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视下寰枢椎椎弓根技术在上颈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全麻下对12例患者进行了寰枢椎椎弓根技术固定.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后路髂骨植骨.结果 24枚置钉均获得成功,复位固定满意,随访3至15月(平均4.2月),螺钉无松动或断钉,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3至6月植骨融合.结论 直视下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在上颈椎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0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1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h,术中失血量200~400ml,未出现螺钉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平均6—8月寰枢椎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范志海  沈忆新 《科技信息》2011,(30):403-40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2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临床资料,TLISS评分均大于4分,脊髓功能依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15例,D级6例。其中6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15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禾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4~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脊柱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未发生螺钉断裂或内固定松动。脊髓神经功能A级1例无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赖于骨折的分型、骨折的稳定程度和脊髓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侧块螺钉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已逐渐成为后路寰枢融合的主流.为进行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该文基于可视人数据库建立了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并对2种固定方法在不同钉道长度下,骨-钉界面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随钉道长度的缩短, 2种方法在骨-钉界面处的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及最大等效应变均逐渐增大.由于椎弓根方法具有长皮质骨钉道,因而可以比侧块方法为寰椎后路的螺钉固定提供更高的稳定性.该研究为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评价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前、术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I)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2个月,VAS评分术后(1.0±1.0)分及末次随访(1.0±0.5)分,较术前(8.0±1.5)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OD I术后(22.13±13.40)及末次随访(20.31±13.27),较术前(64.80±15.68)均有显著差异(P<0.005)。术后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位固定系统(RF),三维固定系统(TRIFIX)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与不同部位脊椎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患者的神经根压迫部位针对性彻底减压,按随机化原则选择RF,TRIFIX两种椎弓根螺钉对滑脱腰椎进行复位固定,并配合椎体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3个月,结果:滑脱椎复位率:RF与TRIFIX组均达100%,术后4个月除2例横突间植骨出现部分骨吸收外均达骨性愈合,其中椎体间植骨14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个月,横突间植骨18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不愈合率占11.1%,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二组均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RF,TRIFIX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能使I,II度腰椎脱完全复位,且固定牢固,有利于植骨融合,虽椎间植骨优于横突间植骨,但扩大接触面横突间植骨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结核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寰枢椎结核少见,临床上极易因误诊而延误诊治.持续性颈部疼痛是本病常见症状,颈痛伴有颈部脓肿、肺部结核的发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于无广泛椎体破坏和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病人可行药物及外固定治疗;对于出现咽后壁脓肿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结果 详细阐述1例寰枢椎结核病例的临床表现,并总结相关文献.结论 通过讨论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25例。术前后凸角20°~51°,平均27.3°±2.6°;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及椎管内死骨形成,2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结果本组25例随访16月~48月,平均(14.5±2.3)月。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患者平均Frankel分级上升(1.3±0.2)级,神经根刺激症状全部得到缓解。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最终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的病例。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采用颈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术后随访7月~4年6月,平均(8±3.5)月,86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41例,良31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83.72%.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F系统内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2.40例.结果:术后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伴脊髓损伤21例,1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4例不全瘫部分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功能,好转率90.4%.结论: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