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惠江 上海亿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99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先后就职于江苏亿通集团公司上海光纤电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康隆电脑有限公司(上海亿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前身)利用自己在光通信设备研发上的技术优势,不断钻研,先后研制出全系列媒体转换(光纤收发器),在国内首次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同波长技术实现单根光纤的双向传输,  相似文献   

2.
水下机器人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探坝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在水下作业时需要与岸基之间完成导航、动力控制和探测信息收集等大量的数据交换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在1根光纤中传输所有信息的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核心是基于一片FPGA芯片的高速串行收发器.在高速串行收发器的设计过程中,分别介绍了发送器与接收器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利用QuartusII和Modelsim等仿真软件分别对高速串行收发器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仿真验证,并将该模块应用于整个传输系统中,完成了系统数据传输的要求.该FPGA芯片在系统中的应用不但可以降低系统板级的体积和复杂度,而且实验证明,系统的抗干扰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该文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应用网络来完成图像的识别并且进行处理,与在水下工作的机器人系统进行通信,该系统成功制作完毕后能够通过联网进行视频动画的传输。在光缆的应用上选择使用RS485作为控制总线,光缆线完成电信号的传输,通过加在光缆和以太网之间的光纤收发器,进行对光电信号的转换。光纤收发器的一端连接交换机,而交换机的一端连接双绞线直到水面平台。在创新应用方面,该设计提出了通过网络远程监控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功能完成度。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专家不能亲临现场指导,这样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就能完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使得水下勘测机器人的技术更加科技化。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湄潭县利用广电光纤资源建立独立的快速内部网的三个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1根光纤和复合光纤收发器既节约成本,其性能又能达到利用多根光纤的效果,是建立从县城到乡镇之间多个独立网络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光纤到户(FTTH)提供一种高速、低价的新方案,本文分别采用波长为1310nm和850nm的收发器,完成了点对点光互联和光接入网的实验,并测量了其传输速率和光接收灵敏度,估算了不同方案的价格.结果表明,用850nm波长光收发器不但保持了1310nm波长原有传输速率,而且价格更加低廉,完全可以达到"最后一公里"的要求.文中对各种方案和性能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验证了用850nm收发器实现FTTH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信号行业不断增加的信息处理量,找到一种能够减少衰耗、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的高效传输通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在铁路行业运输调度指挥系统领域首次应用的光纤预端接技术,探讨了新一代传输通道技术在信号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对后续铁路车站、调度所的传输通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颖 《燕山大学学报》2004,28(4):341-343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究应用双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元件的加速度传感器制作方案,在理论上论证了使用双光纤光栅对加速度的测量具有不受温度影响和增加灵敏度的优点。同时,分析了化学蚀刻在Si晶体上制作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以及残余应力对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高速光纤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平台上实现光纤通讯的方法.利用Xilinx的EDK(Embedded Development Kit)开发包和Virtex-ⅡPro内部包含的Power PC硬核搭建起内部系统,然后利用Aurora IP核、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和SFP光模块实现高速串行光纤通信,并通过OPB-PCI桥实现系统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送.结果表明,这种实现方法简单、快捷、可靠,并且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的片上处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作为高速通信和数据处理的片上系统平台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RTL8305SB在嵌入式智能网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新型以太网交换控制芯片RTL8305SB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将其用于嵌入式智能网桥—CAN-ETHERNE的互连方案,详细阐述了MII总线的配置方法以及RTL8305SB与光纤收发器的连接方案;提出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RTL8305SB 2.5V电源生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大大提高了RTL8305SB的稳定性。通过自制PCB版图,在开发板上自编程序,实现了多路CAN总线与以太网信息的转发,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路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光纤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编程式逻辑器件、并串转换器和串并转换器及光收发器,设计一个专用的数字光纤传输系统.将多路模拟基带信号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数字化,形成高速数字流;然后,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对高速数字流进行时分复用,并通过并串转换器转换为串行数字流,送到光发射器;最后,通过光发射器发射耦合进入光纤传输.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韩俊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121-3125,3138
针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前向纠错技术的并行光纤传输系统设计方案,提高高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系统采用FPGA自带的Rocket IO收发器硬核,结合RS(15,9)编解码,在Aurora协议的支持下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王台洗煤厂压滤机的成功改造,阐述了KM500/2000型快速隔膜压滤机的主要性能特点,分析了KM500压滤机在处理15号煤煤泥水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指出了KM500压滤机在洗煤厂生产和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在光纤(均匀折射率光纤)中,光是依靠在纤芯和包层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全反射向前传播的。光纤通讯有很多优点,比如通讯容量大,频带宽.抗干扰性强等优点。由于光纤在通讯行业和军事上的重要应用,在基础教学中开设光纤通信实验,加强学员对光纤通信的感性认识和对激光的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谈网络穿刺式收发器及其安装方法西北地质研究所孙志林兰州医学院计算中心任长虹穿刺收发器是粗缆联网不可少的网络通讯设备,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至今少见,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其做一概述,供同行参考。1穿刺式收发器的结构穿刺式收发器共有六部分组...  相似文献   

15.
光纤传输质量受光纤损耗的影响,对单模光纤传输波长1310nm和1550nm弯曲损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弯曲损耗呈震荡变化,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加损耗减小、振幅减小,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增加、振幅增大,并利用光纤的耦合模理论对单模光纤弯曲损耗震荡进行解释,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用Hash来对KM (Knowledge Map)中的领域方向进行编码,形成领域方向Island.提出KM概念向量与概念间关系类型的编码方法.基于上述编码,利用Chord对海量Island进行快速定位;并在Island的控制下,提出C-Location与R-Location对相同领域方向的KM进行快速定位.Island可使具有相同领域方向的KM自动聚集在一起.实例计算说明该方法可对KM进行有效的编码与精确的定位,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TRF6900A是Texas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RF收发器.介绍了射频收发器TRF6900A的性能、特点、内部结构,并给出了典型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8.
影响光纤通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很好的测试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光纤通信的质量。本文针对光纤通信外场测试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设计了测试的硬件方案及硬件电路,利用功能强大的FPGA核心板,以及千兆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完成了对误码率测试的硬件实现,利用分光器分出的部分光纤进行光功率测试,设计出了对光功率单独的测试通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了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减少体积,增强工作稳定必画际上发展了一种以双包层光纤为工作介质的激光器,这种双包层光纤激光器采用包层泵浦原理,使注入内包层的泵浦光在内包层中传播,反复穿越纤芯被纤芯掺杂介质吸收,从而使纤芯中传播的光的比例增加,大大提高了输出功率,如此优越的性能使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在激光器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比较了激光器的常用类型后,阐述了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其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光纤传感技术监测混凝土面板裂缝,主要应用光纤的后向散射光或前向散射光损耗时域检测技术,通过显示损耗与光纤长度的关系,检测外界信号场分布于传感光纤上的扰动信号。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鱼跳电站混凝土面板坝石坝上的应用,首次进行了光纤与混凝土面板浇筑同期埋设新工艺的探索,通过后期监测部分虿果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示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面板监测中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光纤传感技术提供了可喜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