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日本都倾向于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苏联一度打算把齿舞群岛和色丹岛返还给日本,但鸠山政府却不能接受这种让步。即便如此,日苏间还是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无论对日本还是对苏联的国家发展,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和俄罗斯都是世界大国,地处中国周边,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紧密纠缠。日俄(包括沙皇俄国、苏联和今日俄罗斯)关系事关国际关系的许多方面,也与中国的利益与安全密切相关。现实中的中国与日俄两国的关系都极为复杂,复杂的历史因缘又屡屡昭示于前,是不可回避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苏联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盟国,曾给予中国以舆论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甚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果对苏联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加以考察即可发现:苏联的对华政策完全是出于自身狭隘的民族利益,无丝毫帮助中国革命的意图,仅仅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露骨表现。"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苏联政府对之非常重视,苏《真理报》从1937年8月1日至9月初,几乎每天都报道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关键因素在于:苏联政府把这一事变看作同希特勒德国从西方威胁苏联一样,是日本…  相似文献   

4.
8月21日,一艘途经日本冲绳岛附近海域的英国油船突然接收到求援信号,该船立即驶向出事海面,在冲绳岛以东约100公里发现一艘起火的苏联潜艇(见封二图片)。可是,苏联潜艇对前来营救的英国船和日本船以及直升飞机一概拒绝,只派了个军官登上英国船,借用无线电同其他苏联船取得联系。次日,一艘苏联运输船到达,从潜艇上运走了9具尸体和50名伤员。23日,苏联不顾日本的抗议,强行通过日本领海把潜艇拖走。据日本方面截获的苏联无线电通话分析,这次事故是因为电路系统发生故障引起的。另据日本高级  相似文献   

5.
苏联8月事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叶利钦抓住俄罗斯联邦扩大了的权利,迅速松动了苏联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北方领土问题是二战后苏联与日本关系中一个长久解不开的结子。北方领土,系指位于苏联千岛群岛南端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四岛: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日本人称北方四岛。这四岛二战前为日本所有,二战后苏联根据1945年雅尔塔协议中将千岛群岛划归苏联的条款,占有了这四岛。日本一直认为北方四岛不属于千岛群岛,强烈要求苏联归还。两国对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了该新闻社围绕日本的安全保障和防卫问题而进行的一次舆论调查的结果,它表明,百分之四十多的人已感到日本安全受到威胁。其中“感到威胁来自苏联”的人高达百分之七十八点九,有百分之六十四点四的人认为“苏联的军事动向对日本的安全有影响”。《读卖新闻》就此评论说,这在和平时期是“相当高”的数字。苏联无视日本关于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任意在国后、择捉岛建立军事基地;苏联还在历次渔业谈判中对日本采取“高压态度”;再加近几年来,苏联的飞机,军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悄悄地来到了日本。虽说新年里照例热闹了一番,但气氛毕竟不同了。苏联军事力量在日本周围频繁活动的讯息,给日本人添了一桩心事。来自北方的威胁在升级多次舆论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日本人对苏联的担心增加了。他们通过大量的报道看到,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正在升级:苏联在东方加紧部署它的军事力量。这里的陆军已达三十一个师,空军有二千零五十架飞机。目前,苏联正加紧开发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以便把这些地方作为出入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和作战基地。据日本防卫厅估计,苏联太平洋舰队现有各种舰艇七百七十艘,总吨数为一百四十六万吨,约为美国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海军总实力的一倍。日本海的制海权正落在苏联手中,日本列岛的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已成为苏舰南进的自由通道。苏联不仅继续霸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先是推行所谓“不干涉”的政策,对日本侵华进行姑息和纵容,致使日本侵华不断扩大,增加了中因抗战的压力;后为了利用中国抗战拖住日本,对华实行了全面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又因形势所迫,与日本妥协,不仅停止对华援助,而且与英美等国积极谋求中国权益,造成对中国抗战不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东铁路是沙俄侵华政策的产物。对沙俄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意义。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始终掌握着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与使用权,拒绝把它交还给中国。1931年9月18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中东路的军事和经济作用降低,为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苏联把中东路卖给了日本伪满洲国。苏联的势力撤出东北。 那么,十月革命后苏联是如何控制了中东铁路?为什么又将它放弃呢?  相似文献   

10.
张鼓峰事件又称"哈桑湖事件".张鼓峰位于图们江口上游,为中、苏、朝三国交界处.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统治集团内部对继续扩大侵略,是南下东南亚(美英势力范围),还是北上西伯利亚(苏联),意见不一,争执激烈.1938年,日本利用欧洲战云密布的紧张局势,多次在边境挑起  相似文献   

11.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投降之后,东北问题成为苏联与国民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议题之一。在双方的数次交涉中,撤军接收和经济合作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东北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苏联在对华政策上逐渐发生了转变,东北问题也对日后中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毛泽东的对苏外交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光辉典范。他一贯擅长的哲学思维使他能够在更深邃、更广阔的视野中,观察和分析中苏关系演变的规律,并据此制定出符合实情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坚定了独立自主的决心和信心,也使他的对苏外交思想和实践带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光辉。具体表现在:以斗争求团结的矛盾论方法;关于学习苏联、赶超苏联的辩证思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增强对苏外交的群众基础与实力地位;依据意识能动性原理,重视发挥思想和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战时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政府外交关系的恢复及随后苏联领土上一支波兰军队的建立,完全是英美与苏联大国关系的“副产品”.英国政府自战争开始后,一直试图将苏联政府拉向自己一边,苏德战争的爆发使英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合作成为可能.为此,英国政府不惜一定程度上以波兰国家利益为代价.同时,苏联政府为扭转苏德战争初期溃败的局势及获得西方的援助,同意恢复苏波外交关系并允许在苏联领土上建立一支波兰军队.在反法西斯阵营中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在合作的同时又存在着各自利益的冲突,大国之间的交易常常以小国作为代价.苏联领土上这支波兰军队的组建,即体现了在战争初期盟国间的这种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苏美关系以缓和为主要特征,这种缓和实际上是双方互相限制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以往的僵硬对抗,部分地改善了国际紧张局势。“苏攻美守”是这一时期苏美关系突出特点,国家利益是外交活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政府多次催促之下,国联决定在布鲁塞尔召开旨在解决中日战争问题的九国公约国会议。文章在探讨该会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着重叙述西方大国对中日战争问题所持的实际态度,并具体分析中国政府对此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活动以及该策略、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7.
邵冰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26-128
日本与朝鲜是东北亚地区唯一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两个国家。发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绑架问题",与历史清算、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等成为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核心障碍。日朝间虽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其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日朝邦交正常化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威尔逊政府的苏俄政策在美国外交史占有重要地位。以《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界,威尔逊政府的苏俄政策分为笼络与敌视两个时期;它推行这些政策既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也是实力使然,还是意识形态、苏俄外交影响的结果。这一政策被他的后任继承和发展,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长期非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加之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及其影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苏区干部好作风蕴含的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红色文化精髓,对当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