400~500 bp。NCBI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I、28S rDNA以及CAD序列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依次为99.14%、99.38%和99.36%;以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小蠹虫JSYC-beetle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虫聚在一个分支上,进一步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关系最近,基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最终将枯死杨树内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鉴定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R值为2.01,在我国属于高危险度生物。【结论】 实验使用小蠹虫是从杨树林采集,经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为坡面方胸材小蠹,该生物在中国境内属于高危生物,已报可能危害健康杨树。采集地有大量杨树死亡,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以防止该生物对杨树及其他寄主植物造成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13.
产单宁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铁冬青等4种植物的新鲜茎、叶组织中分离得到52株真菌,经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得到18株产单宁酶菌株。初筛所得菌株经液体发酵,显示1株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viride)(No.MYP07)酶活力最高,达0.248 μmol/(min·mL)。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得到菌株MYP0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单宁100 g/L,蔗糖10 g/L,(NH4)2SO4 3 g/L,装液量为30 mL(250 mL锥形瓶),起始pH为5.0,温度30 ℃,转速140 r/min。在此条件下,菌株MY-P-07发酵48 h酶活力达到0392 μmol/(min·mL)。  相似文献   

14.
西部松小蠹集合信息素(±)—exo—Brevicomin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叶醇为起始原料,经关键中间体6-壬烯-2-酮,合成了西部松小蠹集合信息素(±)-exo-Brevicomin(7-乙基-5-甲基-6,8-二氧双环[3.2.1]辛烷),总产率41%.文中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1HNMR和13CNMR证实.  相似文献   

15.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10-羟基喜树碱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树皮中分离、纯化得到6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菌丝体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株内生真菌(XK002)产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将此菌株命名为XK002,其10-羟基喜树碱产量为410 μg/L.对菌株XK002菌落、菌丝体和孢子的有无进行了研究,表明菌株XK002属于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后经HPLC检测,发现有3株能够产生紫杉醇,它们是XT5(Ectostromasp.)、XT2(botrytissp.)和XT17(Papulasporasp.),其紫杉醇产率分别是276.75μg/L、161.24μg/L和10.25μg/L.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龙海红树林区土壤中分离获得9株产脂肪酶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别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库克菌属(Kocu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对9株细菌所产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25~35℃、最适作用pH值在8~10,其中L13菌株所产脂肪酶(L′13)具有适应温度和pH范围较广、对多种金属离子耐受性强、能有效降解不同底物等特点,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昆明某磷矿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木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MS12,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产酶培养基为玉米芯粉50 g/L、麸皮40 g/L、NH_4Cl 10 g/L、CaCl_2 5 g/L、NaHPO_42 g/L,pH自然;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30℃,180 r/min,装样量30 mL/250 mL三角瓶,震荡培养96 h.经测定,菌株MS12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值为7.0,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 1 mmol/L Na~+、Ba~(2+)和10 mmol/L Ca~(2+)、Mg~(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Ag~+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常州地区的城市害虫经两年调查 ,室内蛀木害虫有 3目 8科 30种。等翅目有 2科 3属 1 4种 ,其中散白蚁属 9种 ,乳白蚁 2种 ,土白蚁 3种。鞘翅目有 5科 1 0属 1 4种 ,粉蠹 3种、长蠹 1种、天牛 6种 ,窃蠹、小蠹各 2种 ,膜翅目是 2种木蜂。常州地区蛀木害虫发现最多、危害最重的是白蚁 ,而主要是散白蚁危害 ,以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褐缘散白蚁 R.fulvimargnalis和弯颚散白蚁 R.curvatus三种为主 ,占散白蚁总数的 6 9.0 8% ,而圆唇散白蚁采集 6 0份 ,占散白蚁总数的 2 8.98% ,为优势种白蚁。乳白蚁发生极少 ,土白蚁发生在丘陵…  相似文献   

20.
一株腈水合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糖为碳源,逐步增大培养基中丙烯腈浓度进行重复续代培养,从土样中筛选到一株腈水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菌株,命名为Rhodococcus sp.TCCC 28001.对菌株TCCC 28001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培养基为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尿素7g/L,Coz+10x10-5mol/L.28℃,180r/min培养72 h,腈水合酶活力达892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