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测定了希夫碱配体L(L:水杨醛缩-1-α-胺苯基-2-萘酚)及其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中,Cu(Ⅱ)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四方锥,配位原子为来自L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来自吡啶配体的两个氮原子.用FT-IR、UV-vis、荧光光谱及热重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490nm处有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迁移跃迁,在613nm处有d-d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体的最大吸收和最大发射分别为303nm和390nm,形成配合物后,分别红移到338nm和420nm;从热重图上可以看到,配合物的分解分为两步,第一步失去配位的吡啶,第二步配合物分解.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个新型双β-二酮有机配体1,3-双[3-(2-噻吩基)-3-氧代丙酰基]苯、2,2'-联吡啶和铕(Ⅲ)的3元配合物,并应用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结构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射光谱612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n→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单色性好,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发光现象,其中配合物4c的发光性能最好,是一种潜在的固体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一种新Schiff碱铜配合物。方法以3-溴-5-氯水杨醛,2,4-二甲基苯胺和金属Cu(II)离子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Schiff碱金属铜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219 4(1)nm,b=1.221 2(1)nm,c=1.993 4(2)nm,β=94.830(1)°,V=2.957 8(5)nm3,Dc=1.659 g/cm3,Z=4,μ=3.651mm-1,F(000)=1 468,R=0.037 7,wR=0.073 7。结论该化合物由2个双齿Schiff碱配体和1个Cu(II)离子组成。中心Cu(II)离子与2个双齿Schiff碱配体的2个亚氨基N原子及2个酚氧基O原子配位,配位数为4,呈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乙醇胺Schiff碱铜配合物[Cu(Hsae)2](H2sae=水杨醛缩乙醇胺).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832 90(8)nm,b=0.481 11(2)nm,c=1.979 45(7)nm,β=98.884 0(10)°,Z=4.中心铜原子通过Schiff碱配体的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形成平行四边形的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配合物在-0.79 V和-1.19 V处分别出现两个不可逆还原峰.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吡啶-2,6-双酰胺分子吡啶-2,6-二[N-(1'-羟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2'-羟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的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方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比较分析配位前后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与Cd(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3种镉(Ⅱ)配合物的配位模式相同,均为1∶1 ML型,配体中两个酰胺键N原子和吡啶环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参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8.
含氮双齿膦配体(ph2PCH2)2NCH2CH2OCH2CH2NHCH2CH2PO3Na2(以A表示)在1-十二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膦配体的螯合作用降低了催化活性以及双膦-铑配合物有利于直链醛的生成.A与油溶性催化剂HRh(CO)(PPh3)3在合成气氛下发生配体交换形成配合物HRh(CO)(A)(PPh3),其催化活性比单膦-铑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更低.由于双膦与铑配位后形成的络合物中铑的配位空间更拥挤,因此1-十二烯的端碳原子更容易与铑中心络合配位,形成直链烷基-铑络合物,使得产物醛中直链醛的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合物二氯.二[1-对甲氧基苯基-3-(1,2,4三唑-1-基)-1-丙酮-N4]合钴(Ⅱ),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00 8(4)nm,b=0.488 88(10)nm,c=2.627 4(5)nm,β=98.10(3),°V=2.671 5(9)nm3,Z=4,Dc=1.473 g/cm3.晶体配合物为C2对称,对称轴通过钴原子,钴原子与来自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略变形的正四面体结构,测定了其IR及UV-v is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含邻位芳基双膦配体的亚铜配合物因其高效发光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本文中设计将两个富电子单杂环吡咯引入到二(二苯基膦基)苯中,合成一种新的邻位芳基双膦配体1,2-二吡咯基-4,5-二(二苯基膦基)苯。首先将吡咯与1,2-二氟-4,5-二溴苯在碱性Cs2CO3、140℃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1,2-二吡咯基-4,5-二溴苯,然后在低温条件下继续与正丁基锂、氯代二苯基膦反应,生成目标产物1,2-二吡咯基-4,5-二(二苯基膦基)苯。用核磁共振谱(1H、13C、31P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分辨电喷雾质谱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确证了结构,为后续合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配体。该化合物目前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氨三乙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Tb(Ⅲ)的配位聚合物{[TbN(CH2CO2)3(H2O)2].H2O}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09 38(7)nm,b=1.298 43(11)nm,c=2.061 70(18)nm,V=2.166 7(3)nm3,R1=0.025 8,wR2=0.055 8.配合物的不对称单元为[TbN(CH2CO2)3(H2O)2].H2O,其中Tb(Ⅲ)离子为8配位.在晶体中,Tb(Ⅲ)离子之间通过氨三乙酸根的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连接,最终在ab面上形成2D层状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晶体粉末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IR和UV-Vi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认.发射光谱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固态粉末在室温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较强的绿光,并表现出较强的T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三种紫外线(UVA、UVB和UVC)对两种发光细菌(青海弧菌(V.qinghaiensis)和费氏弧菌(V.fischeri))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紫外线均能在数分钟内抑制发光细菌的发光,并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抑制增加,但细菌发光光谱并不改变.其中UVC对发光的抑制作用最强,依次为UVB和UVA.实验表明,极微小能量的紫外辐照(22 μW/cm2)6 min即足以导致发光被抑制.此外,紫外辐照造成细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紫外辐照后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作用,细胞膜受到损伤,进而使细菌发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联咪唑、氯化铜及高氯酸为原料合成了新的配合物[Cu(H2biim)2Cl]ClO4.3H2O,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以H2biim和CuCl2.2H2O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测定了它的红外紫外光谱和单晶结构。结果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单晶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晶胞参数a=1.217 2(2)nm,b=2.499 8(5)nm,c=2.578 8(5)nm,α=β=γ=90°,V=7.847(3)nm3,Z=16。结论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Cu2+处于一个畸变的四角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联咪唑的4个氮原子和一个氯离子,同时存在丰富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构筑了一个三维的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2+/Mn2+掺杂的KSrGd(PO4)2荧光粉.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2+离子和Mn2+离子成功掺入了KSrGd(PO4)2晶格中,基质晶体结构未见明显变化.Eu2+的发射峰位于522 nm,Mn2+的发射峰位于618 nm.通过Eu2+和Mn2+之间的能量传递,KSrGd(PO4)2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光.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铕离子为中心离子,合成一种可聚合稀土荧光配合物单体,通过元素测试、FT-IR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证明配合物中含有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双键,并确定其结构式为Eu(MAA)3Phen.通过TGA和溶解性测试对配合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达到297℃;配合物溶解性能良好,可溶于常见极性溶剂.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色纯度,可作为一种高效的稀土红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无水乙醇中,以对羟基苯甲酸(HDBA)和丙烯酰胺(AM)为配体,合成铕.对羟基苯甲酸.丙烯酰胺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紫外、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中的羧基以桥联方式与铕发生配位。HDBA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HDBA相比略有红移;在214nm波长激发下,三元配合物在619nm和592nm处均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7.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铁(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H2salen)及其铁(Ⅱ)配合物Fe(salen)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0.7473(3)nm,b=1.3823(5)nm,c=2.6146(9)nm,V=2.7009(16)nm3,Z=8,Dc=1.584 mg.m-3,F(000)=1328,μ=1.122 mm-1。配合物中,中心铁(Ⅱ)离子采取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配体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2个N原子和2个氧原子与Fe(Ⅱ)离子配位,单核单元之间通过超分子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出1例1D的新型草酸钴化合物—[Co(C2O4)0.5(H2O)]n(1).X-射线单晶衍射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78 5(6)nm,b=0.542 5(3)nm,c=0.966 5(5)nm,β=126.371(5)°,Z=8.在化合物中,Co2+离子与草酸基团沿b轴交替连接而形成一个1D直链结构,这些链状结构之间又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一个3D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铁与配体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的配合物[Fe2(μ-O)(salphen)2].3H2O。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57(5)nm,b=1.3311(8)nm,c=1.3921(5)nm,α=114.175(8)°,β=118.393(5)°,γ=91.537(8)°,V=1.8949(15)nm3,Dc=1.420 Mg.m-3,Z=2,F(000)=836,最终GooF=0.931,偏离因子R1=0.0967,ωR2=0.2464。分子中氧原子桥联两个铁(Ⅲ)原子,salphen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别占据铁(Ⅲ)原子的其余4个配位位置,形成5配位变形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