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哲学家。他的人学思想从其“心学”体系出发 ,突出了人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修养。他关于“吾心即是宇宙”、“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和“六经皆我注脚”的三个人学命题 ,体现了陆九渊人学的体系特征 ,也体现了陆九渊人学思想的高度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做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东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4):61-62,66
严羽诗论与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南宋理学有着多方面联系。从师承关系说,严羽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他的老师包扬就是朱、陆的直接学生。从活动地域看,严羽与朱熹同为福建籍,他又与陆学传播地江西关系密切。严羽与朱熹同受大慧宗杲的禅宗思想影响。严羽生活在南宋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时空,其审美思想自然受到理学观念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南宋四大书院之一——象山精舍的创办的主持人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自号存离,抚州金溪人,人称象山先生。他与朱熹齐名,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同他的哲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陆九渊的哲学称为“心学”。他基于宇宙乃为理所充塞,其心亦为理所充塞,宇宙的道理,就是其心中的道理的认识,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著名命题,并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讲陆九渊以“非分解地立义语”将全部预设的“分解”都教在《孟子》中,直从“第一义”进行点拨、启发、训诫学人,从本质上把握住了陆九渊及其心学的特征。同时陆九渊因其强调从“第一义”出发,所以对“第二义”甚或“第三义”重视不足,不免落于“偏”,对于朱熹的学说也未能点出其问题的要害,使朱熹误认为陆九渊“合下有些禅底意思”。这一点,牟宗三也进行了分解式的厘清。  相似文献   

7.
<正>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汇集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宇宙生成的主要观点,它基本上融合了儒、道二家的天道观。 《太极图说》非儒家之正统,这点对于宋代理学家陆九韶与陆九渊两兄弟来说,是深信不疑的。九韶曾首言破此事。他们两兄弟甚至由此而认为《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怀疑不是周敦颐所作,或是周敦颐学未成时所作,或是他人之文。诚如大家所知,朱熹和陆九渊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家庭,是一个"食指以千数"的宗法大家庭。其"兄友弟恭"、"夫义妻顺"的典型事例,是当时社会伦理规范在家庭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陆氏家庭长期注重礼义教化的产物。朝廷夸奖、旌表陆氏家庭,主要基于陆九渊、陆九龄对理学的重要贡献,其目的在于强化当时社会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和学者、教育家陆九渊、陆九龄两兄弟,学术观点不同,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派,他们曾长期地进行过口头和书面辩论,他们的学生也有不少参加到这种辩论中去。在鹅湖寺讨论学术问题时,其辩论就相当激烈。当时的书院多为某一学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或基地,岳麓书院及白鹿洞书院曾是朱熹讲学之所,象山是陆九渊讲学之地。但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一生出入佛道,在"三教合一"的顶峰时代,从陆九渊"心"义出发,潜引佛道理论,融合佛道思想,正所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由此构筑了"此心即理"、"致良知"的心性学说.  相似文献   

11.
杨简的哲学思想中进一步阐述了"心本性"观念,这是他对于陆九渊"本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也更进一步地阐明了心自在,心无物,心自然.注重自我的教育思想也一直贯穿其中,具有深刻的大我有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简的哲学思想中进一步阐述了“心本性”观念,这是他对于陆九渊“本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也更进一步地阐明了心自在,心无物,心自然。注重自我的教育思想也一直贯穿其中,具有深刻的大我有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确立自我主体性,自信自决,破除一切不可侵犯的教条和偶像,直接去做开天辟地、建功立业的圣人。心学“明白简易”、“轻快洒脱”的教育理念,在今天时现代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字子静,南宋抚州金人。乾道八年进士,任敕令所删定官,还先后做过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宣教郎、奉议郎等一些品位不高的地方官或文散官。到了晚年,宋孝宗内禅、光宗即位(谆熙十六年).始有诏陆九渊知荆门军.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九月三日,陆九渊才到荆门上任,次年十二月十四日卒于荆门任所,在任仅一年零三个月。  相似文献   

15.
对陆九渊心学,不可简单地评断为"本自禅中来"。佛教的禅观之学对陆学确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但陆学在根本精神上与禅学是有所区别的。二学之间在方方面面互有异同,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异同交错。  相似文献   

16.
理学也称“道学”。这是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流派。这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始发于北宋周敦颐、程灏、程颐,兴盛于南宋朱熹、陆九渊,历经元、明、清时代。一直流行不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凡是有封建文化的地方,都游荡着理学的幽灵。本文试图就壮族士人接受理学及其影响的种种表现,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陆九渊在荆门,“以诗书为政”,有著名“讲义”传世.明万历年间,余一龙命人将陆氏“讲义”镌刻成碑,高则巽又撰文记之.碑文教人奉行中道,“保全此心”,“自求多福”,比较系统地昭示了陆氏的心学福祸观,值得今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牟宗三认为,宋、明理学家所讲的"性理之学"即来自先秦儒家的"成德之教",而他言"象山学是孟子学",全在于象山从生命智慧上"无分解"地继承了孟子的学说,并且牟宗三认为,象山之所以"无分解"是因为孟子"已分解"。孟子所分解者为"成德之教",是通过"道德自律"来分解的。陆九渊继承了孟子的"成德之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南宋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是因为其讲学之“精舍”座落在贵溪象山而得名。象山原名“应天山”,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史》都这么讲。(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通论》认为象山原名“云台山”,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则对此未论及。) 说象山原名“应天山”的依据大概如下: 淳熙十四年丁未,先生四十九岁。登贵溪应天山讲学。淳熙十五年戊申,先生五十岁,在山间精舍。易应天山名为象山,学徒结庐。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年谱》)笔者认为,《年谱》系陆九渊之后人、门生所编,是他们的语言;《年谱》谓象山原名“应天山”,似有误矣。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以前的中国思想家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次上论述人性的,王阳明的“心即性”命题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从心理层次上论述人性.他肯定心的主宰作用、“灵明”作用和“造化”功能,在心理层次上将人与禽区别开来。他继承了从孟子、陆九渊至陈献章等的心学思想,发展了主体性哲学,丰富了人性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