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现增长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农民的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往往直接起源于群众利益被侵害,同时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根源。云南孟连事件的发生凸现了当前中国农民群体性政治参与的诸多障碍与现实困境。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民政治参与,保证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潘莉  周珂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23-124,146
“非直接利益者”,是指与事件本身并无直接利益相连,却在同情、不满、愤怒等情绪的驱动下支持事件中的相对霸势一方而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之中的事件旁观者。与直接利益受损者参与群体性事件不同,“非直接利益者”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直接驱动力主要在于其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在于其内在消极心理的累积和强化。因此,研究与把握“非直接利益者”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逻辑,实现对其心理状态的合理疏导,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力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化的过程及特征为视角,剖析基层政府面对日益频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大多奉行“不出事逻辑”(即遇事不讲原则的策略主义和有问题消极不作为的“捂盖子”之举)的体制性根源.提出应正确界定基层权力治理的边界,走出基层维稳的误区,树立政府行政和法律的权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机制,从而使基层政府在预防和化解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中由被动性预防和应急性处置向主动性预防和制度化处置转变.  相似文献   

4.
孙海龙 《科技信息》2012,(33):264-26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利益与权利分配失衡及制度与规范缺失导致的社会不公、个人现代化失败等原因,各种矛盾正处于凸显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文章以农村群体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蕾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8):118-120,123
微博的兴起使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方面均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征。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以来发生的微博群体性事件现状进行了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矛盾聚积和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是微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网络舆论平台的开放性以及网络监管的缺乏是网络原因,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以及名人效应扩大影响是个体原因。控制微博群体性事件应当从政府政务公开、网络秩序监管、利益表达机制、网络宣传教育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从城镇化进程角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各区域农村社会分化的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为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村社会不稳定、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等,以致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子女教育不善,各阶层间的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频发。对导致我国农村社会分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通过协调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及调动各阶层的参与主动性等建议,以此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防控存在的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典型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在进行要素抽取和结构化定义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研究了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诱发因素、参与人数等多类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与发生日期及具体时间存在强关联关系,其中发生在政府和企业单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集中发生于工作日的下午;发生在公共场所区域的、以表达利益诉求为主要目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倾向于集中在节假日的上午;参与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发生在工作日期间的政府单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其主要诱发因素为群体利益诉求的表达。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征要素的强关联规则挖掘对进一步分析事件的演化规律和开展精准化的识别预警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因社会事件没有满足人们需要而引起的,从众、感染、暗示与模仿、责任分散、去个性化、流言等社会心理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人群聚集、刺激与暗示、情绪感染和情绪爆发几个阶段,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可以分为一般成员和骨干成员,不同类型参与者带着不同的心态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导致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社会弱势群体没有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是群体性事件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探讨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其受阻原因,对于我们进一步畅通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有效维护其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社会转型期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根源则是利益冲突。本文着重从利益视角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分类、成因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11.
摘要: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 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 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 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 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 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社区居民参与和社区基层队伍的管理参与之间是辩证关系.以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为个案,从该街道社区基层队伍建设的情况来探讨社区居民参与的意义,发现其存在着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基层组织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出以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为基础并设立多样化的基层组织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利益群体的分化及新型分层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利益群体分化成因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当今利益群体分化的特征 ,并提出构建以开放社会组织结构为前提 ,以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 ,以法律和民主程序的健全作保障的新型的分层秩序  相似文献   

14.
检察民事公诉是指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民事案件而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所吸纳。在我国,由于危害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同时亦基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立法在检察民事公诉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因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参与民事公诉的方式和范围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F省新高考改革主流媒体报道的分析,新高考改革的媒介话语主体主要来源于政府、高中、高校、媒体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与社会部门。这些话语群体多数为新高考改革的确定型、预期型以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是新高考改革政府利益、升学利益、招生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相关者,拥有主流媒介所赋予的定义权,意在通过媒介沟通协同治理新高考改革的公共事项。各类新高考改革利益相关者参与媒介议程建构,在媒介议程设置、政策议程设置以及公民参与技术层面体现出合理性,但利益相关者共同体内部的媒介话语权分配却呈现出明显的职权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学校差异。究其本质,新高考改革赋予不同主体身份的科层制权威、魅力型权威等判定权威类型是其诱因,其中科层制权威是形成沉默大多数和固化身份秩序的关键。为促进新高考改革利益相关者媒介话语权分配的内部均衡,需要关注的均衡策略主要是促进媒体层面新高考改革媒介话语权的赋权增能,以及促进新高考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媒介议程建构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农资涨价、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等,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镇农资市场直接面向广大农民,是处在基层的市场领域,点多面广,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农业生产有一定特殊性,农民在农资市场上是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加强对乡镇农资市场的监管,使农资市场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世俗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但也产生了许多影响其认同的深层次不利因素: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政治冷漠和认知失调,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众文化的崛起,催生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滋长了消费主义,裂解了文化的同质性,塑造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次级价值体系;社会分歧减弱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强度,蚀耗了达成价值共识的社会基础。通过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构建,公共利益的倡导与维护,以及社会分歧的排解与控制,能减少或者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政治关系中特定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在本质。文章主要从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政治的宽容程度、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四个方面重点分析影响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总结毛泽东执政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执政思想和实践,有两条紧密联系的思路、两个战略性的探索:一个政党不仅要有领导革命的合法性,而且在成为执政党后还要不断地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这个合法性就在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须抓住人民这个根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实实在在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获得人民的长期支持、拥护、爱戴、认可。  相似文献   

20.
人工生育作为自然生育的补充,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然而,人工生育的子女法律地位如何确立,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未统一。若以人工生育目的性原则、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和自己行为、自己负责原则来确立人工生育的子女的法律地位,则既符合民法的精神和原则,也有利于保护人工生育的子女之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