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筛选出黄芩具有解热抗炎作用的有效组分,采用苯酚和干酵母致热法制造大白鼠发热模型,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制造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观察黄芩及黄芩苷类、黄芩苷元类、多糖及黄芩高低剂量组对大鼠发热模型、小鼠炎性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对干酵母、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等.结果表明,黄芩及其有效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抗炎作用,有防止体温升高和消除炎症的作用,其中尤以黄芩高剂量组、黄芩苷类和黄芩苷元类最为明显,黄芩多糖组分无显著性作用,黄芩及其有效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具有很好的解热、抗炎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与组分间的差异和剂量的大小有关,且随剂量升高,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柴芩解热颗粒对脂多糖(LPS)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精氨酸加压素(AV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蒸馏水)、模型对照组(LPS造模+灌胃蒸馏水)、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组(LPS造模+灌胃3.6 g/kg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柴芩解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LPS造模+灌胃2.1 g/kg、1.05 g/kg、0.525 g/kg柴芩解热颗粒),每组10只.直肠测温确定各组大鼠温度变化;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ɑ、IL-1β水平;处死大鼠,取下丘脑,检测PGE2、AVP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柴芩解热颗粒高剂量组有显著的解热效果(P<0.01).柴芩解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NF-ɑ、IL-1β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柴芩解热颗粒低剂量组可降低大鼠下丘脑...  相似文献   

3.
为对岗梅感冒灵颗粒流浸膏进行药效学研究,采用药理学模型对岗梅感冒灵颗粒流浸膏进行小鼠毒性、大鼠解热、小鼠抗炎、镇痛等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岗梅感冒灵颗粒流浸膏毒性小,可抑制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显著提高热刺激痛阈值,使扭体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研究表明岗梅感冒灵颗粒流浸膏毒性低,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是一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对高热症SD大鼠模型的退热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不一样的脂多糖(5、10、20、40、60、80μg/kg),对各组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记录,采用LPS最适宜的剂量建立脂多糖(LPS)大鼠发热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及大承气汤5、2.5、1.25 mL/kg组。对大鼠药物处理后每隔30 min测量一次体温,连续记录6 h,观察各组用药后体温变化,记录各自变化温度值,对退热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各剂量组退热作用均明显提升(P0.05),对LPS作用下的大鼠发热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大承气汤对LPS作用下的发热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而且呈现出剂量依赖型。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石膏粳米汤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炎症因子、核因子(NF)-κBp65、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正常对照组10只,余40只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4 h后随机分4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1 g·kg~(-1))、石膏粳米汤组(7.83 g·kg~(-1))、石膏组(17.62 g·kg~(-1))。造模后每1 h测量1次大鼠肛温,共10次;计算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最大体温上升高度(ΔTmax)、6 h体温反应指数(TRI6);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NF-κBp65、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是给药后4~6 h内,阿司匹林、石膏粳米汤、石膏水煎液均能抑制发热大鼠体温升高,石膏粳米汤和石膏水煎液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6 h,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石膏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1、P0.01);三组下丘脑NF-κBp65蛋白、COX-2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1、P0.01)。说明石膏粳米汤可改善发热大鼠炎症,其发挥解热抗炎机制可能涉及抑制下丘脑NF-κBp65蛋白、COX-2 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胆木浸膏片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胆木浸膏片的消炎功效 ,用毛细血管通透性、耳肿胀、跖肿胀、慢性肉芽肿、解热等方法对胆木浸膏片进行了药理研究 ,结果表明 :胆木浸膏片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形成和棉球性慢性肉芽组织增生 ,对伤寒Vi多糖菌苗所致的家兔双高峰体温升高有解热作用 .提示胆木浸膏片是一种多环节作用的抗炎药 .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开展柏薏颗粒的初步药效学研究,探究其作用机制.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柏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非布司他阳性对照组,采用氧嗪酸钾灌胃给药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连续给药治疗14 d,每天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尿酸(SUA)、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中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柏薏颗粒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UA水平、肝脏XOD活性及GLUT9蛋白表达,并上调OAT1蛋白表达,且高剂量组与非布司他作用相当(P>0.05);柏薏颗粒组与空白组大鼠血清中Cr和BUN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柏薏颗粒无肾损伤;柏薏颗粒具有明显的降血尿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XOD活性和肾脏GLUT9蛋白表达,并上调OAT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提取温度对柴胡水提取液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致大鼠发热模型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分别研究了60℃和100℃时提取制备的柴胡水提取液的药效作用。结果 1)60℃和100℃提取时所得的柴胡水提取液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中60℃条件制备的柴胡水提取液(B液),在造模后4 h和5 h体温降幅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且解热作用稳定持久;而100℃时所得的柴胡药液(A液)解热作用较差。2)两种制备方法所得的柴胡水提取液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耳廓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60℃时柴胡提取液B的抗炎作用好于100℃时柴胡提取液A的抗炎作用,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60℃时柴胡提取液解热效果更佳,提取温度对柴胡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和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l,CRF-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和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用番泻叶灌胃结合束缚应激法复制D-IBS大鼠模型;采用直肠扩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价大鼠的内脏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大鼠脑中CRF、CRF-R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WR评分为3的注水量明显降低(P<0.01),脑中CRF、CRF-R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湿颗粒中、高剂量组、得舒特组AWR评分为3的注水量明显升高(P<0.01),脑中CRF、CRF-R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健脾化湿颗粒中、高剂量组可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CRF及CRF-R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强心颗粒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利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观察强心颗粒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大鼠两次冰水刺激,期间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08 mL/100 g,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强心颗粒低剂量21.5 g/kg、中剂量43 g/kg、高剂量86 g/kg组均能加快小鼠血流速度,改善血流状态,改善小鼠微循环障碍;强心颗粒中剂量30 g/kg、高剂量60 g/kg组能明显降低大鼠高、中、低切状态下的血黏度,其中高剂量组能降低红细胞压积,中剂量组能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强心颗粒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博来霉素和内毒素诱导ICR、C57BL/6两个品系小鼠的肺纤维化程度,从而建立合适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方法 分别将ICR、C57BL/6两个品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内毒素组。博来霉素组向气管注射博来霉素(5 mg/kg体质量),内毒素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40 EU/kg体质量),对照组气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个品系的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内毒素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各处死8只,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量小鼠肺系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品系的博来霉素组和内毒素组的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C57BL/6小鼠对博来霉素和内毒素更敏感。博来霉素、内毒素均能够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运用内毒素吸附柱,对比格犬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吸附作用,探讨其在犬体内吸附内毒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静脉输注LPS(内毒素)复制犬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血液灌流机配合内毒素吸附柱进行灌流吸附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含内毒素吸附剂的空柱。分别选取多个时间点,采血测定犬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内毒素含量。结果安全性检测:治疗组犬的体温持续下降,对照组犬的体温先升后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犬体温在灌流吸附90 min、120 min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犬在心率、血常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电解质含量、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补体C3浓度及纤维蛋白酶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吸附效率检测:测定内毒素过滤柱灌流吸附60 min、90 min1、20 min三个时间段内毒素含量,治疗组犬血清中内毒素降低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毒素吸附柱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具有吸附血清中内毒素的作用,可降低血清中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中致敏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去除手段,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的致敏物质,同时考察超滤工艺对刺五加注射液大分子物质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被检测的3个厂家的刺五加注射液中致敏物质均在规定限度内,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分子量为10000 D的超滤膜能够显著截留刺五加注射液中的致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腑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CKD)模型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CKD进展的机理。方法应用5/6肾切除法构建CKD大鼠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腑泄浊组(高、中、低剂量),药用炭组,每组20只,从模型建立后开始灌肠,疗程4周,第4周末检测血清肌酐,血硫酸吲哚酚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CKD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通腑泄浊组与CKD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通腑泄浊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通腑泄浊各剂量组和药用炭组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比药用炭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腑泄浊法具有一定的保护肾脏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降低大鼠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新型显色基质法鲎试验(NCLA)测定41例肺部革兰阴性(G^-)细菌感染患者)G组);32例肺部非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患者(非G组);42例无细菌感染的肺病患者(无感染组)的血浆内毒素浓度、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G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非G组及无感染组(P均〈0.01)。提示新型显色基质法鲎试验有助于肺部G细菌感染作出快速,灵敏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对6 种即发活性干酵母:马利干酵母、梅山酵母王、梅山干酵母、燕牌干酵母、丹宝利牌干酵母和燕山牌即发干酵母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酵母的耐盐性和耐糖性均不相同;通过对糖盐交互作用的分析得知,不同干酵母对配料中所用糖和盐的比例有不同的要求,马利干酵母的耐盐性最好,梅山酵母王的耐糖性最好,马利干酵母对糖盐交互作用的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家兔注射兔瘟疫苗后对细菌内毒素发热灵敏度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家兔注射兔疫苗后对细菌内毒素发热灵敏度未见明显影响。但家兔注射免疫瘟疫苗后有一升温过程,可持续5天,无合格证的家兔,对细菌内毒素发热的灵敏度个体差异很大,可影响药品热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酵母对锗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eO2为锗源,用微生物学方法,对3属7株酵母富集锗的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酵母对锗有较强的耐受力,并能将锗吸收到细胞内部,而不是吸附与滞留于细胞壁表面,这种吸收是一种主动吸收作用,受诸因素的直接影响。含锗酵母营养丰富,有生物活性,比对照酵母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计量学的影响,探讨补肾壮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3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补肾壮骨颗粒高低剂量组、仙灵骨葆阳性对照组。各组大鼠上午均灌胃给予维甲酸2周,造模同时下午按上述剂量灌胃给予受试药3周,末次给药后晚上禁食,次日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动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后取左右胫骨,并去掉附着的软组织,放入10%福尔马林中固定,移入10%EDTA溶液中脱钙,再转入酒精内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并行H-E染色。在光镜10×10倍视野下应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胫骨上段松质骨的骨组织作静态测量并计算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取切片中心部的五个视野测量并取其平均数),观察胫骨上段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胫骨近端骨松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及厚度减少,骨小梁数量及分离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补肾壮骨颗粒组胫骨近端骨松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及厚度增加,骨小梁数量及分离度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壮骨颗粒能减少维甲酸通过激活破骨细胞所引起的骨丢失,改善骨小梁的形态,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在空间学习记忆时突触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后停止训练,分别停止3、7及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突触素的表达较强,免疫反应产物叶点状颗粒,在下丘脑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少,中部较多。在背侧丘脑颗粒大小比较一致,发布较均匀。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的突触素颗粒大小都较均匀,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突触素的表达也未见减弱。结论:提示空间学习记忆可能未导致下丘脑、背侧丘脑区突触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