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综掘工作面湿式通风除尘系统原理的研究,经过综合论证,利用湿式除尘的原理,根据井下巷道断面、综掘机整体结构,经过优化设计,确定了湿式通风除尘系统结构,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现了除尘器、吸尘装置和管道等部件能随掘进机跟机行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在压入式通风风筒上,使用了带风门的附壁风筒,提高了收尘效率...  相似文献   

2.
包安锋 《科技信息》2012,(10):397-398
二氧化硫是燃煤锅炉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因。湿式烟气除尘是一种高效、结构简单的除尘脱硫装置,本文就湿式烟气脱硫除尘现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3.
强化湿式脱硫除尘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SO_2和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对冲击式除尘装置的简单改造,开发了一种新型湿式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经过实验,证明本装置能够实现高效的除尘脱硫(其除尘效率达97.6%,脱硫效率达88.1%),尤其对细小颗粒物(d=0.2~1μm)的捕集效率为86%,大大高于一般的除尘装置,为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装置提高效率又辟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任明奎  徐猛 《科技信息》2012,(9):126-127
煤矿采掘工作面产生的粉尘浓度超标,严重污染作业环境,威胁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生产安全。目前在用的大多数湿式除尘装置存在着风机带水严重,轴承、叶片磨损严重,负压值低,结构易干涉,污水处理不当影响工作面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湿式除尘装置的不足与缺陷,本文对此类除尘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与改进,采用文丘里除尘原理实现无动力除尘工艺,增设引射流管提高装置的吸尘效率,设置储浆桶收集粉尘泥浆。在此基础上,利用FULENT软件对引射流喷头做了流场数值仿真分析,获得流体在喷头内部流场的压力和速度的分布状态情况,验证流动状态接近湍流状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该装置应用气液相接触的湿式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采用旋流板塔结构,使用废碱液作脱硫除尘洗涤液,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6.
张驰  陈鑫  吴佐军 《科技信息》2010,(25):I0122-I0122
该文章简要介绍了挡尘装置的加工制作及利用湿式除尘风机除尘的原理,降低了现场的污染,保证矿工的身体健康及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是用于工业锅炉冲渣和湿式除尘废水以及水力采煤、洗煤和陶瓷工业等废水处理的装置。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问题,利用改性文丘里净化洗涤机理,研究了一种湿式洗涤和旋风分离相结合的除尘脱硫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工业应用表明:该装置除尘效率大于97%,脱硫效率达到75%,设备阻力小于1 200 Pa.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卷烟厂制丝车间掺配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实验研究了湿式就地除尘系统在掺配区环境除尘中的应用.通过应用湿式就地除尘系统,车间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该系统对所在区域的环境温湿度和制品物理质量指标影响很小.在漯河卷烟厂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煤巷掘进工作面进行煤层高压快速注水工艺,安装使用湿式除尘风机,改进掘进机喷雾装置,使综掘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大幅度下降,取得了良好的降尘效果,改善了掘进工作面的空气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结合蒸汽相变原理,实验考察了除雾器类型、脱硫净烟气特性、蒸汽添加量及同时在除雾器上喷低温水等对细颗粒物脱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硫净烟气中添加适量蒸汽,可显著提高细颗粒脱除效果,且脱除效率随蒸汽添加量增加而提高;丝网除雾器比板波纹除雾器更适于凝结长大细颗粒物的脱除;脱硫净烟气特性对细颗粒...  相似文献   

12.
湿蒸汽两相流动的数值方法及其在喷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亮  李国君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35(11):1131-1134,1138
针对在高维情况下存在自发凝结的湿蒸汽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回顾了当前湿蒸汽两相流计算的概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守恒型的两相流流动控制方程组及数值求解方法,对二维喷管中存在自发凝结的跨音速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可准确地预测喷管中自发凝结发生的位置,反映边界层影响膨胀率,从而引起喷管中冷度及相应水滴状态分布的不均匀,计算也显示了凝结流动与单相流动马赫数分布的显著差异,为研究透平叶栅中的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湿法脱硫系统中应用蒸汽相变技术脱除细颗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脱硫塔进口烟气、塔内脱硫液进口上方添加适量蒸汽等措施,在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中进行了利用蒸汽相变原理高效脱除细颗粒的试验研究.考察了采用CaCO3, Na2CO3, NH3·H2O等3种不同脱硫剂时,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性能及其脱硫剂、蒸汽添加量、液气比(体积比)、脱硫塔进口气液温差等的影响,并进行了添加蒸汽和喷雾化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形成无机盐气溶胶细颗粒,采用CaCO3, NH3·H2O脱硫剂时,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效果明显差于Na2CO3脱硫剂;在WFGD系统中应用蒸汽相变原理可显著促进细颗粒的脱除,在蒸汽添加量为0.05 kg/m3时,细颗粒数浓度脱除效率可增至60%~70%以上;液气比的影响与脱硫塔内是否存在蒸汽相变有关;提高脱硫塔进口气液温差有利于细颗粒脱除;烟气温度较高时,利用雾化液滴的蒸发替代添加蒸汽也能显著促进细颗粒的脱除.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湿大空间造纸厂房夏季闷热、冬季围护结构结露滴水,影响纸张正常生产.实地测量了厂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通风、温湿度分布及造纸机械散热散湿,并对厂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围护结构结露原因.分析表明:厂房屋顶和侧墙交界处,湿部屋面,侧墙侧窗及天窗等区域最容易结露.排热除湿通风方式中,在湿部操作区侧墙加局部排风效果最佳.加强上述区域保温及减少玻璃窗数量,以及在侧墙加局部排风是防止围护结构结露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这些措施后,减少了围护结构结露.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两相流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含湿氧化铝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干燥管内气固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气固两相温度和含湿量的变化.利用Bird等所提出的努赛尔数经验公式对该气流干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含湿氧化铝颗粒在不同气流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整个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可以用来预测含湿氧化铝颗粒的干燥湿度.另外,对固气比、气流温度以及气流速度对颗粒湿度沿干燥管高度变化的影响也作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固气比和气流温度对颗粒湿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低固气比、高气流入口温度,干燥过程颗粒湿度变化大,有利于颗粒干燥.而气流速度对颗粒湿度变化的影响则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乳液介质的辅助,以室温湿固相法成功制备了纳米氧化锆粉体,考察了微乳液、球磨速度和热处理温度对产物氧化锆的物相及粒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产物的粒径和形貌。结果表明:借助微乳液油相介质,利用室温湿固相法以150r/min的球磨速度,经过2 h研磨,并对球磨产物进行500℃、2h的热处理,能够获得粒径约为40nm的四方相氧化锆粉体。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三角形微通道中环状冷凝的一维稳态模型,给出了等边三角形微通道中环状冷凝过程的液相毛细半径沿轴向的变化曲线.计算发现,在等边三角形微通道中,气液界面毛细半径先沿程急剧增加,然后趋向平缓,最后再急剧上升,且毛细半径的平缓段占据了绝大部分冷凝段总长度.在接触角和通道热流密度较小或者通道水力直径和入口蒸气压力较大时,冷凝段长度较长.在冷凝过程中,流速和液相压力沿程变化剧烈.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三角形微通道环状冷凝机理,并能用于估算冷凝过程的部分参数,为进一步推导更完善的微通道冷凝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考虑颗粒碰撞的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方法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部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在数值模拟中,采用RNG k-ε模型模拟气相流动,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追踪颗粒运动轨迹。以湿空气为介质,测量超声速分离器的轴向压力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测量值较为一致;气体进入超声速喷管后发生膨胀形成低温(-70℃),使天然气中的水凝结为液滴,同时气体经旋流叶片产生旋流,经中心体的收缩形成较大的离心加速度(300000 g);在巨大的离心场作用下极少部分液相颗粒随气相从扩压器流出,大部分液相颗粒与旋流分离段壁面碰撞被吸附或直接进入积液槽空间被排出,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液沉淀法制备了磷酸钙/硫酸钙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配料的Ca/P物质的量比和溶液的pH值对粉体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颗粒形态和粉体最终物相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Sub-micro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growth during combustion processes is very complex because of its strong uncertainty and randomness. A model to simulate the sub-micro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growth during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as kinetic theory and is expressed by the vapor concentration changes and particle loading changes, which reflects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chanism (nucleation, condensation and coagulation) in particle formation processes. The developed characteristic time is used to token the three mechanisms. It is thought tha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vapor temperature and critical press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b-micro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growth. The sub-micron particle formation process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which show that the nucleation, condensation,and coagulation occur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sub-micro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growth process. Nucle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sub-micron particle formation, while condensation and coagulation is helpful to the growth of the particle s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