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农户成为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根据湖北省利川市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投入状况,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农户林地投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林地块数和离家距离、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采伐限额制度对农户林地投入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林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当放宽采伐限额政策、规范林地流转以及加大对农户经营林业的补贴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是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协调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发挥,推进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是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森林经营主体制定年度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和林业主管部门实施森林资源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建立高效、透明、科学、有序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林权所有者经营自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林业改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根据民乐县在积极探索和总结林改工作基础上,全面加快改革步伐。目前,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阐述了本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通过实践总结了林改经验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围绕建设现代林业目标,从创新林权管理制度、转变林业生产发展方式和林业行政服务机制、改革林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探索性对策建议,推动现代林业建设,为促进本县现代林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不完善引发的种种矛盾对公平与效率的影响,提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公平与效率实现的前提和对策:在确立农民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的平等,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追求林业土地生产效率;加强系统性地深化推进林业产权改革,加快对产权的界定、流转,保障产权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史上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促进和加快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宜阳县把产权制度改革做为造林绿化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建立了适合当地高效生态林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林业产权制度,林业生产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栽植管理科学化的快速、高效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杜谦泰 《科技资讯》2009,(29):132-132
林权和林权制度改革对一个国家林业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从解决"林权"这个核心问题入手,合理组织林改地块采伐经营活动,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的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平原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进行分析,发现林农和基层组织的改革意愿不太强烈,笔者探究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主客观原因。从林地、林权和农民阶层碎片化现实,以及林业的比较效益,城市化进程,森林分类区划、区域林业定位等角度进行了剖析,认为只有采取相应的制度,提高集体林权的产权量化、分配并合理地进行产权流转,从根本上解决林权碎片化带来的产权分配失衡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集体成员的利益,实现农户增收、集体资本增值的目的,从而解决平原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8.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1998特大洪灾的背景下启动的,是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的全面实施,将带来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在林业经营观念上要树立现代林业的经营理念;在管理体制上要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在企业运行机制上要建立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林业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分析了江苏建立林业要素流转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江苏建立林业要素流转市场是完善市场体系、实现林业产权、遵循林业生产规律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同时江苏存在林业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为此,构建了无形和有形相结合的江苏林业要素市场模式结构,提出了江苏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走访调研,对桐城市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做法及成效进行介绍,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大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强化林业抗灾救灾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和工商企业流转林地准入制度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云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6):104-106,13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新时期日益显示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不明确、权能不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农业经营的细碎化、土地流转困难和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农民权益的侵犯,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可以从改革的方向、基本出发点、重点、制度基础和初步实施等方面勾勒出其大致路径。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户对林木具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这一重大举措,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江西省武宁县为研究对象,利用林改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按林种、年龄、优势树种、起源、权属的森林面积、蓄积构成,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森林资源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福建省三明市856户农户林业单户、联户及股份经营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于林业3种经营形式的经营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立地条件是提高单户经营效率的有利因素,外出打工人数、财政补贴是提高单户和联户经营效率的不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提高联户和股份经营效率的有利因素,经营技术水平对单户和股份经营效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联户经营的经营效率最高,股份经营的次之,单户经营的最低,且均存在投入松弛。因此,应提高3种形式的经营效率,改善投入松弛现象。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利弊的前提下,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认为当前我国农村仍应以维持现有的土地制度为主,各种经营模式尝试应只针对农户不愿耕种之土地。当前的重点应是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户兼业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200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照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土地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土地经营规模等变量均值间的差异,估计农户兼业对耕地利用行为及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生产率影响显著,但对资金投入产出率并无明显影响。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强制度创新,鼓励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拓宽到林地.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布后,福建、江西、辽宁等省首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安徽省先后也有宁国市、黄山区、南谯区和怀远县四个地方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贵州省瓮安县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当地农民的集体对话和讨论的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方法,探讨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的满意度。通过对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研究,从林农是否获得一定的林地经营自主权和生产决策权、林农对产权变迁所持的态度、林地经营的投入、林权流转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结果表明:通过林改,农民收入有所增长,投入林业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林权纠纷也得到处理。但由于林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林地规模的不同,林地的经营类型和流转意愿也存在差异。因此,林改在短期内对林农的收入增加不明显,需要在规模经营、要素市场、流转规则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定单农业中合同机制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定单农业中合同机制的缺陷及对策。认为由于公司与农户双方垄断势力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农产品质量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造成了定单农业中合同机制的缺陷。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农业合作社、公司与农户共同投资专用性资产、建立与实施标准化制度、建立长期合同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非公有制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谈起,通过对非公有制林业生产经营现状的深入调查,积极寻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有效措施,解除发展非公有制的制约因素,为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推动非公有制林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绵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证调查发现,农户对土地经营大户的信任呈现出差序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农户对经营大户采取差别化的行动策略。农户对经营大户的信任度越高,与其达成口头约定的比率就越高,给予其押后支付租金待遇的比率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当中差序信任格局不利于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妨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架空了正式的制度规则。因此,要加快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机会主义者的惩罚力度,为团体信任格局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