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维生素对乳酸菌细胞活性和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中,添加维生素对菌体生长、细胞活性、产酸,以及在碳流代谢中与乳酸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4种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DC)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添加促进了菌体生长,使乳酸产量提高了42.47%;同时降低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的死亡率,降低的最大幅度可达53.46%;PFK和LDH的活性比对照有提高,最大幅度达62.30%和126.65%,PDC的活性在发酵中期也有一定的提高,但PC的活性变化很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维生素的添加可以提高乳酸菌的活性,同时使代谢通量有利于乳酸生成。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草莓果酒发酵前后有机酸的代谢变化,及其与果酒品质之间的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莓果实及发酵后制得的草莓果酒中的三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色谱条件:采用C18柱(4.6×250 mm,5μm)分离,以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2.28,磷酸二氢钾:甲醇=98∶2)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 L/min,210 nm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可有效分离草莓汁中的乳酸、乙酸和柠檬酸,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及灵敏度高。(2)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柠檬酸是草莓果实中最主要的有机酸,使用安琪RW酵母菌发酵,发酵过程中基本不代谢柠檬酸,也基本不产生新的有机酸种类,使得柠檬酸在草莓酒中占绝对优势,果酒口感较为寡淡。(3)在草莓酒的后期陈酿过程中,可能存在乳酸菌对柠檬酸的代谢,使草莓酒中的乳酸含量增加,香气改善。(4)自然发酵的草莓酒,柠檬酸含量大幅降低,乳酸与乙酸含量大幅升高,果酒口感醇厚,香气浓郁,表明乳酸菌、醋酸菌在草莓酒的酿造中具有其特殊作用,但自然发酵时总酸含量过高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3.
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以山楂、胡萝卜为原料,利用海藻酸钠载体包埋法将分纯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制成固定化乳酸菌细胞。经增殖后,采用自制加工的2000mL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半连续发酵试验。证明在pH6.2,温度控制在41 ̄43℃,装置2:1(V/V),发酵时间为20 ̄24小时的条件下,生产出的乳酸发酵饮料pH4.1左右,乳酸含量0.7左右。经调配,色、香、味具佳,  相似文献   

4.
达丽  童银梅 《甘肃科技》2010,26(17):21-22,106
基于在线质量仪表在炼油生产过程中日益显著地作用,在线冰点分析仪因其具有能及时反映炼油生产过程中航空汽油和喷气燃料低温性能的瞬间变化情况,使生产单位能够及时掌握内部工艺控制参数,或待售标准产品的检测参数的冰点值,从而确定对产品的使用用途。主要对该分析仪的分析原理及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将生物过程尾气分析质谱仪及相应的Biostar处理软件成功应用于乳酸发酵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发酵条件下菌体生理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多参数相关分析,阐明了发酵过程中杂质组成的合成代谢过程;利用尾气分析质谱仪进行微耗氧发酵过程供氧水平的精确控制,当菌体的摄氧率控制在0.70mmol/(L.h)时,凝结芽孢杆菌乳酸的最佳合成速率能达到2.78g/(L.h);同时在以玉米淀粉水解糖液为基质的乳酸发酵过程中,通过对菌体生理代谢参数变化与残糖的消耗和副产物生成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根据生理参数的变化进行发酵过程终点快速判定方法,实现了L-乳酸发酵产量和质量的在线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7.
以一种新型的乳酸菌发酵榨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风味、果胶组成及质构与传统工艺榨菜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种榨菜在腌制过程中的pH、乳酸产率及感官品质都有明显差异。固相微苹取-气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新型乳酸菌发酵榨菜检出化合物种类高达59种,且多以酯类为主,香气更全面,而传统腌制榨菜所含化合物种类仅为22种。两种榨菜的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有较大差别,经质构仪测定表明硬度、脆度、咀嚼性和弹性也差异显著。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榨菜具有更优良的感官特性,但由于乳酸菌的长时间发酵,其果胶含量及硬度等较传统榨菜低。  相似文献   

8.
从青贮饲料中筛选到一株能在48℃条件下生产乳酸的乳酸菌.该菌株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细胞呈杆状,菌体大小为(0.4~0.8),μm×(1.8~6.4)μm,无芽孢和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阴性,不运动,同型乳酸发酵,产D型和L型乳酸.该菌株16S rDNA序列与异型乳酸发酵的Lactobacillus hilgardii相似性达到98%,但在发酵类型上差异显著.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该菌株具有D型和L型两种乳酸脱氢酶.菌株MD-1在适宜发酵条件下,乳酸产量可达约140 g/L,是一株性能优良的乳酸生产菌,可用作乳酸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9.
以嗜热四膜虫为模式生物从氧化应激、凋亡及线粒体损伤作用探讨姜黄素的毒性效应,为姜黄素用药及生态安全提供依据.急性毒性实验:姜黄素(0.625、1.25、2.5 μg/mL)作用四膜虫2 h,通过快速细胞分析仪计数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氧化应激: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乳酸脱氢酶活性(LDH...  相似文献   

10.
刘向蕾 《科技信息》2009,(26):184-184,186
本文检测不同贮藏条件下发酵酸奶中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以了解市售酸奶的卫生质量及指导酸奶的正确饮用,为酸奶的安全贮藏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餐厨垃圾含水量高且极易腐烂.在大中型城市,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这些餐厨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寻求简单、环保、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途径正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乳酸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因此,进行了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结果在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下,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pH为5,固液比为1∶5,温度为47℃.并进行了驯化菌种乳酸发酵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及人体健康的有益功能,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内环境的方法,分析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发酵山药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山药低聚糖在模拟结肠环境中被乳酸菌作为碳源利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乳酸、乙酸及丙酸等短链脂肪酸,且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与菌种及发酵时间相关。在48h发酵过程中,乳酸在植物乳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3.800±0.243)mg/mL;乙酸在动物双歧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850±0.003)mg/mL;丙酸则在动物双歧杆菌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为(0.082±0.001)mg/mL。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改善膳食结构调节肠道益生菌产生短链脂肪酸,维持肠道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家之一,中国的水果蔬菜资源非常丰富,但其鲜销状况却不容乐观。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接受益生乳酸菌发酵技术开发的新型发酵果蔬饮料,这主导了果蔬饮料发展的方向。研究评价了不同种属乳酸菌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得到5株能较好适应人体胃肠环境的菌株,并应用于复合果蔬汁的快速发酵。通过感官评定,确定了混合果蔬汁的优化比例。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进行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发酵产物的pH值均有大幅下降,酸度增加;发酵果蔬汁储藏第1周出现酸的转化;混合菌株发酵产品的酸度几乎是单一菌株发酵产品的2倍,酸的转化发生在冷藏第2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发酵过程自动优化控制的需求,研制了发酵过程生物传感器在线自动取样分析系统。给出了在线分析系统的分析原理及其结构组成,详细介绍了自动取样、样品稀释及生物传感器信号处理的方法。系统可以实现对葡萄糖、乳酸和谷氨酸等重要生化参数的自动取样分析,并把分析结果通过485接口或4~20 mA模拟接口发送到发酵控制器,为发酵控制提供生化分析数据。用葡萄糖标准样品作为发酵液对实验样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线分析系统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可以满足发酵过程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的细菌素及乳链菌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发酵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酸菌的细菌素是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其中 乳链菌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评述了乳酸菌素的分类剂乳链菌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乳酸发酵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引起乳酸发酵的细菌种类,乳酸发酵在卫生学、经济学和营养保健学方面的意义及科学依据,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咖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及它们的代谢产物如酸等引起的发酵体系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咖啡的最终品质。本文首次对云南小粒咖啡湿法发酵体系中的pH值和8种有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分离和鉴定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种类。结果发现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所测pH值变化与利用HPLC法检测的有机酸草酸、乙酸、乳酸含量变化规律相吻合,而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丙酸基本上保持不变,其中丙酸含量最低。在20℃下,结合发酵过程中的pH值,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对整个发酵过程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发现存在大量的产果胶酶的细菌,包括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冰核活性细菌Erwinia herbicol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并对分离、鉴定出来的细菌在发酵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酵母发酵制取饲料蛋白的可行性.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9个因素中筛选出影响酵母发酵的正向显著性因素(尿素、不灭菌)和负向显著性因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实验结果表明,残渣中残留的乳酸菌和乳酸盐对酵母发酵无影响,影响残渣酵母发酵的因素是酸性环境,酵母发酵前发酵底物无须灭菌.尿素最佳添加量为2.5%,最佳条件下发酵饲料中的真蛋白含量可高达31.1%,与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中真蛋白含量(14.7%)相比,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薏苡仁为主要原料,分别制作双歧杆菌制剂与乳酸菌发酵剂,同时接种混菌发酵生产薏苡仁双歧杆菌酸孔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