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94年晋祠泉断流后,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千古名泉能早日重现昔日风采,晋祠泉复流工程由此提上议程,明仙沟位于晋祠泉西北侧,是复流工程最重要的研究区之一。地球物理方法在查明主要渗漏段含水层岩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富水地段,探测基岩埋藏深度及基岩面起伏形态,寻找地下隐伏地质构造和破碎带,评估主要渗漏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地下水运移方向、渗漏补给性能等方面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明仙沟深大断裂结构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影响范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密度电法推断了明仙沟150 m以浅的次级断裂发育情况、地下水水位、基岩面起伏形状以及岩溶的发育情况;充电法查明了仙沟地下水流向和流速,推断明仙沟与晋祠泉的水力联系;音频大地电磁法与高密度电法反演所得电阻率断面图显示的主要断裂构造与该区1∶50 000地质图较好吻合,边山断裂响应明显且对边山断裂位置和倾向刻画清晰。地球物理方法综合解释表明明仙沟与晋祠泉之间存在较好的水力联系,为该区生态补水工程选址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认为明仙沟是晋祠泉比较适宜的近源补给区,且蓄水坝应该尽量修建在明仙沟的距离沟口远的深部。  相似文献   

2.
综合物探采用激电测深、高密度电法和大地电磁测深、钻孔中布置电阻率测井,主要目的为确定隐伏断裂、覆盖层厚度、岩溶水水位埋深、探查岩溶发育程度、不同地段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差异,指导勘探钻孔的合理布置,提高岩溶水开发成功率.通过几种方法相互实地验证,分析总结了区内不同岩性覆盖区适用的物探找水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岩溶区不良地质现象给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但岩溶发育的不确定性和多样化,使得准确圈定岩溶位置成为解决岩溶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在岩溶勘查中主要采用的物探方法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但在裂隙节理发育地区,岩溶多发育溶蚀带及溶洞,岩溶体积小,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断的岩溶体顶、底板埋深存在一定误差。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相结合,在工区先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异常部位再采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两种方法各自发挥优点,在勘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奚向成 《科技信息》2012,(13):406-407,363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逐年延深,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严重影响矿井生产。通过对3301工作面进行电磁波坑透探测对深部煤层、构造、水文地质、陷落柱等进行勘查,查明工作面内构造的发育程度和煤层厚度变化等情况,为工作面回采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滑坡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测查明水库库区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点,才能对滑坡进行有效的治理.论文中简要介绍了探测确定滑坡体的意义、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前提、优势,结合在某水库库区滑坡体探测,获得了测区部位的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断面色谱图,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特征的分析,推断出覆盖层厚度、基覆界线,从而查明了滑坡体厚度及滑面起伏形态,为库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维电阻率测井方法应用于煤田的理论及探测方案的分析,并在淮南煤田两个岩溶陷落柱发育区进行了探测试验,探查距钻孔450m半径范围内,700—1200m不同埋深电阻率分布情况,查清了研究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并通过6个地质钻孔揭露及连通抽水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在探查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地质钻孔与地面电极的有机结合,可查清深部水文地质特征。为深部受承压水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杨伟俊 《甘肃科技》2016,(9):101-103
为了获取更多关于边坡的内部地质信息,合理、经济的解决边坡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超高密度直流电法勘探反演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特点,采用超高密度直流电法勘探反演系统对某公路边坡进行现场试验,采集相关数据,利用该系统的反演软件对数据进行反演数值模拟计算,得到边坡的地电模型,即电阻率分布图,结合已掌握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对边坡进行综合地质分析,确定覆盖层厚度,基岩埋深、岩土分界面起伏等情况,对边坡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做出预判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成果地质解释准确性,促进直流电阻率激电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中低阻高极化体、直立板状体、低阻盖层、高阻盖层、地表不均匀体、地形起伏及实测数据反演解释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勘查中的反演解释结果,根据异常特征构建地质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快速判别探测目标体异常属性、区分虚假异常,提高定量解释水平及找矿勘查效率。研究结果为直流电阻率激电找矿探测定量解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毗邻兰临高速公路某塌陷区勘察为例,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查明塌陷区的岩性特征、含水性和地下空洞情况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反演方法计算分析,高密度电阻率等值线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该塌陷区的地质体分布情况。经验证,高密度电法用于查明该塌陷区地质分布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地质隐患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物探方法,可为工程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黔南州某干旱地区为例,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与传统水文地质技术相结合,成功施工出一口合格的机井,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适用于黔南岩溶干旱地区找水工作。将物探解译资料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起来,分析地下岩层的电阻率特征,判断地下水赋存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特征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矿井周围地下水赋存规律,解决矿井涌水问题,以鸟山矿风井为例,采用激发极化法对井筒周围地下水进行勘测,并结合工程地质资料对勘测结果进行解释,得到矿井具体的含水层埋深、厚度以及涌水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表明,激发极化法由于不受纯地形起伏及围岩电阻率不均匀性的影响,因此在矿井地下水勘探方面具有良好的可靠度。用测水结果指导井筒施工,不仅可为矿井建设提供安全保障,还加快成井速度。激发极化法还可以对已完成注浆的井筒进行效果检查,评定注浆堵水的质量,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德强 《科技资讯》2011,(26):224-225
为了给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通过矿区详查工作,分析查明了各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及富水性,分析了主要隔水层厚度、岩性组合、隔水性,划分了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13.
塌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主要由地下空洞引起,常见于岩溶塌陷,但由于岩体风化程度不均,界面复杂,局部也可能存在塌陷隐患。本工作区在人工挖孔桩静载实验中突发桩体塌陷现象,为快速排查桩体基底情况,查明工区塌陷隐患,采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沿桩体附近共实施了11条测线,经反演解释,结合已有钻孔资料,查明了基底岩土界面的起伏形态,共发现3条可能塌陷异常带,并与钻探验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文地质勘查,查明了郎溪钒矿区的含水层及其富水性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并采用大井法和涌水量与降深关系曲线法两种方法对比计算,对涌水量做出初步预算评价,为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齐宪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59-6762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某煤矿的8012拟建巷道进行水文地质探测。推测待开采区隐伏节理裂隙、隐伏岩溶及地下水异常的分布特征,说明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煤矿水文地质方面是可行、有效的。为矿区预防水灾、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东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21-22,37
本文对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实际工程布置和探测解释成果为例,对高密度电法的特点、装置选择以及在地基勘查、涵洞体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做了详细论述。根据野外实测视电阻率值经计算机处理分析、解释,最终获得地层划分和异常圈定的地质信息,经实践证明,具有准确、经济、高效特点,采用此方法在工程勘察市场上具有广阔前景,对扩大物探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部下伏基岩面起伏及活动断裂分布,是影响重大工程规划和设计方案的重要因素。为怀柔雁栖湖经济开发区北京光源场地选址,开展以高密度电法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结果发现,不同于以往该区200~300 m第四系厚度等值线,燕山晚期宰相庄花岗岩体埋深由东北的30 m到西南的250 m,存在着一个近NW走向的埋深剧变梯度带,地下100 m以内电阻率从2 000多Ω·m变化到20Ω·m,相差2个数量级,说明第四系厚度剧烈变化和岩性及构造作用影响之大。在场地西侧500 m外为黄庄-高丽营断裂,其东侧200 m处发育与主干断裂平行的分支,断裂带角度陡而电阻率低。下伏基岩埋深梯度带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活断层,影响到工程地基稳定性,随后该工程场址北移另建。  相似文献   

18.
隐伏断裂是工程建设时不可忽略的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而且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区内基岩风化程度不均、界面较复杂、局部存在断裂可能性较大,为了查明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安全隐患,采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施工场地内共布置了3条物探测线,经过反演解释并结合已有钻孔资料分析,共发现了3条断裂破碎带,并且查明了断裂破碎带地下分布的延伸方向以及基底岩土界面的起伏形态,与钻探验证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开展地球物理勘查,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已知钻孔录井、测井等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反演技术和Petrel 3D可视化技术,建立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视电阻率参数下的3D地质模型.模型依据视电阻率变化和地层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精细刻划地下地质体结构,从3D立体结构上精确描述了地下岩石的电性响应特征,揭示了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第四系基底埋深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AMT法勘查额济纳盆地与巴丹吉林沙漠接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明额济纳盆地东部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助于分析额济纳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通过当地地质资料和物探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合理有效的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物探手段,在该区域进行了原始创新性的勘查工作。勘查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上升、巴丹吉林沙漠下降,两侧地层岩性厚度变化较大,推断额济纳盆地与巴丹吉林沙漠为张性断层接触。研究可为分析两者之间地下水转化关系和额济纳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探讨盆地与沙漠区地下水形成机制提供依据,对恢复治理额济纳盆地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