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根据采自云南勐仑的一头雄蛛,记述我国皿蛛科皿蛛亚科盖蛛属一个新纪录种:河岸盖蛛,对雄蛛个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亭,并与绘自于该种雄性模式标本触肢器的图和描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除螯肢齿数,触肢胫节刺数量,Ⅰ-Ⅱ步足胫节刺序和插入臂的形态外,手头标本与模式标本的描述及绘图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记述蜘蛛目逍遥蛛科两新种——南疆逍遥蛛 Philodromus nanjiangesissp.nov.与伊宁逍遥蛛 Philodromus yiningensis sp.nov.。南疆逍遥蛛与 P.keys-erlingi Marx,1890近似;伊宁逍遥蛛与 P.histrio(Latreille)近似,但两新种其触肢器之胫节外末角突起的形态结构,皆与它们各自的近似种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蛛科Trachelidae蜘蛛各一新种。即,金蝉蛛属一新种:梵净山金蝉蛛Phintella fanjingshansp.nov.,本新种近似于卡氏金蝉蛛P.cavaleriei (Schenkel,1963),但本种雄蛛触肢插入器较粗,胫节外侧突宽大;管蛛属一新种:朱氏管蛛Trachelas zhui,sp.nov.,本新种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特征是外雌器插入孔较大、圆形且呈螺旋状,末端指向后端。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疣蛛属(蜘蛛目:异纺蛛科)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记述产自广西宁明县的大疣蛛属 1新种 :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Zhu ,LietSong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文中测量单位 :毫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新证正了新疆、西藏自治区产的隙珠篇蜘蛛四个种,其中有三个新种、并重新绘制有外雌器和触肢器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了山东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种名:新疆隙蛛,新种Coelvtes xinjiangensis sp.nov.西藏隙蛛,新种Coelctes xiingensis sp.nov;亚藏隙蛛,新种Coelvtes xinji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6.
记述合跳蛛属Synagelides蜘蛛2新种:敬钊合跳蛛,新种Synagelides jingzhao sp.nov.和叉合跳蛛,新种Synagelides forrkiform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和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7.
狂蛛类平腹蛛是平腹科中一个非正式类群,其特征是第三、四足后跗节远端腹面有一个由细刺排列组成的清理梳.本文记述中国平腹蛛科类4属25种:狂蛛属17种,近狂蛛属6种,粗狂蛛属和尾狂蛛属各1种.文内对属和种的鉴别特征均有简要描述,并附外雌器和触肢图,以利读者鉴别.文中还对这类蜘蛛的地理分布也增补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拟环纹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室内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详细描述.雄蛛第1对步足水平前伸高频颤动及雄蛛触肢“划浆”式动作是其典型求偶行为.雄蛛触肢上黑白相间的毛丛在求偶中可能具重要作用.第1对步足水平前伸,同时身体平卧地面为雌蛛典型性接受行为.拟环纹豹蛛交配成功率为74.23%,完整交配一次雄蛛左右触肢器分别插入1次,基血囊膨大多次.交配前求偶潜伏时间、求偶持续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平均分别为31s、4min32S和26min49S.拟环纹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单次交配.雌蛛具同类相食习性,交配前和交配后雌蛛同类相食率依次为9.28%和16.18%.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采自重庆江津区的卵形蛛科弱斑蛛属一新种:周家岩弱斑蛛Ischnothyreus zhoujiayan TongLi,sp.nov.新种雄性螯肢具突起,与分布于安徽的鞭形弱斑蛛I.flagellichelis Xu,1989及分布在海南的镰形弱斑蛛I.falcatus TongLi,2008相似,但是该种螯肢突起呈分叉状,与雌性生殖区具较大的钟形的交媾腔等可相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触形大疣蛛是中国中东部唯数不多的广布性的地穴型原蛛。对触形大疣蛛地理区系演化进行研究,旨在探明其时空演化规律,核实或细化学界的某些观点。作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采用形态特征比值的定量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该蛛26个样点间演化关系的支序图,分析表明:触形大疣蛛种系源自于泥盆纪前东南盆地西北侧西南至东北向短暂相融形成的弧形海湾的多个侵入点,同时,伴随地质构造运动出现的种间分化是发生于这段时期的主要事件;结合近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1亿年前的有尾蜘蛛,推测该蛛来源于西南方向的可能性更大些;随着浙闽地区的抬升使保留于"湘赣岛海"的种系逐渐由西向东渗入,因第三纪地质气候变迁归于平缓,便出现了江西境内的适应性辐射演化;第四纪冰期后,泛江西区域的触形大疣蛛种系进入到深度分化和种群细分阶段。由于线粒体标记被广泛用于种内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等各类研宄中。为进一步核实和细化该地理演化路径或明确其与地质地层发育的关系,作者拟采用线粒体标记等对更多样点的触形大疣蛛样本的遗传分化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期待更真实的种群细分,以破解其演化历程。在综述其相关的研究背景后,作者认为该蛛作为该区域地球地质等中长期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或许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前两作者于1982年6—7日间在安徽黄山和九华山采到一种跳蛛,经鉴定,为我国一新纪录种——弗氏巢跳蛛Viciria Vlijmi proszynski,1977。迄今笔者仅见到此种雄蛛触肢器的腹面图,而其详细鉴别特征及雌蛛外雌器均未见有记载,故描述如下,以供参考。雌蛛体长9.3—11.1毫米。体长9.2毫米的标本测量如下:头胸部(长×宽)4.37×3.58毫米,腹部4.82×2.47毫米。眼区长不到头胸部长之半(1.80∶4.37毫米),眼区长小于宽(1.80∶2.30毫米)。第二行眼小,约位于第一,三行眼的中间。各眼周围有黑圈,第三行  相似文献   

12.
直观的观察雷氏大疣蛛毒素促进神经胶质瘤U87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首先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合适的雷氏大疣蛛毒素浓度处理U87细胞,再用该浓度毒素处理U87细胞不同时间;用100pg/m L的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48 h诱导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凋亡,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Gimsa染色法,吖啶橙/嗅化乙锭(AO/EB)双重荧光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法,从最直观的形态学上观察雷氏大疣蛛毒素促进神经胶质瘤U87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实验组的细胞出现很明显的凋亡小体,细胞膜不会破裂,细胞质不会流出,细胞核含有固缩核片段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上的特征。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后的形态学的变化,基本包括了细胞凋亡的主要的形态学特征。说明雷氏大疣蛛毒素是通过促进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阿尔金山的5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叶表面和叶尖进行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中肋粗壮,达于叶尖并突出成细长毛尖,叶腹面的分叉疣多呈马蹄形,严密地覆盖在叶表面,疣上具粗糙纹饰,叶背面具不规则乳突,排列疏松;尖叶大帽藓(E.rhaptocarpa Schwgr.)叶先端急尖,中肋粗壮,具长毛尖,疣的中下部两两相连,形成分叉疣,疣表面具纵向纹饰;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Müll.Hal.)中肋突出叶尖形成透明毛状长尖,毛尖细胞长,疣在基部分叉丛生;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Mitt.)先端钝或急尖,无毛尖,中肋达于叶尖下终止,叶背腹表面疣疏松,空隙大,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先端圆钝,中肋在叶先端前消失,疣粗糙,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具粘液.5种植物叶片的背、腹面具不同的分叉粗疣,疣的大小、形态、着生位置、疣上的纹饰各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可作为大帽藓属属下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听毛在不同蜘蛛类群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数量分布等特征,是蜘蛛形态分类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弱蛛科、泰莱蛛科、幽灵蛛科、蟹蛛科和球蛛科共5个科32种蜘蛛体表的听毛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听毛在不同蜘蛛类群中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等特征,结果显示:听毛在不同蜘蛛种类中其形态非常相似,丝状,细长,与体表几乎垂直着生;泰莱蛛、蟹蛛和球蛛的听毛在步足的跗节、后跗节和胫节均有分布,而幽灵蛛和弱蛛的听毛仅分布在步足的后跗节和胫节,蟹蛛的听毛数量最多,具集群分布的特点,且各节分页的数量变化大于其他蜘蛛种类.蜘蛛听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可能与遗传、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皿蛛科徽蛛亚科的翘首蛛属Walckenacria我国迄今只记载1种(W. antica),笔者在整理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蜘蛛标本中,发现该属一个种,经鉴定认为是新种,现记述如下: 双头翘首蛛 Walckenacri aanceps sp. nov. (图1—9) 正模:♂,配摸♀,副模:4♀♀、3♀♀亚成蛛,6♂♂、1♂亚成蛛。(牯牛降南坡,1984.7.20—21,徐亚君、汪林采)。雄蛛体长3.04—3.76毫米。头胸部长椭圆形,黄褐色。头部高隆并分叶,上叶向前上方翘突;下叶顶部中央微凹,其两侧披一撮须状黑毛。在上下叶间的凹沟下部有一向后突的小疣。8眼两列均强后凹,前、后中眼均着生于上叶上。中眼域近方形。前中眼较大,黑色;余  相似文献   

16.
探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处理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测定毒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拒染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变化。MTS法、倒置显微镜和台盼蓝拒染均得到低浓度的蜘蛛毒素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数量增加;中浓度的毒素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不多;高浓度的蜘蛛毒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雷氏大疣蛛毒素低浓度促进细胞生长,高浓度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2年6月在安徽黄山地区采集到一种罕见蟹蛛。经鉴定,应隶属于瘤蟹蛛属。Phrynarachne Thorell,1870。由于其体形特征和外雌器结构特异,与已报道的种类有显著不同,故认为是一新种,拟定名为黄山瘤蟹蛛Phrynarachne huangshanensis sp.nov.记述如下: 雌蛛:体全长9毫米,头胸部长4.2毫米,宽4.2毫米,腹部长5.5毫米,宽6毫米。头胸部长宽相等。背甲褐色。前眼列较短,强后凹,前侧眼略大于前中眼;后眼列较长,微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镜检采自安徽省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蜘蛛标本时,发现平腹蛛科单蛛属一新种,今报道如下: 齿单蛛,新种Haplodrassus dentaus sp.nov 正模,配模,牯牛降自然保护区,1983年7月8日,徐亚君、汪林采。海拔900M。雄蛛体长4.20mm。头胸部(长×宽)1.95×1.58mm,腹部(长×宽)2.26×0.97mm。头胸部梨形,红棕色,中部稍隆起。额低。8眼2列,日色。后眼列略长于前眼列。前眼列从前面观前凹(下凹),后眼列稍前凹。后中眼较大,位置略斜。各眼和眼间距测量如下:A  相似文献   

19.
在南靖和溪亚热带雨林中分布有数种大蚊,美刺亮大蚊(Limonia (Euglochina) sp.)是雨林中唯一观察到在圆蛛科蜘蛛网上栖息的大蚊.因此我们对美刺亮大蚊和圆蛛科蜘蛛在蜘蛛网上的同现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借助扫描电镜技术,在比较了其他大蚊、蜘蛛等节肢动物前跗节超微结构的基础上,对美刺亮大蚊栖息于蜘蛛网行为学的形态学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文中也对美刺亮大蚊的聚集行为与雨林温湿度的关系进行了记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采自安徽含山熔洞的伪克钩虾属一新种,含山伪克钩虾Pseudocrangonyx hanshansis sp, nov.,新种与近缘种亚洲伪克钩虾p, asiaticu。之不同在于。第一尾足内肢短于柄部,内缘具2枚长粗利,第三尾足外肢第1节较柄部长3倍,端节很小,约为第1节的1/6;尾节板左右两叶,每叶具2枚端刺,外侧稍长;第二触角柄部之末节长于次末节,约与鞭节等长,腹部侧板2之下缘具1利,偶2利,侧板3之下缘具2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