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磁微极流体方程弱解的正则性,证明了用压力P控制的正则准则.即:如果压力P满足:PLq(0,T;Lp),(3/p)+(2/q)≤2,(3/2)<p≤∞或zPLq(0,T;Lp),(3/p)+(2/q)≤(7/4),(12/7)≤p≤4;则弱解(u,ω,b)在(0,T]上是光滑解.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反应器内紊流脉动的水力环境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反应器内的填料在振动条件下对污水传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自行设计、改进的振动格栅反应器对处理出水指标进行检测,经过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环境为26℃、合适溶解氧值的试验条件下,反应器达到最优处理效率的最佳振动周期为4 s,COD、T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72.9%、82.7%和54.5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统一混合变速增长网络(UHVSG)中不同参数下网络的熵特性BGSSq,数值模拟计算了指数α、3个混合比dr,grfd 4个参数下BGSSq熵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BGSSq 熵都随着α的增加而升高;BGS随着dr的增加而缓慢减小;fd对熵产生的影响比gr产生的影响更大; Sq随着fdgr的增加而减少; Sqdr的变化影响较小. 相关结论将有助于理解UHVSG模型的演化机制, 为其在实际网络的应用设计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考虑了一类带权的有狄里克莱边界条件的椭圆方程:-div(|x|-2au)-λ/|x|2(a+1)u=|x|-bpup-1+μu-q,其中0∈ΩRN(N≥3),0≤a-2/2,a≤b,p=2N/N-2(1+a-b),0<λ<(N-2-2a/2)2,0<q<1. 并利用变分方法,在适当μ的情况下,证明方程至少存在两个正的弱解.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关于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对硝态氮的响应机制,以沉水植物狐尾藻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PCR扩增技术,探究4种硝氮浓度(2 mg/L、8 mg/L、20 mg/L和40 mg/L)和对照条件下狐尾藻表面细菌群落特征及相关反硝化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硝氮对生物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生物膜细菌α多样性;βSOR多样性指数表明硝酸盐胁迫下细菌群落构建由物种更替主导;Proteobacteria、Planctomycetes、Cya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是生物膜的优势门;与对照相比,硝氮刺激了反硝化细菌(Rhodobacter、AcinetobacterBacillu)的生长及反硝化基因(napG、nirS、cnorB、qnorBnosZ)丰度的增加;网络分析表明生物膜微生物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在湿地硝酸盐去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交汇角度θ和流量比q对明渠交汇口壅水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体积函数法(VOF)追踪自由表面,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封闭控制方程,建立明渠交汇水流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3种流量比和7种交汇角的21种组合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对交汇口附近的三维壅水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支流汇入的顶托作用,上游区域内水位壅高,交汇区域内出现水面跌落现象;同一流量比工况下,随着交汇角的增大,上游水位逐渐增大,下游水面跌落现象越来越剧烈;对所有工况的上下游最小水深比h*d和最大水深比h*m进行计算,发现在本文研究的流量比及交汇角变化范围内,上下游最小和最大水深比均随着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流量比的增加而减小。最后,对上下游水深比的变化范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一流量比工况下,交汇角增大,交汇口附近水面变幅增大;同一交汇角度工况下,流量比增大,交汇口附近水面变幅减小。  相似文献   

7.
 应用比较分子力场法(CoFMA)研究一系列硝基呋喃铵类化合物对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为进一步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的24个化合物中,用比较分子力场法得到一个CoFM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55,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及合理性,非交叉验证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5,标准偏差SE为0.472,F为57.183;此模型对设计和预测高活性的硝基呋喃铵类化合物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地了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板修复损伤钢构件疲劳裂纹的影响因素,以FRP板修复含中心裂纹的钢板作为研究对象,以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分析指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FRP板修复开裂钢板的K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FRP板截面刚度、宽度和长度的提高能够使K降低,但当FRP板增加到某一长度后,进一步增加长度将基本不影响K;增加胶层剪切模量、降低胶层厚度可以降低K,局部剥离的出现导致K变大;FRP单面修复的K明显大于双面修复,增加FRP板厚度对降低单面修复的K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Fluent软件,对加入扰流柱的新型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藻细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基于Cornet模型计算微藻细胞经历的光暗周期. 根据藻液浓度变化,优化入射光强,以保证在不同藻液浓度下藻细胞平均光暗周期始终保持最小,约4.25s. 根据仿真结果,对不同藻液浓度下达到最优平均光暗周期所需的入射光强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0.9994,为平板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带约束的增长曲线模型中的可容许线性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带约束的增长曲线模型Y=X1ΘX2+ε,ε~(0,σ2V Iq),tr(X2Θ′X′1NX1ΘX2)≤σ2,讨论了可估函数KΘL的可容许性在矩阵损失函数(d-KΘL)(d-KΘL)′下得到了DYF+C线性可容许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Fluent流场分析软件对组合转子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气液两相流混合特性进行模拟。以欧拉多相流模型、k-ε湍流模型为依据,分别对无内置转子光管、内置两叶片转子管、内置翼片转子管在多种倾斜角度下的速度云图、旋流数、气含率、气相速度、湍动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置组合转子能够提高流体湍动程度,促进流体混合传质;翼片转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能够显著增加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含率,提高气液两相间传质效果,传质效果相较于两叶片转子管和光管分别提高53.7%和26.5%;随着管路倾角由0°增大至90°,流体平均湍动能逐渐增加,内置组合转子后平均湍动能增加更加明显,与两叶片转子相比,翼片转子在0°和30°情况下混合传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特性:气液两相牛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气液两相牛顿流体在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内导流筒分别采用传统圆柱型和三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缩放,实验介质为空气-水两相牛顿流体系。结果表明,与传统圆柱型导流筒比较,缩放型导流筒气相含率提高10%以上,体积氧传质系数在较大范围内提高,圆柱型导流筒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量大于各缩放型导流筒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量,还在Higbie穿透  相似文献   

13.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气液两相牛顿流体在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内导流筒分别采用传统圆柱型和三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缩放型,实验介质为空气—水两相牛顿流体系.结果表明,与传统圆柱型导流筒比较,缩放型导流筒气相含率提高10%以上,体积氧传质系数在较大范围内提高.圆柱型导流筒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量(Ar·ULr)大于各缩放型导流筒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量.还在Higbie穿透理论和Kolomogoroff各向同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体积氧传质系数与操作条件管结构参数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4.
三相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相非牛顿型流体体系中,对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气速、液速、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固体装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浓度及其流变特性对它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含率和传质系数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而液速对其影响较小。在实验条件下,发现最优的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在0.4 ̄0.5这一范围,最优的固体装填量约为ψ=0.03,同时提出了气含率和容积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When used in the reaction system,airlift loopreactors(ALRs)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good mixingperformance,low flow sheer stress and energysaving,and thus enjoy a broad prospect ofapplication.In additionto tra…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粗糙元对壁湍流的影响,采用声学Doppler流速仪(ADV)对布有展向或流向圆柱形粗糙元的壁湍流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了不同Reynolds数下不同间距粗糙元对壁湍流流向平均速度和湍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Reynolds数下,粗糙元展向间距为7倍直径时的壁湍流流向平均速度最小,湍流度最大。粗糙元流向布置的壁湍流流向平均速度随粗糙元间距的减小而减小,湍流度随粗糙元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相比流向粗糙元,展向粗糙元对湍流流动特性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壁湍流流动控制和强化换热的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表面边界层转捩特性及其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在叶栅风洞中分别测量了进口雷诺数为5×105、6×105和7×105时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并将压力数据加载到边界层计算程序TEXSTAN中,计算了每个进口雷诺数在来流湍流度为3%、5%和7%时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分布。结果表明,进口雷诺数增大,压力面转捩点基本不变,吸力面转捩点前移3%~7%相对弧长,换热系数沿叶片型面减小的区域缩短。来流湍流度对压力面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弱于吸力面,湍流度增大使压力面转捩点前移5%~10%,换热系数增加16%~34%,使吸力面转捩点前移17%~24%,换热系数增加19%~41%。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应用Euler双流体模型、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多重参考系法,并与综合考虑了气泡聚并与破碎对气泡尺寸影响的群体平衡模型(PBM)相结合,对多层桨搅拌槽内气-液两相的流场、局部气含率分布、气泡尺寸分布以及局部容积传质系数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搅拌槽内顶桨与底桨上方靠近壁面处存在气含率和气泡尺寸分布的极大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容积传质系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5%。  相似文献   

19.
矩形通道内具有Rayleigh-Benard对流的湍流换热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Smagorinsky涡黏模型对矩形通道截面内具有Rayleigh-Benard对流的湍流充分流动和换热问题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分析了浮升力对管道截面的平均速度、温度分布以及雷诺应力的影响.湍流雷诺数为400,格拉晓夫数从105变化到107.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格拉晓夫数的增大,浮升力增强,通道内平均速度减小;亚格子黏性系数明显增大,湍流强度增强,换热也明显增强;由于浮升力的存在,在高温壁面附近,主流湍动能减小,展向湍流强度大大增强;初始条件对平均速度及温度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平均的阻力系数及换热系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将高效旋流反应器应用于纳米锌粉水解制氢实验系统中,在反应器内化学反应与气固分离同时进行,节省分离所需设备投资.研究表明:旋流反应器内固体颗粒在气流的强旋转力作用下,形成三维两相湍流旋转流场,颗粒的随机运动提高了传热、传质速率;颗粒随着尺度的减小,反应速度加快,转化率提高;颗粒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随着入口处气速雷诺数的增加而延长,当雷诺数过小,流体达不到湍流状态,停留时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