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频谱分解方法的认识和应用研究,综述了频谱分解技术在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储层预测、小断层解释及烃类检测和时移地震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地质勘探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研究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储层预测、烃类检测及时移地震监测领域中应用的频谱分解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表明:频谱分解在不同的频带上显示不同级别地质现象,是研究层序地层、沉积储层及小断层解释的有效手段;频谱分解在不同频带显示对烃类不同的响应,是实现烃类检测和时移地震监测的重要手段。随着勘探精度、流体检测和剩余油气挖潜的形势需求,提高频谱分解方法的精度和分辨率以及在各种地质情况下的应用试验,将会不断促进方法研究和实际应用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根据时频计算结果,获得各级层序体的层序旋回特征,结合水进/水退沉积相、沉积间歇面、储层、盖层分布等地质信息,划分沉积地层旋回及内部精细结构。通过井震联合的多尺度匹配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井震资料在相同级别研究目标的综合解释,对经过反射空白区或断层时的两侧反射层位进行对比,从而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指导地震反演数据的解释,对岩性体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精细描述。形成一套完整的层序地层分析软件系统,为薄互层研究和储层预测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油藏勘探开发中,利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储层空间分布特征,自应用以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油藏开发中后期,需要对薄层、薄互层等油层进一步开发时,该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该方法以测井和地质等资料为约束,但依据传统的构造解释方法建立的初始构造模型不够准确,仍然无法降低地震反演的多解性,井间储层分布与后验井存在较大差别,预测出的薄层、薄互层及储层岩性的可信度较低.本文利用测井资料进行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依据单井合成地震记录将划分结果标定在地震剖面上,并完成各层序界面的地震层位解释,井震结合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将该地层格架作为初始模型进行测井约束的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对不同旋回发育的薄层或薄互层储层,横向预测不会以一套厚储层呈现,提高了储层反演预测储层分布的精度.通过大庆长垣高台子油田中的具体应用,展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在薄层、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健宇 《科技信息》2011,(36):I0219-I0220
本文以川东北Y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震层序2为例,在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碳酸盐岩正演地层模拟研究,再现该层序的发育过程,预测台地边缘鲕滩储层的分布,并对地震层序解释结果进行检验。模拟考虑了碳酸盐生产率、侵蚀、搬运、沉积等参数的变化,模拟所需用的初始地形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根据地震层序解释结果确定。模拟的地层结构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模拟的沉积相分布与实际钻井结果能较好地对比。本文的研究表明,正演地层模拟为地震层序解释提供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并可对碳酸盐储层相带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歧口凹陷西斜坡沙一段薄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口凹陷西斜坡沙一下亚段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是复杂岩性的综合地震响应,不具备等时性,不能利用追踪地震同相轴和常规反演方法预测储层分布.针对该地区沙一下亚段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岩相变化快的特点,首先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法将所研究的目的层划分出3个五级高频旋回层序,并归纳了岩相序列模式;再利用有色反演沿层切片法,检测出薄互层地层中高波阻抗体的形态及其在时间域上的变化;最后以岩相序列模式分析法解释反演结果,实现了五级高频旋回层序内的岩相重构,最终预测出该地区沙一下亚段厚度为3~9 m的生物碎屑灰岩薄储层的平面分布,达到了储层分布预测的目的.研究表明,对于薄层、多种高波阻抗岩性共存的地层,应用地质一地球物理信息的岩相重构方法可以减少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多解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西斜坡沙一下亚段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是复杂岩性的综合地震响应,不具备等时性,不能利用追踪地震同相轴和常规反演方法预测储层分布.针对该地区沙一下亚段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岩相变化快的特点,首先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法将所研究的目的层划分出3个五级高频旋回层序,并归纳了岩相序列模式;再利用有色反演沿层切片法,检测出薄互层地层中高波阻抗体的形态及其在时间域上的变化;最后以岩相序列模式分析法解释反演结果,实现了五级高频旋回层序内的岩相重构,最终预测出该地区沙一下亚段厚度为3~9 m的生物碎屑灰岩薄储层的平面分布,达到了储层分布预测的目的.研究表明,对于薄层、多种高波阻抗岩性共存的地层,应用地质一地球物理信息的岩相重构方法可以减少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多解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收集研究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理论和现代沉积学理论,研究了准南煤田侏罗系地层层序,总结出了不同层序体系域下聚煤特征和规律,该研究可帮助我们丰富准南侏罗系层序地层理论,对掌握该区煤层厚度和煤层气储层厚度和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景强 《科技信息》2013,(23):488-488,489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山高坡陡、沟梁相间的地貌特征。早在第三纪沉积时期,由于控盆断层在不同区域上活动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基底特征,其上发育了多期成因各异的砂砾岩扇体。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分析了砂砾岩体层序发育的影响因素,明确了砂砾岩体不同阶段的层序发育规律,并建立了盐家地区退积式和利津地区进积退积叠覆式两种沉积模式。该项研究对指导砂砾岩体的期次划分以及有效储层的预测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田注水过程中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引起储层温度、压力的变化。它们的变化都会对纵波速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并会在时移地震剖面上有所反映。利用Biot Gassman方程,并结合各种经验公式,获取流体体积模量、岩石弹性模量,分析讨论了砂岩地层纵波速度随温度、压力、含水饱和度单独变化和共同作用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渤海油田砂岩地层纵波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该地区时移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时移地震监测油藏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复杂结构特征,依据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河道、坝间泥、心滩落淤层、越岸沉积是构成辫状河夹层的主要沉积类型,泥质沉积物的保存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速度有着密切联系;在沉积成因分析基础上,可根据单井测井解释和连井对比来描述各类夹层的空间形态,建立夹层的沉积模式;在辫状河相储层中,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井间泥质夹层分布,可以更有效地体现夹层的几何形态和分布规律,其更加符合辫状河夹层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是新疆油田深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和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领域之一,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以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储层和成藏进行了综合研究。梧桐沟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平原的辫状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通过储层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 类,梧桐沟组储层主要为III 类较好储层。梧桐沟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油源近、物性好、盖层厚、较可靠的特征。深化本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关键是做好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储集体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超覆型砂体和平原辫状河道砂体进行更有效的预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太东地区油气的形成条件和油藏类型,通过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和构造格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确定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等时地层格架。通过沉积微相研究,详细论述葡萄花油层各类沉积砂体的展布特征、发育规模。结合评价部署新资料,进一步明确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成藏主控因素,得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具有超压间歇释放幕式运移的成藏模式以及油藏类型多样的结论,为斜坡带落实含油区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最重要的储集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胜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群体,在平面上沿胜坨北部陡坡带呈裙带状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中。胜坨地区各类砂砾岩扇体油藏受断裂活动和生烃系统的双重控制,形成了在平面上由下降盘、断裂带到上升盘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型油气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深层沙四段岩性油气藏和部分沙三中-上构造-岩性油气藏中的原油来自于沙四段成熟烃源岩。胜北断层上升盘的地层油藏中,以低成熟稠油为主,生物标志物体现出沙三上烃源岩特征;在下降盘沙三段储层中的原油来自沙三下烃源岩,中-浅层(沙三中-沙二)有大量原油来自于沙三和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混源油。油气主要的运移通道是储集性砂体和断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300条地震剖面、672口测井曲线、6口井岩心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特征及运动期次、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探井试油和试验区动态资料分析认为,T2断层受控于基底断层具有平面密集成带、剖面"似花状"组合特征,且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南部扶杨油层为西南保康沉积体系而非多物源交汇区,属于典型的河控浅水缓坡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主要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且主要含油目的层扶Ⅰ油层组为向上逐渐退积的演化序列.明水组末期青一段源岩达到生油高峰,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油源断层下排,首先充注断层上升盘一侧河道砂体,即断层密集带两侧上升盘为油气运聚富集区,而断层密集带内多为地堑式组合,不利于油气聚集,在成藏模式指导下刻画出47个有利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地质储量0.5亿t.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控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的地质和环境风险, 采用能够同时采集纵波信号和横波信号, 并且满足实时性和长期性要求的四分量海底震缆(4C-OBC)技术, 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进行时移地震动态监测。针对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时的水平井环境, 通过射线追踪方法进行正演模拟, 对地层模型进行地震照明分析, 得到合理的4C-OBC布设参数, 以期确保采集的地震数据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并对不同开发阶段的时移地震数据进行走时与振幅分析。结果显示, 差异走时与差异振幅均能很好地反映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程度, 其中转换横波的效果更显著。观测系统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 震源船的定位误差不会对这套时移监测系统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 采用4C-OBC时移地震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进行动态监测的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断层、不整合、砂体的输导能力进行评价,认为南部乌夏断裂带大断裂及其伴生断裂是研究区的油源断裂,为油气由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八道湾组和清水河组砂岩厚度大,泥质隔层少,横向连通性好,成岩作用弱,物性好,为油气横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上部的近物源底砾岩,分选差、物性差,对油气的横向输导作用不大.深浅2套断裂、上下2套毯状砂层匹配构成了研究区高效的网毯式输导格架.综合分析构造背景、输导体系、储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提出了"断-毯-梁"三因素控藏的认识.断裂(油源断层、油藏断层)控制油气聚集层位,毯状输导砂体控制平面分布,鼻状构造背景控制相对聚集,储集层岩性、物性控制富集程度.成藏体系分析,建立了宽缓斜坡带源外沿梁网毯式输导成藏模式,指出毯内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次级断裂沟通的毯上砂体构造-岩性圈闭、岩性圈闭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兴马地区位于辽河西部凹陷的中东部,伴随勘探的深入,沙三段重力流砂体已成为深层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但由于重力流沉积砂泥混杂、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主频和信噪比均较低,重力流砂体的储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建立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将沙三段划分为3个层序,重力流砂体集中发育在各层序的下部,且以层序SQ3最为发育。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综合地震属性、波形分类、分频属性、波阻抗反演等技术预测了重力流砂体的空间分布并优选出4个有利的岩性圈闭。经钻井证实,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为辽河西部凹陷及其它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非构造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构造演化和生烃与油气运聚散的关系,总结成功的地震相和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特殊地震处理和油气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3个层次、5类方法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在盆地规模上进行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规模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震地层学研究,寻找各类有效尖灭体和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和化探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5类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层及地震相分析在川东南复杂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层学及地震相分析目前还停留在简单的地震地层划分和以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地震波形特征划分沉积相方法上.作者以地震层序划分为基础,提出了研究有利储集体的地震相特征新方法,并在平面组合上与沉积相进行对比,可以更为精细地研究沉积相的空间展布规律,同时还可以指导储层预测研究.该方法对于那些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地质分层与地震反射层的对应关系,时深转换是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介绍了时深转换的原理、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思路,阐述了不同地质和地震地质情况下,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结合层位、断层等的T0值,绘制出需求的构造图,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