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取后侧正中切口行"腰5-骶1椎体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在L4、5及S1双侧椎弓根置钉,椎间植入1枚大小适宜的Cage,加压L5-骶1椎间隙。腰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明显。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椎弓根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位固定系统(RF),三维固定系统(TRIFIX)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与不同部位脊椎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患者的神经根压迫部位针对性彻底减压,按随机化原则选择RF,TRIFIX两种椎弓根螺钉对滑脱腰椎进行复位固定,并配合椎体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3个月,结果:滑脱椎复位率:RF与TRIFIX组均达100%,术后4个月除2例横突间植骨出现部分骨吸收外均达骨性愈合,其中椎体间植骨14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个月,横突间植骨18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不愈合率占11.1%,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二组均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RF,TRIFIX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能使I,II度腰椎脱完全复位,且固定牢固,有利于植骨融合,虽椎间植骨优于横突间植骨,但扩大接触面横突间植骨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视下寰枢椎椎弓根技术在上颈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全麻下对12例患者进行了寰枢椎椎弓根技术固定.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后路髂骨植骨.结果 24枚置钉均获得成功,复位固定满意,随访3至15月(平均4.2月),螺钉无松动或断钉,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3至6月植骨融合.结论 直视下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在上颈椎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减压、固定及融合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行RF -Ⅱ系统、SF内固定装置加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6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分析其手术指征、治疗要点。结果 :6例均获满意复位 ,临床症状消失 ,植骨5例融合。结论 :应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维持固定腰椎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椎弓根钉技术结合横突间或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3年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治疗1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突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随访9个月~5年观察效果,X线平片显示手术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胸腰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方式能够维持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固定和双边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n=20例)采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照组(B组,n=20例)采用RMAST通道下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B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并滑脱的手术治疗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1例L5峡部裂并滑脱的患者,采用减压、复位、L5、S1椎间植骨,L4-5弹性固定的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人经3月~2年的回访,术前Ⅰ度4例,Ⅱ度19例,Ⅲ度8例,术前单侧峡部裂的7例,双侧峡部裂的24例。术后优26例,良4例,可1例,无差级病例。结论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基本原则,术中彻底减压及术后植骨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0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1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h,术中失血量200~400ml,未出现螺钉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平均6—8月寰枢椎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1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器械矫形原理对侧凸进行矫形,术后胸腰支具保护3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患者术前冠状位胸弯Cobb角平均为52.64°,术后Cobb角平均为13.09°,畸形矫正率为75.13%,术前冠状位腰弯Cobb角平均为32.27°,术后Cobb角平均为7.45°,畸形矫正率为76.91%,术前顶椎旋转度按Nash-Moe法测量:Ⅰ度1例,Ⅱ度3例,Ⅲ度4例,Ⅳ度2例,Ⅴ度1例.术后0度2例,Ⅰ度5例,Ⅱ度2例,Ⅲ度2例.术后身高平均增长3.45厘米. 结论:应用后路椎弓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取得理想的矫形效果,三维矫形,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腰椎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范志海  沈忆新 《科技信息》2011,(30):403-40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2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临床资料,TLISS评分均大于4分,脊髓功能依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15例,D级6例。其中6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15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禾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4~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脊柱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未发生螺钉断裂或内固定松动。脊髓神经功能A级1例无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赖于骨折的分型、骨折的稳定程度和脊髓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效果.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2~L5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2种手术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两种手术模型各节段椎间活动度和小关节接触应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椎间融合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手术节段产生了明显的运动保留功能,但置换节段在后伸和侧弯工况下活动度比正常腰椎增大40.9%和43.1%,易引起手术节段的轻度失稳;人工间盘置换术改善了上下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受力状态,但置换节段在扭转工况下会引发较高的小关节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Stefee椎弓根钢板在疲劳载荷作用下,腰椎节段刚度和“融合”高度的变化.对4例新鲜成人男性腰椎标本(L2~L4),在L1和L3安放国产Stefee椎弓根钢板,行L2椎体前2/3切除.在MTS858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对标本施加疲劳压缩载荷(50050)N,疲劳30000次,记录节段刚度和高度变化.结果:正常L1~L3节段刚度为5.55kN/mm,L2椎体前2/3切除并安放Stefee椎弓根钢板后刚度为0.29kN/mm.在疲劳10000次之前,相对刚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大明显,之后相对刚度基本保持不变.疲劳30000次后,刚度相对平均增加80%.“融合”高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疲劳30000次后,“融合”高度平均缩短3.7mm.建立的疲劳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tefee椎弓根钢板的疲劳特性;器械固定后腰椎高度随周期性载荷作用而减少与椎弓根螺钉的折弯有关;在疲劳初期节段刚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反映了螺钉-骨界面间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这使得器械固定节段的刚度在疲劳后期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后对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椎管重建12例,其中,肿瘤位于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随访9个月~5年观察效果,X线平片显示手术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脊柱稳定。结论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胸腰段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能够维持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全麻剂通过干扰膜的结构与功能而起作用,研究了四种全麻剂(氯仿、乙醚、乙醇及辛醇)对3mmolCa2+诱导融合影响用PS:DMPC:Cholesterol=5:3:2的人工膜脂质体进行实验,脂质体融合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监测,初步实验表明:在临床浓度范围内,氯仿,乙酸及辛醇能轻微地抑制膜融合,而乙醇在临床浓度附近能促进膜融合,并且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其促融合效应变得十分明显,这可能是乙醇分子的极性及通过氢键与磷脂头缔结,并取代部份结构水,减弱水化排斥力而促使膜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X线评价腰部创伤后腰椎稳定性。方法 :对 12 8例腰部创伤患者摄腰椎正侧位片 ,应用Denisi等人创伤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原理方法进行 X线分析 ,对腰椎稳定性作出评价。结果 :腰部创伤后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 2 0例 ,其中胸 1 1 2例 ,胸 1 2 4例 ,腰 1 2例 ,腰 2~ 5 8例 ,腰椎横突骨折 2例 ,其他附件骨折 2例。腰椎椎体移位 ,全部发生在腰 3~ 5 。腰椎不稳定 8例均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改变。结论 :腰部创伤除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外 ,也可致腰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改良皮质骨螺钉技术(modified cortical screw technique,MCBT)与其他传统内固定系统对腰椎骨质疏松湿标本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通过运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建立4种不同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三种置钉模型在相同生理负荷下的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变化和腰椎L4-L5节段椎间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改良模型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扭转工况下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明显大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technique,TT)模型组和传统皮质骨螺钉技术(cortical bcrew technique,CBT).MCBT螺钉模型在前屈、后伸、扭转工况下的椎间活动度最小,侧弯工况下大于TT模型组和CBT模型组.可见与TT和CBT相比,MCBT的机械稳定性更好,且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the process of digital image information fusion has the problems of low data cleaning unaccuracy and more repeated data omission, resulting in the unideal information fusion. In this regard, a visualized multicomponent information fusion method for big data based on radar map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data model of perceptual digital image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ID tag of the collected image data as Transactin Identification(TID) is compared. If the TID of two data is the same, the repeated data detection is carried out. After the test, the data set is processed many tim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proces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data cleaning and reduce the omission. Based on the radar images, hierarchical visualization of processed multi-level information fusion is realize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clean the redundant data accurately and achieve the efficient fusion of multi-level information of big data in the digital image.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