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IP over 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网络的多业务传送问题,提出了基于带宽资源预留的优先级方法BRPS与基于限定路径的优先级方法RPPS.BRPS通过预留虚链路中部分带宽,为高优先级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而RPPS通过限定路径,提供区分服务.离散事件仿真结果表明: 相对于传统的基于波长资源预留的优先级方法而言, BRPS在低负载时有较低的阻塞率.网络负载强度大于800 Erlang时, RPPS的平均阻塞率比BRPS低.RPPS中各等级业务间阻塞率的差异可以通过改变限定路径的数目动态调节,具有较强的提供区分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在EPON上实现多种业务传输的带宽调度方案,借鉴了区分服务的方法,将服务分级并相应地将EPON的上行带宽分为预留带宽、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带宽,并采用了不同的分配策略,仿真分析证明,该调度方案能够很好地支持实时性业务和具有高突发性的数据业务。  相似文献   

3.
为在满足各用户数据高速传输前提下保证其服务的公平性,必须采用合适的调度策略.传统调度策略片面追求系统中各小区吞吐率的提升,不能根据用户业务差异灵活地调度资源.提出一种基于资源预留的用户调度策略,预留资源服务业务需求高或信道条件差的用户,同时讨论了不同情况下预留资源多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协作调度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以可接受的系统吞吐率降低为代价,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用户容量.  相似文献   

4.
CDMA系统在区间业务不平衡的情况下会出现高的阻塞率,为了改善系统性能,论文中提出了基于动态资源预留的呼叫接入控制策略,在各个小区中为邻区即将到来的呼叫预留部分资源,预留的大小随呼叫阻塞情况自适应地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策略能很好地解决区间业务不平衡的问题,而且与基于固定资源预留的呼叫接入控制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跟随话务量的变化,保持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用户对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管控能力逐渐减弱,难以保障业务的服务质量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资源预留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数据流预留资源,保证业务的QoS需求.该系统建立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上,并以带宽预留的蚁群算法为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算法BRACO,该算法为数据流计算的路径可以满足一定的时延和丢包率的要求.通过搭建仿真网络,验证了该系统可以为业务预留资源,并满足业务的QoS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移动会加剧用户在小区间的频繁切换.如果用户突发切换到邻小区,会由于在多小区资源分配中没有考虑到为该用户预留资源导致资源不足,从而拒绝该用户或者小区内其他业务用户接入,这极大地影响了移动用户的业务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多小区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系统资源分配时,引入了移动资源预留,提出了相应的无线资源分配框架.该框架根据用户移动模型得到移动预留信息,然后根据移动预留信息、干扰信息、用户的QoS需求为各基站分配和预留资源.避免小区间频繁切换给恶化时延敏感业务的业务体验,同时协调小区间资源块的分配,有效避免干扰,最大化系统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相比于仅考虑干扰的多小区资源分配方案在损失较少吞吐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移动用户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7.
光网格计算环境下基于抢占的多优先级提前资源预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前资源预留是光网格计算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占用形式,能较好地保障资源的协同服务需求和网格应用的服务质量。通过研究光网络中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抢占的多优先级波长资源预留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保证了高优先级业务下能够兼顾网络全局资源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碎片,提高资源利用率,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RWA算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码分多址接入(CDM A)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 oS),提出了两种基于用户中断概率的呼叫接纳控制(CAC)算法。两种算法分别将平均或者最大中断概率定义为业务的服务质量,对用户的呼叫进行接纳控制。基于平均中断概率的策略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无线资源的利用率,而基于最大中断概率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可以提供更好的Q oS保证。通过仿真,比较了基于平均中断概率的CAC算法与基于资源预留的CAC算法。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在系统负载较大时,系统的中断概率能够降低50%以上;同时不需要预留资源,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对网格资源提前预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预留算法上,几乎忽略了如何估算用户资源需求量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网格资源预留的用户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基于对网格资源提前预留请求的定义,结合GM(1,1)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用户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提高了预测精度.模拟实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能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有移动IPv6中资源预留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上下文转移协议的特点,提出一种在快速分级移动IPv6网络中基于CT—RSVP资源预留的切换方案。该方案兼顾切换方式中的宏移动和微移动两方面,在无缝快速切换的同时进行资源预留。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是一种在切换过程中新型的资源预留方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切换延迟及丢包率,保证用户定制服务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新一代无源光网络EPON和GPON的协议层次进行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第二层技术,即EPON采用以太网技术,GPON采用高效的传输汇聚层技术.并对EPON和GPON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者在基本技术要求、传输复用方式、帧结构、承载业务、管理能力和生存性等方面的不同,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劣.最后,提出了通过两者的混合组网而达到优势互补,以实现“全业务”的接入.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了UMTS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的过程以及协议的安全性,找出协议中存在的弱点和可能的攻击,提出了公钥加密协议的改进方法。经过分析,这一改进协议不但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安全需求,而且改善了UMTS在认证过程中在安全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了UMTS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的过程以及协议的安全性,找出协议中存在的弱点和可能的攻击,提出了公钥加密协议的改进方法。经过分析,这一改进协议不但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安全需求,而且改善了UMTS在认证过程中在安全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下行采用10 Gbit/s广播,上行采用1 Gbit/s波分多址的万兆以太无源光网络体系结构,该结构实际上下行为点对多点,上行为点对点.为解决该体系结构下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协议模型.有别于IEEE标准802.3ah-2004的MPMC(多点MAC控制)子层,该模型提出了MWMC(多波长MAC控制)子层.给出了该结构下P2PE(点对点仿真)的实现方法,包括MWMC子层和调和层的扩展与修改以及10GBASE-R和1000BASE-X的物理层的扩展.通过点对点仿真可以使基于波分多址的万兆以太无源光网络在协议层面看起来就像上下行均采用点对点技术一样.  相似文献   

15.
李焕祥  孟晓华 《科技资讯》2014,12(18):25-26
三网融合在即,在做好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同时,乡镇有线电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线电视双向改造。EPON+EoC模式在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利用EPON+EoC技术开展有线电视宽带及其他增值业务,实现一线入户、多种业务全部承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广电有线网络正由单一的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传统业务逐渐向开展能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服务、信息服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的IPTV业务发展,有线传输网络升级改造为有线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而EPON接入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广电比较理想的接入模式之一,就EPON接入技术在广电IPTV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阻止无线网络视频传输中由于丢包和误码而引发的差错扩散,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参考帧的预测帧刷新的抗差错策略.通过对视频序列的分割,对场景内需要同步刷新的视频帧进行基于场景参考帧的预测编码,获得相应预测帧,在编解码端同步场景标志和刷新标志,从而实现预测帧刷新.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I帧刷新策略相比,在需要高I帧刷新率的不可靠无线网络中,文中策略能够在保持相似重建视频质量的前提下,使帧比特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已有方法不支持同时对服务的语义、接口和协议层进行相容性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接口和协议信息的服务相容性分析及相容度计算方法。通过对确定有限自动机DFA进行语义接口协议扩展以建模服务的语义、接口和协议信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服务之间3种相容性的形式化定义。利用服务之间行为路径对的对偶关系来分析2个服务之间的相容性,并计算其相容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IP网络电话、语音电子商务等通信方式的优点融入电子邮件系统之中,构造大容量,具备电话和电脑两类用户、能随时随地接入的邮件系统。以通用SMTP/POP3邮件协议为基础,提出基于实时语音压缩的IP语音邮件的SMTP/POP3修改协议,并用VC++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729实时语音压缩标准的、具有简单和方便操作界面、具备说话人特征的IP语音邮件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自由实现电脑用户到电话用户、电脑用户到电脑用户、电话用户到电话用户以及电话用户到电脑用户间的语音邮件发送和接收,提供特快语音邮件和普通语音邮件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