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细菌(Bacillus sp.)和1株真菌(Mucor sp.),以12种不同材料为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混合菌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吸附法能有效实现混合菌在改性后蛭石上的固定化.制得的固定化混合菌,传质性能好,对芘(Pyr)和苯并芘(BaP)的降解率42 d分别可达94.96%和74.96%,明显高于游离菌对Pyr和BaP的降解率60.49%和50.09%.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固定化混合菌微观结构,同时探讨了固定化混合菌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碳酸钙调节土壤pH值,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菲、苯并[α]芘)污染物的降解情况.在控温、控光的培养室里进行为期15d的避光培养试验.试验设计5种处理试验,观察到土壤中菲、苯并[α]芘的可提取浓度都有减少,降解率分别为13.3%~52.2%、0.9%~35.3%.不同pH值土壤中,菲、苯并[α]芘的降解机制不同,中性土壤有利于菲的降解,酸性土壤有利于苯并[α]芘的降解.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大小能够反映菲、苯并[α]芘的降解情况.土壤自身具有减少稠环芳烃含量的自然能力.如果改变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就可以加速土壤中微生物对稠环芳烃的消解.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芘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芘为唯一碳源长期驯化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芘菌Py1和Py4,经初步鉴定均为芽孢杆菌.本文研究了Py1、Py4以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对芘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y1对芘的降解率10 h时为88%;Py4对芘的降解率14 h时为84%;混合菌对芘的降解率8 h时为88%,并用混合菌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为37℃和pH 7.0.研究了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降解性能的影响,水杨酸钠、醋酸钠和酵母膏对混合菌降解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葡萄糖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混合载体,采取包埋法固定化苍白杆菌PW,降解培养基中的芘。在实验中分析了固定化载体浓度对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绘制出固定化PW菌和游离菌降解芘的动力学曲线,比较了二者的差异;分析了pH值和温度对PW菌降解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提高,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变好,机械强度提高;随着聚乙烯醇的浓度的提高,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变差,机械强度提高;在同样的条件下,固定化PW菌降解芘的效果要优于游离菌;固定化PW菌降解芘的最适pH为6.5~7.5,最适温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5.
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炼油厂生化反应池的活性污泥的富集与驯化,得到一组能以芘为唯一碳源的混合微生物DP.将混和菌DP分离纯化,可得到6种芘降解菌DP1,DP2,DP3,DP4,DP5和DP6.通过显微镜观察各降解菌的菌落特征及革兰氏染色实验,初步判断DP1为细菌,其他为放线菌.在芘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中培养44 h后,6种菌对芘的降解率分别为46.2%,83.2%,23.6%,11.3%,53.3%,13.6%,其中DP2为芘的高效降解菌.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紫外检测研究了一组筛选自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混合菌,该混合菌能以苯并[a]芘(Ba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结果表明,当BaP浓度为20 mg*L-1时,培养63 d后有32.85%的BaP被降解.经分离,此混合菌中包含5种菌,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显示M1 5-1可能为一新种,其余4株菌分别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绘制了系统发育树,并对其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同时还强调了红树林微生物在BaP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以吴淞口复合污染湿地土壤为研究背景, 在含有芘、柴油、Pb 的模拟复合污染湿地土壤环境中, 选取对芘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芹菜根, 研究芹菜根对复合污染湿地土壤进行生态修复的作用效果及特征. 检测分析了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脲酶(urease, URE)及不同实验组中芘的降解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 在芘、Pb、柴油复合污染胁迫下, 芹菜根可以通过根系分泌酶等一些化学物质或者通过刺激其根际微生物细胞分泌各种酶类物质, 来提高其根际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芹菜根与其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增强对复合污染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维氏硝化杆菌和粪产碱菌固定在同一载体上,构建简单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并研究其对养殖水体的脱氮作用.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脱氮效果良好,对氨氮、硝基氮、亚硝基氮的降解率可达85.0%、79.3%、87.3%.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源对苯并[a]芘降解菌生长和降解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从受户外烧烤影响的土壤中分离出的苯并[a]芘降解菌Bacillus pumilus strain Bap9, 利用摇床实验研究了不同外加碳源对其生长和苯并[a]芘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苯并[a]芘初始浓度为40 mg/L时,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会抑制菌株对苯并[a]芘的降解, 可溶性淀粉的影响不明显。以醋酸钠为外加碳源可明显促进菌株的降解作用, 添加40 mg/L的醋酸钠, 20天后可将菌株Bap9的降解率提高了8.8%, 但过量的碳源会抑制菌株对苯并[a]芘的降解。添加适量的低分子量菲(PAH)作为共代谢底物, 菲的促进作用大于同浓度的醋酸钠, 添加40 mg/L的菲, 20天后菌株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提高了26.4%。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在72d的试验期间,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20.24~321.42mg.kg-1)中高羊茅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试验结束时,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55.89%~82.01%,其平均去除率(69.91%)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高羊茅)系统(60.06%)提高9.85%,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0.67%.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plant-icrobial interaction)对芘去除的贡献率(44.08%)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54%)提高6.5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长期受烧烤影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利用苯并[a]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Bap9,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Bacillus pumilus.摇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p9能在20d内将40mg/L的苯并[a]芘降解27.3%.通过对OD600和苯并[a]芘残留浓度的检测分析,考察了p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对菌株生长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pH值为6.0—9.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并能降解苯并[a]芘,降解的最适pH值为8.0,最佳接种量为5%,最佳装液量为10ml/50ml.  相似文献   

12.
研究紫外照射条件下,土壤厚度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光降解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变化,以及土壤粒径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速率与土壤厚度呈负相关,光解速率的顺序为1.0mm〉1.6mm〉2.0mm〉2.4mm〉4.0mm,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土壤中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模型;三种不同土壤粒径(分别小于1mm、0.45mm、0.25mm)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降解有明显影响,在三种粒径范围内,PAHs的降解在小于1mm土壤中最快,同一粒径中多环芳烃的降解速率:苯并[a]芘〉芘〉菲。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研究了二氯甲烷对饮用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萃取方式和效率,最佳萃取方式为每1L水用24mL二氯甲烷分两次(16mL 8mL)萃取,可达到96%的萃取效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对郑州地区饮用水中痕量苯并(a)芘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郑州地区饮用水中苯并(a)芘虽不超标,但工厂及其相邻地区的饮用水中苯并(a)芘含量相对偏高。这一结果,对饮用水中苯并(a)芘污染的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土壤介质中PAHs催化光降解作用,以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紫外光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光降解存在着PAH的光致电离、电子向O2的转移两种途径;在有催化剂TiO2存在时,催化剂光照后形成的电子、空穴能够氧化还原污染物,PAH的光致电离和电子向O2的转移引起的降解,共同完成了光催化降解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15.
矿区煤矸石对周围农田玉米作物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比焦作矿区演马矿矸石堆放场新鲜矸石和风化矸石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质量分数,说明矸石中有毒有害物质在自然因素下会迁移或淋滤出来。对矸石堆周围农田中玉米进行重金属和苯并(a)芘质量分数检测,结果说明,矸石堆周围农田玉米中Pb、Cu、Zn、苯并(a)芘检出率均为100%,Cr为97.11%;检测物质均有超标,其中Pb超标率高达78.26%,苯并(a)芘达15.56%;大量的煤矸石随意堆放在矿区四周,不仅破坏周围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二次资源的浪费,应加强煤炭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推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叶安珊 《江西科学》2009,27(5):745-749
以新余钢铁城市为例,对其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初步探讨其污染水平,并对土壤PAHs污染防治,减少对农作物污染提出了建议。对典型区域土壤中采集样品,对8种可能高致癌PAHs:苯并[a]蒽(4)、屈、苯并[b]荧蒽(4)、苯并[k]荧蒽(4)、苯并[a]芘(5)、二苯并[a,h]蒽(5)、苯并[gh i〗]苝(6)、茚并(1,2,3-cd)芘(5),运用高压液相色普仪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样品土壤中8种PAHs总含量范围在32.3 ng.g-1-241 200 ng.g-1,平均含量80 447.4 n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