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季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3,(8):1032-1036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对法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法律教学现状,全面分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确定法律实践教学的新目标——以理实并重原则,进一步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实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此,我们需要从课程设置、毕业实习制度、模拟法庭教学、诊所式法律教学等方面入手改革、创新法律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卓越法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必需的法律职业道德。通识教育为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专业学生的公共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价值与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通专教育的关系,抓好专业的顶层设计,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配备良好的师资,同时课程设置体现通识教育目标,为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要想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就必须走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之路,因而我国高校现有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因此进行必要的法学改革特别是核心学科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文章针对行政法的教学改革,综合考虑经我国的社会转型、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法律制度变革等诸多因素,结合行政法的学科特色和教学实践,紧扣"法律应用能力"和"复合知识结构"二要点,从师资队伍、案例教材、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教学考核模式、诊所教育等方面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背景下,职业化教育已成为法学教育的核心。学生实践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法学教育的竞争力。作为实践能力培养重要环节的专业实习与法学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实习的普遍形式化问题。应从国家立法层面确立高校与实务部门人才共育的制度框架,并建立畅通的实习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实习各环节的制度化管理,增强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利益驱动和权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科学》2014,(1):186-186
正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中小学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科学》2012,(4):5-5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7.
试析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的”过剩”与”短缺”凸显法律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个性。法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应用型已成共识,培养模式也各有特色。通过评析现行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并依据新余高等专科学校近几年来对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针对社会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从合作方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提出了“3+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此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了适应机电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设计了与工程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建设,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文章在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承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阵地和根本保障。结合"卓越计划"首先分析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建设原则,阐述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体系、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实践证明其能够拓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法学专业的特性与法律人的职业素质构成来看,实践能力是法学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核心。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法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法学专业毕业生因实践能力较差而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通过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建立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健全法学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建的本科院校应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可采用: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形式的校内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设置作为诉讼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模拟审判活动课程,建立各寒暑假期不同单位专业见习制度等方式,全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怎样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这是当今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人士值得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结合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学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就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本科层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系统的法学知识,培养模式的各个要素也是通过法学知识而组织起来的,是一种"知识导向"的模式。这一模式虽有其优势,但是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就必须变"知识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改进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强化"双能型"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国家司法考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文章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完善,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公共实训基地作为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场所,它的持续、科学发展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其目标定位、功能定位的分析,阐述个人对公共实训基地优越性的理解,并提请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的同行们思考选择其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训基地之一。试图找出公共实训基地内涵深化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两者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探索高职院校与公共实训基地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培养以及实验室和见习、实习基地四个方面探讨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模式的基本思路,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较合理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东莞理工学院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切入点,分析了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种类,总结了东莞理工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经验,并以此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法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和具体做法,以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法学专业输出的涉外法律从业人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通过分析涉外法律从业人员实务能力现状,提出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应当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升级,为社会输出合格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