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秀霞  安静 《科技信息》2010,(12):285-285
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工具性,依托工具性,强化语文训练。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不仅解读文本"说了什么",而且要解读文本"怎么说",更要解读文本"为什么这么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语言的美妙神奇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同时更要倡导诵读感悟,感受语言魅力,在语文课的语文味中培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白璐 《科技信息》2011,(29):310-310
1设计简说在设计本课时我的出发点是把握文本的内容,挖掘本文的深层意义。本文是自学课文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读文本。设计课件时我主要选取了有象征性的图片与适当的想象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成功的果实。  相似文献   

3.
钱骏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237-237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我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郑肖黎 《科技信息》2014,(14):118-119
本文分析教师深入文本解读之后,在课堂教学输出时呈现的问题,试图探究如何发挥教师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旨在实现教师文本解读的终极目标——进学生的文本体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林勤 《海峡科学》2006,(9):124-124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多元感悟的阅读目标。因此,有效的多元解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钱正权老师如是说。因此,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才能作出真正的个性化解读。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学生对文本作出独特的解读,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放在对学生们的阅读教学上。相比较小学阶段的认字造句教学,初中的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们细心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深层意蕴是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许培德 《科技信息》2009,(17):226-226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对话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情感的交流,穿越时空与作品进行精神的对话,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聆听生命的真谛。对话教学应深入全面地解读文本,不可让学生停留倾听作者的“独自”的层面。在对话教学中如何才能不偏离作品的轨道,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内核呢?笔者认为可用通以下几个角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使"对话"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教给学生对话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三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充分尊重学生,构筑开放的课堂;四是关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将一些固定的素材用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从中收获不同的美感。定期开展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解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爱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使语文课堂因为阅读而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文本内涵丰富,解读的多元性特征更为明显,所以,更需要教师准确解读,把握文本解读之“度”。教师要把握解读之“度”,心中先要有解读之“尺”;内容、目标、学情。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同时,古诗也是传承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和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对文学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量的古代诗歌积累。所以,在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中,要求教师除了教授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之外,教授的诗歌的内容还要有深度。那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对古代诗歌的文本解读能力,掌握诗歌解读方法。教师要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完善的将古诗表达、传授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依据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单元任务群,深度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文,同文章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聚焦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其表达的独到;还得纵观全局,读懂编者的意图;站在儿童的视野,感受学生之感受,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张存存 《科技信息》2013,(10):367-367
教师常常感到阅读教学收效甚微,一堂课下来,泛泛而谈、索然无味,文本的魅力没有体会到,学生的热情也不高涨,就连老师自己都觉得没劲。究其原因还是文本解读不够准确、深入。文本解读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文本细读。本文将结合案例具体谈谈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从“满堂灌”到“满堂练”,始终忽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在这种课堂上,是一种“请君入瓮”式,引导学生步入的是教师预设的“圈套”,获得的是教师对文本的个人理解意见。学生们无法直接参与解读文本的实践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平等对话、互动启迪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可寻找对话切入口,巧抓对话契机,引导学生不断开拓对话真度、深度、广度和效度,开展有效的阅读对话,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期由外而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达到绽放生命灵性的精彩对话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代保民 《奇闻怪事》2009,(10):20-22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语文课上,教师如何设问永远都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倾情投入自己的教学内容,积极参与理解和探究,并在课后热情万丈地去进一步品味、研究、鉴赏,关键就是要“善问”,要有使学生欲罢不能的“问”,使学生产生创新解读或个性化解读的“问”。  相似文献   

20.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21世纪语文新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而能否充分开发阅读教学的虚灵空间又是彰显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之特色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神会妙悟文学性文本的艺术空白时,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鼓励学生发挥审美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审美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确区分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了解文学性文本的空白类型,想象文本空白里的虚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