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文献中中性化合物在胶束毛细管电泳中保留指数的构效定量关系的研究,获得以下的结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胶束毛细电泳下的保留指数与反相色谱保留值logkw和正辛醇/水分配数log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DTAB胶束毛细管电泳下的保留指数无此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乙基紫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 2.2—2.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体系中,在聚乙烯醇存在下,乙基紫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离子缔合物,并可用于水相直接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99×10~5、1.93×10~5和1.07×10~5L·mol~(-1)·cm~(-1),完全可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riton X-10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及其组合对土壤中BDE-15的溶出效应,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Na Cl溶液对表面活性剂溶出BDE-15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于临界胶束质量浓度时对BDE-15的溶出效果明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出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BDE-15的表观溶解度,且混合体系的溶出作用随非离子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在非离子与阴离子质量比为7∶3时具有最大溶出能力;添加一定质量浓度Na Cl溶液可明显提高混合表面活性剂对BDE-15的溶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区带电泳是一种分离单克隆本异型体(species)的高效分析技术,为此,采用氟代烃键合毛细管柱,研究了氟代烃表面活性剂浓度,缓冲溶液的组成,pH值等条件对单克隆抗体迁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克隆抗体的定性分析区带毛细管电泳比排阻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能力,本文的实验条件对单克隆抗体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琥珀酸单酯磺酸钠(以下简称AESS)是一种使用日益广泛的高效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具有优良的起泡、稳泡和洗涤功能,对人体无毒,刺激性小,易漂洗,抗硬水性好,被广泛用于香波、浴液及霜膏等日化产品中。AESS在结构上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现出双重表面化学性能,可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如纺织、印染、造纸、油田、日用化工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子搅拌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向铝酸钠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强化其晶种分解过程,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子搅拌分解过程分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强化分解过程的进行,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分解率提高2%左右;而分子量较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溶液分解率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近年来毛管电泳在无机离子分离测定中的进展与应用,介绍了阳,阴离子分析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面活性剂一振荡法去除陕北地区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的方法。实验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以硅酸钠为辅助剂对土壤中柴油类污染物进行去除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说明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土壤中柴油的去除率可达19%,添加辅助剂硅酸钠后去除率可达32%。实验为治理石油污染陕北地区土壤提供了选择合适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基本思路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含泥矿石渗透性差和浸出率低的问题,根据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和多孔介质中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渗流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浸出液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柱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改变矿石润湿性、降低浸出液黏度、吸附在矿石表面和增强渗透作用4个方面改善矿堆渗透性能;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浸柱渗透性效果明显,在浸出后期渗透系数达到了对照组的2倍;添加表面活性剂使矿石的浸出率提高8.4%。此外,添加表面活性剂使溶浸液的表面张力降低50%。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地将驱油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即在极性硅胶柱上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淋洗分离 ,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富集在淋洗液中 .用指示剂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分离情况进行检测 .对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测定表明 ,回收率可达 99%± 2 %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同时分离测定鱼血液中皮质醇、雌二醇及睾酮含量的胶束电动色谱法.研究了缓冲溶液浓度、添加剂含量、pH、分离电压及温度等条件对分离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分离条件,即:缓冲溶液组成为12mmol/L硼砂+6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6 mmol/Lβ-环糊精+8%乙腈,pH 9.5;检测波长为225 nm,分离电压为25 kV,分离温度为25℃;采用毛细管短端进样(毛细管有效长度仅为10 cm)、反向分离模式.3种类固醇激素在4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且分析物在1.0~10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3 2.该方法用于鱼血液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回收率为84.60%~113.30%,满足生物样品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重差分相液膜分离技术提取Cr6 ,以三正辛胺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溶液为反萃剂,考察了料液酸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反萃液碱度等条件对六价铬的提取率与反萃率的影响,提取过程不需要制乳和破乳,工艺过程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3.
超声场对毛细管内电解质浸出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超声场强化化工分离过程的机理 ,以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短毛细管中溶质的浸出模拟固液分离体系 ,通过测定浸出动力学曲线 ,探讨了超声场对这一浸取过程的强化作用机理 ,分析了微扰效应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超声空化的微扰效应强化了溶质在毛细管内部的扩散 ,且强化作用随毛细管径及超声场强的增大而增大。与升温的强化效果相比较 ,超声场的微扰效应和湍动效应兼顾了强化内外扩散的两个方面 ,与升温浸取过程相比 ,超声场的强化手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对两种苏丹红染色剂-苏丹红I与苏丹红II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电泳介质、背景电解质、SDS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当运行缓冲液为100 mmol/L乙酸钠+35 mmol/L SDS的乙腈/甲醇(6:4,v/v)混合溶液时,两种苏丹红化合物能够在15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的峰面积与待测物浓度在0.01~0.5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均为0.005 mg/mL。最终检测到辣椒样品中含有苏丹红II浓度为3.040 mg/g,苏丹红I与苏丹红II在加标辣椒样品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4.68%和81.00%。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近红外疏水花菁染料I在几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行为. 花菁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曲通X-100溶液中表现出很弱的荧光,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显著红移并迅速增强到最大.这种荧光突变为曲通X-100的胶束形成提供了直观的指示,可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其CMC的简单荧光方法.该法还适用于Brij-35的CMC测定,所测的CMC值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应用于大鼠血浆中镁元素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并对游离态的镁进行表征.实验优化条件为:融熔毛细管120cm×100μm(LD-);缓冲溶液50mmol/LNaAc-HAc(pH=5.5);电泳电压20kV.在该条件分析大鼠血浆样品中Mg的形态主要有7种,通过标准Mg的迁移时间及加标后迁移时间定位表征血浆样品中游离镁的形态峰,各形态迁移时间RSD%3%,峰面积定量血浆样品中游离镁的含量为14.0mg/L,RSD%5%.采用以上联用技术对大鼠血浆样品中游离镁进行了加标回收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95.8%-103.8%.  相似文献   

17.
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的喷雾降尘实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对SAS、1631、CAB-35和JFCS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并以此浓度作为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配比浓度;对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了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有效性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降尘效率均比清水有较天提高,对呼尘的降尘效率皆在90%以上;表面张力较小是选定综赦工作面表面活性剂剂溶液的重要标准,但非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铬酸钠为背景电解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电渗流改性剂的紫外检测法电泳系统,对牛奶中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缓冲剂的浓度、pH值及操作电压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200mg/L,检出限为1.3mg/L,相对标准偏差(RSD,11,=6)为2.8%。方法用于2个牛奶样品中氯离子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分别为2168,1873mg/L。  相似文献   

19.
以葛根淀粉为基材,丙三醇为增塑剂,吐温20和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可食性葛根淀粉膜,并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葛根淀粉膜液及膜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均能够有效降低膜液的表面张力,可与葛根淀粉发生络合反应而形成单螺旋V型结晶,降低淀粉膜的拉伸强度、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吐温20可以增强淀粉膜液在玻璃及石蜡基材上的润湿性,使淀粉膜更加平整光滑,提高了淀粉膜的水溶性;司盘80可以增加膜的表面粗糙度,但降低了其透湿性;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未能有效改善淀粉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prepared in AgNO3 aqueous solution using nanocarbon as template medium and polymer surfactant as protecting agent in an ultrasonic field. The polymer surfactant polyvinylpyrrolidone ( PVP) was self-prepared and used directly in aqueous solution form.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VP was measured by viscosimeter. The crystalline phase,component,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as-synthesized silver na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FTIR, and Laser Granularity Instru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ltrasonic was the key factor to deoxidize Ag+to be Ag°nanocarbon and polymer surfactants accelerated the deoxidization reaction course and controlled the agglomeration of freshly formed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category of polymer surfactant had decisive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of as-synthesized nanoparticle. Well-defined dendrites silver nanoparticle could be attained when choosing PVP as surfactant in AgNO3 aqueous solution,while regular sphere silver nanoparticle could be synthesized in the presence of polyvinyl alcohol (PVA) surfactant.Moreo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AgNO3 and ultrasonic action time also had obvious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of silver nanoparticle, low concentration of AgNO3 and long time of ultrasonic were not in favor of forming dendrite sil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