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正侗族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存。其流传于贵州的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但主要以榕江县萨玛节为典型,萨玛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之意,萨玛汉译为大祖母,是侗族人民信奉、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是侗族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同时,萨玛又是古代侗族的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民间信仰习俗的地域特色(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祖先崇拜习俗 前文已论及,图腾崇拜中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味,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祖先崇拜习俗逐渐与图腾崇拜习俗脱离。如此说来,祖先崇拜习俗就有着两个阶段,其初始阶段,与图腾崇拜习俗相结合,崇拜对象是有神灵的自然物;后一阶段的祖先崇拜习俗,其崇拜对象则是人——有显赫地位的先祖。当然,在前、后两阶段之间会有一个过渡时期,贵州都柳江沿岸侗族的“锡撒”,就是带有这个过渡时期特色的习俗。这里的侗族人在“祖母堂”里供奉的“最大的祖母”,是一位据传为  相似文献   

3.
侗族有其传统的择偶习俗,一般实行民族内婚、房族外婚,有的侗族盛行姑表婚,即姑女嫁舅男;有的侗族禁姨表婚,认为姐妹的孩子是亲兄弟姐妹,不可通婚。择偶时,注重对方的家世,即“根骨”要正。20世纪80年代后,侗族年轻人多有到外地打工,他们成为传统择偶习俗的“破坏者”。一些侗族年轻女性也趋向于远嫁他乡,既满足自己“趋外”的心理,又能为娘家换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侗族择偶习俗从“同类匹配”向“资源交换”转变,由此引发了社会文化其他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拉牛上树”是保存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七团村的侗族传统仪式。这一仪式流变的过程说明,侗族传统仪式中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文化。事实上,在侗族聚居的地区,还有许多与“拉牛上树”类似的仪式。这些类型各异的传统仪式是侗族社会存在发展和侗族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民族地区乡土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成为乡村振兴和乡土和谐的助力。  相似文献   

5.
侗族“矮脚楼”的产生模式一般被认为是侗族典型干栏式建筑“高脚楼”受汉文化影响变化的结果。本文中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例,分析其村落布局及单体建筑从南方天井式民居到侗族“矮脚楼”的演变过程,并以此作为侗族“矮脚楼”产生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侗族文化具有女性思维偏向 ,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中形成的 ,体现在侗族的“月亮文化”、“补拉文化”、“前喻文化”中。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至少可以说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8.
舞蹈教育既是“审美教育”又是“愉情教育”,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能够帮助人们求真崇善尚美,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舞蹈凝聚和浓缩着人类丰富而深邃的内心精神生活,它能使人们在赏析和实践中默然观照另一个“自我”,从而将舞蹈作为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愉悦自我和塑造自我的一种精神动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多耶”,意即唱“耶歌”,是广西、贵州、湖南侗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是侗族特有风俗“月也”※的主要项目之一,一般是在集体社交活动场合演唱的。  相似文献   

10.
华夏民族 侗族 东乡族 哈尼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侗族人口总数约为 251.401万人。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 (区)交界地区。  相似文献   

11.
记得加里宁曾经说过:“最有天赋的诗人,最有才能的作曲家能在自己的创作上成为天才,只有当他们接触到人民创作并且从人民创作的源泉中去进行发展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有天才的人物。”刘荣敏,这位五十出头的侗族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虽然我还不敢妄称他为“天才”,但他确是侗族作家中的皎皎者,他确实在侗族民间文学哺育下创作了无愧于自己民族的佳作。他的小说《风雨桥头》曾获贵州省首届文学创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在《背影》里,朱自清终于弹出了他真情实感的“泪”,其泪中情,泪中影,耐人品味,引人深思……。 在《背影》里,出现“泪”的地方一共有四处:第一次是正在北大求学的朱自清,从北京南下回家为祖母奔丧,与其父朱鸿钧相会于徐州,“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而流出感伤之泪;第二次是为祖母办完丧事,父子于浦口惜别,父亲为儿子买桔,蹒跚地过  相似文献   

13.
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三大瑰宝之一,作为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空间的“人化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化特性。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化传承及民族风俗等影响因素着手,探讨侗族风雨桥的祈求性、自然崇拜性、天人合一性和公众性,可从中品味侗族风雨桥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刘忠华 《科技信息》2010,(5):217-218
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艺术界里已经是被公认的舞蹈基本表现特性了,于是,在舞蹈的评论中,舞蹈的“情”被众多文章记载,而舞蹈的“事”却少人问津。但是,众观舞蹈的历史发展长河,舞蹈的叙事依然独树一帜,傲立群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侗戏     
侗戏是侗族传统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区)相毗连地带的黎平、从江、榕江、三江、龙胜,通道等县侗族地区。侗戏是从侗族大歌(注)中的“嘎窘”(叙事歌)和“摆古”(稍带演唱的讲故事)的基础上并吸收贵州花灯、桂北彩调,湖南祁剧等地方戏曲腔调和表演技术的精华发展形成为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的舞台综合艺术。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地是黎平、  相似文献   

16.
侗族生态智慧与技能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侗族是我国南方人数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比邻地带。据史书记载,侗族出自我国的古百越民族。这是一个典型的濒水民族,秦汉时的典籍将他们称为“诸越”、“雒越”或“百越”,并提到他们凭借平原河网以渔猎为生,同时也从事粗放耕作。《淮南子》  相似文献   

17.
我还记得和祖母度过的第一个圣诞。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穿过城镇,去找我的祖母。因为我的姐姐对我说:“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对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相似文献   

18.
新颖的舞蹈这次重访巴厘,使我最感满意的,是看到极为丰富多彩的巴厘舞蹈艺术表演。从原始的祭神舞蹈、民间流传的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具有崭新内容的“青年舞”、“纺织舞”、“农民舞”、“渔民舞”和“交谊舞”,都看到了。对巴厘的舞蹈艺术我虽是个爱好者,却是外行。由于过去看这方面的艺术表演较多,因此比较之下,使我惊叹巴厘新舞蹈艺术成长的迅速!当我们到达巴厘的那一天,作为接待委员会主人的布格尔先生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见面晚会。晚会是在亚非作家执委会会场外露天舞台上举行的。按照传统习惯,巴厘舞蹈一般都在广场  相似文献   

19.
舞蹈教育在高等师范是不可缺少的。要培养德艺兼备的舞蹈人才,是需要下真功夫的,其中最要紧的是根据舞蹈艺术的内涵和特点,按照“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紧紧扣住净化心灵这个核心.从舞蹈意境、情感等四个方面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20.
变形最多的电脑明星由Autodesk 公司的子公司Kinetix于1996年10月创作的3D图形动画模型“舞蹈宝贝”,现在估计有2000种变形。“舞蹈宝贝”是惟一一位首次在主流媒体上亮相之前就预先成为人们追逐潮流的明星。互联网促进了上百个网站上的业余动画家们创作“舞蹈宝贝”的新形象。其中包括“7月4日宝贝”、“武打宝贝”、“莱斯塔宝贝”及“克林顿宝贝”。官方的“舞蹈宝贝”网站平均每月有5.5万人次游览。当“舞蹈宝贝”于1998年1月在美国电视节目“迈克比联盟”中的一集亮相后,增加到每天有3.5万人次浏览,而非官方“舞蹈宝贝”的网页点击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