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人工控制与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鄱阳湖控制工程建设,对不同控湖运行调度方案进行了对比,认为波动运行方案更能充分发挥控湖综合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血吸虫病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分析了控湖工程建成后水位变化对血吸虫病的影响,提出加强湖区疫情监测、实施血防综合治理等控制血吸虫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可达性分析模型,从现状条件、控湖条件和高速公路规划实施后3种情况分别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不同条件下经济区内可达性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鄱阳湖水面对经济区可达性的影响是显著的,控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达性改善不明显,南昌—德兴高速规划实施后对经济区可达性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退田还湖工程是长江生态功能系统恢复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退田还湖过程中对农民损失的利益能否有效补偿.在前文(鄱阳湖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I)和(II))相继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和双退区湿地生态补偿标准评估之后,提出了结合实际的补偿年限、补偿方式等可操作性建议,并根据2种补偿机制对补偿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熊小英 《江西科学》2003,21(3):244-248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鄱阳湖区的水灾治理,几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实施控制工程是减免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区水灾的治本之策。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两种控湖水位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6~18m运行方案”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14~16m波动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有利于改善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挥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更有利于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淮南焦岗湖浮游生物群落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焦岗湖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einer指数(H)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断面的生物多样性和优势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浮游生物群落及水生生态系统,为湖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湖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门、绿藻门为优势种群;在围网养鱼集中的区域(Ⅱ号断面)的浮游植物密度最大;浮游动物主要以小型原生动物为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较少;湖泊资源的开发对浮游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鄱阳湖水文特征,建立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研究将频率95%对应的水位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根据鄱阳湖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得到对应的鄱阳湖湖区面积为1 503.9 km~2。通过折算将水面蒸发转换成湖面蒸发,得到湖面净蒸发量为483.09 mm,湖区年最小生态耗水为7.3亿m~3。采用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计算出湖生态需水,运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逐月最小流量法、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等,对出湖河道生态需水进行计算,并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更适合确定鄱阳湖出湖最小生态流量,得到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77.1亿m~3,最终得到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84.4亿m~3。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生态保育、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大坝建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大坝建造对河流水文特性、化学特性、通道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于已建工程可通过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的调整,减缓其生态影响.其主要包括:结合河道及流域的生态保护目标采取不同的调度措施,保证合理的下泄生态流量;采取联合调度方式保持水库及下游水质;采取人造洪峰保护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对湿地、湖泊进行人工补水等.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坝下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湿地生态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空间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鄱阳湖湿地划分为生态渔业捕捞区、珍稀鱼类保护和水源保护区、越冬候鸟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区、生态水产养殖和重要鱼类繁育区、生态旅游和宣教区5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鄱阳湖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议,为加强鄱阳湖湿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控湖对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探讨鄱阳肖人工控制工程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受控湖工程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适当水位运行方案的控湖工程措施及其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洪影响方面,三峡水库预泄期鄱阳湖水位抬升,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而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位降低,低水降幅大于高水降幅,总体上对鄱阳湖防洪影响有限;在水质影响方面,鄱阳湖区水质浓度与五河来水的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受长江流量影响的关系并不大;在供水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将对鄱阳湖枯水期供水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态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植被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大小与月份的不同有关,并将导致鄱阳湖不同区域湖滩草洲显露日期提前和显露时间有所增加,这将对鄱阳湖珍稀候鸟栖息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Large seasonal water-level fluctuations may influence isotopic signatures of primary producers and the types and amounts of these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ccessible to aquatic fauna of Poyang Lake,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In this study,the isotopic signatures of primary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ere determined,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analysis and mixing models 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s on the diet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oyang Lake fish and inverteb...  相似文献   

13.
受水区生态系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将引起受水区河流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数量减少、东线洪泽湖的水质复杂化、受水区降水增多和温度降低以及受水区植被面积增加,从而改变流域的生态结构.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应保持河流形态的异质性和生境的多样性,充分认识生态系统过程的非线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实施相应的环境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受水区生态在自主性基础上进行恢复,努力使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的生态起最大积极作用,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南水北调工程.  相似文献   

14.
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生境特性及其对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振鹏 《江西科学》2012,30(1):30-35,120
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越冬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这一区域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白鹤越冬期的生境与取食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浅碟形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具有重要意义;碟形湖保持适当水深、并缓慢下降是影响取食歇息的重要条件;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的重要因素;辽阔的水域、较好的水环境和适宜的水深是白鹤越冬的基本前提。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相适应,对鄱阳湖水位极端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鸟类和水生植物、透明度和水位生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鄱阳湖的鸟类与水生植物、透明度与水位进行了初探性分析,调查的范围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湖泊(沙湖,大湖池,梅西湖,寺下湖),调查对象分别是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水位与透明度的关系,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鸟类与水生植物的关系。其中分析的鸟类分别是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鸿雁、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水生植物是冬芽。  相似文献   

16.
Many lakes of China a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pecially freshwater lakes, and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ve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water system and anthropic activity. In the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intensi…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底栖动物生态研究及其底层鱼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谢钦铭  李云 《江西科学》1995,13(3):161-170
研究了鄱阳湖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生态特点并估算了底层鱼类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鄱阳湖底栖动物种类丰富,平均总生物量为246.426g/m^2,平均栖息密度为721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极不均匀,呈E=P核心分布,局部区域的水动力特点、水生植被类型、不同沉积物类型都影响底栖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农,牧,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农田、草洲、血吸虫病及鄱阳湖鱼类资源、泥沙淤积和长江江岸崩塌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水生态安全监测的内涵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的现状,讨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原则及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