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中苏关系的破裂并非人们常说的始于苏共20大。1958—1959年才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关键期。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的威胁及对它的认识,意识形态的纷争只是中苏关系不睦的表现或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的全面激烈对抗,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我的不正常、并非不可避免的现象。对抗的形成和发展在不小程度上反映了双方领导人的意志和个性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国家关系中这种逐渐失去客观必要性的紧张不可能长期延续.随着条件的变化、领导人的更替,必定要恢复到自然的发展轨道。因此,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是早一天晚一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结盟到"蜜月"时期,发展到论战爆发,最终关系全面恶化,彻底破裂。这不仅对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且造成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分裂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局面。两国关系的大转变是多种因素、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冲突,还有领导人之间的好恶及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试以中苏关系为例,说明在长时段的国家关系中,国家利益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意识形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起着复杂的作用,然而,在短时段的国家关系中,“历史的合力”则是具体地决定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孰是首位的因素,尚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台海危机"是毛泽东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局势的战略反应,也是其将新的外交理论付诸实施的重大行动。由于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不断革命"外交理论以及由此越来越明显的中国外交的"激进"色彩,使得中国同苏联外交政策的分歧不断加大。第二次"台海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两难境地,不仅在中苏同盟关系上投下阴影,还加深了中苏在台湾和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同时也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和核技术。第二次"台海危机"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苏关系的走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6.
关键在行动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7月28日在苏联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就苏联国内外政策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广泛地谈了亚太地区形势、苏联关于亚洲安全体系的主张、中苏关系、苏美关系、苏日关系、阿富汗问题以及柬埔寨问题。同过去苏联领导人以及同他自己过去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是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它不仅涉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涉及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自从唯物史观学说传人中国以来,文学理论界多次重大的理论论争大都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和展开的。时至今日,该不该用某种“意识形态”的全称来界定文学的本质,仍是有严重分歧和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围绕国民经济调整问题,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和刘少奇达成了诸多共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甚至原则性的分歧。共识为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提供了思想和决策上的保障,分歧则影响了调整的深入进行,给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并且成为毛、刘决裂的潜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刊要论     
可以协调的分歧Ronald Brownstein(美国大西洋媒体公司政治主管)选择进行两党协调的总统必然会面临来自另一党的阻挠,并招致本党意识形态色彩严重者的不满,不利于实现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土耳其与欧盟在土耳其入盟、人权、难民、叙利亚、东地中海、利比亚等问题上龃龉不断。与此同时,土欧之间的宗教话语对立凸显。由于宗教话语冲突背后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分歧与矛盾,往往表现出对立性更强、更为复杂难解的特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土欧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苏区党和方志敏等领导下 ,为了巩固与发展苏维埃政权建设 ,提高广大劳苦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创造性地开展了文化教育建设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与丰富的历史经验 ,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战争责任问题在20世纪末已进入跨国司法程序。但由于它与战后中日关系和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泺,作为政治遗产的战争责任问题和作为思想遗产的革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日本学者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学等视角对战争责任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这一问题意识下对战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再探讨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战时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政府外交关系的恢复及随后苏联领土上一支波兰军队的建立,完全是英美与苏联大国关系的“副产品”.英国政府自战争开始后,一直试图将苏联政府拉向自己一边,苏德战争的爆发使英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合作成为可能.为此,英国政府不惜一定程度上以波兰国家利益为代价.同时,苏联政府为扭转苏德战争初期溃败的局势及获得西方的援助,同意恢复苏波外交关系并允许在苏联领土上建立一支波兰军队.在反法西斯阵营中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在合作的同时又存在着各自利益的冲突,大国之间的交易常常以小国作为代价.苏联领土上这支波兰军队的组建,即体现了在战争初期盟国间的这种合作.  相似文献   

14.
罗隆基参与组建国家社会党既与其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的国家主义、英美自由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是他接受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苏联计划经济取得惊人成绩是他参与组建国家社会党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日本都倾向于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苏联一度打算把齿舞群岛和色丹岛返还给日本,但鸠山政府却不能接受这种让步。即便如此,日苏问还是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无论对日本还是对苏联的国家发展,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日本都倾向于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苏联一度打算把齿舞群岛和色丹岛返还给日本,但鸠山政府却不能接受这种让步。即便如此,日苏间还是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无论对日本还是对苏联的国家发展,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传教运动复兴之时,中国北京出现了一所美国的中国研究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所学校成长为世界中国研究中心。它的沿革历史记录了二战前后的中关关系、中日关系以及整个远东局势的发展轨迹,它的成长体现了美国中国学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式现代中国学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三代领导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主要对中国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方法进行了最初的探索。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着重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原则 ,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概括和总结了党的第一、第二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成果 ,提出了“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中苏易货借款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苏联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方式。依靠这种传统的易货贸易方式,中国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加强了自己的作战实力。苏联也实现了把日本困在中国战场的战略目标,同时解决了战备物资缺乏的困难。中苏之间的易货借款是以抵御日本侵略扩张的共同战略利益为基础采取的策略方针,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加之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及其影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苏区干部好作风蕴含的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红色文化精髓,对当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