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加大技术创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州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向可从产业异质性、企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三方面进行着手。郑州创新驱动产业承接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宏观推进框架,首先确定需要承接的产业和承接方式,按照差异化的承接方式,秉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主动促进地区产业再造。这主要包括集群转入模式下创新驱动产业承接、产业链式模式下创新驱动产业承接、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三种方式。为防止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郑州应从制定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健全绿色创新的政策体系、鼓励郑州开发区绿色升级、强化郑州创新主体建设、完善针对郑州的环境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河南人力资源丰富,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而要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必须要有大批的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人才作保障,也就需要加强对产业发展急需的各层次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研究,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进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设立.安徽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单独列出一章强调产业转移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了推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对接,建立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新的发展形势对安徽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同质竞争,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既要发展产业集群,也要开发沿江资源。  相似文献   

6.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对它的研究有利用把握转移区和承接区的经济规律,合理制定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本文阐释了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针对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产业转移基地,推进承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能培训、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关于合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合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工业立市” 由于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技术的转移,也伴随着其它无形要素的进入,因而,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够使合肥迅速积累起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而带动工业快速发展.促进“工业立市”。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10,(8):22-23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发挥自主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领作用。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国资委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和省政府《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精神,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帮助读者了解该政策的具体内容,本刊记者专访了省科技厅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9.
承接产业转移下的飞地经济建设探索——以宣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地经济以其具有的独特性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飞地经济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以宣城市为例说明在承接产业转移下飞地经济建设应该具有的一系列条件,进而对宣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这一机遇下如何通过飞地经济建设来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加快和范围的扩大,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在对产业转移模式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产业转移模式中的注意点,以促进各地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高军波  贺居涛 《河南科学》2014,(9):1849-1852
基于区位商模型,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对河南省2012年度区域产业聚集度进行了系统量化评价.实证研究表明:河南省产业发展总体状况较好,第一和第二产业具有相对发展优势和输出优势,而第三产业聚集水平不足.就产业聚集结构而言,第一产业聚集水平最高,农业聚集优势明显;第二产业整体聚集水平较高,有色金属矿选采等集群优势最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聚集水平整体较低.最后提出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2):106-111
在分析金融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原理和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河南省1995—2014年间的相关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及协整检验考察河南省金融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金融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来自于银行业集聚,而保险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具有巨大的投资效应,为了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选取2012年河南省139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和高速铁路投资数据,研究京广高速铁路建设对河南省相关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劳动报酬、税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京广高速铁路建设为河南省带来约2408.98亿元的总产出,745亿元增加值,326.80亿元劳动报酬,117.16亿元税收,拉动作用明显。京广高速铁路建设对河南省第二产业的总产出、增加值、劳动报酬、税收的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拉动作用不明显。京广高速铁路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河南省应该加快米字型高速铁路建设,利用高速铁路建设这一契机,促进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刺激消费,利用消费拉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与FDI带动了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我国在成功承接了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之后,如何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契机,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进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我国目前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构建出服务业国际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着河南社会的和谐,发展老龄产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途径;同时,和谐社会建设又为河南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必须加快老龄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只有将老龄事业放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当前河南老龄产业发展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温州产业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升级成为必然。在梳理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产业升级经验,分析了温州三产业升级优势,并探讨了温州三产业升级的路径,即逐步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实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促进现有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换;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企业价值链环节进行升级。  相似文献   

17.
范湧 《山西科技》2006,(2):16-17
山西煤炭的优势在于资源,劣势在于运输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当前应从资源开发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加快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出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陈昭锋 《科技与经济》2012,25(5):102-106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程.探索具有县域个性、竞争优势特色和区位条件的转型升级战略,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临港型战略新兴产业成长机制视角,剖析县域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路径,为我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厦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十五”期间厦门市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厦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第一产业萎缩,城乡差距扩大、能源瓶颈日益凸显,工业效益下降的弊端。因此,厦门市政府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引导,提升第一产业水平、强化自主创新,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抓住机遇把第三产业培育成为厦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河南省民营体育企业发展现状,发现了诸如规模小、融资难、效益低、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民营投资发展环境、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民营体育产业优化路径,对于科学制订民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升河南民营体育产业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