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培养方法在植物内生和根际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磊  宋未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2):140-145
植物内生和根际细菌中的一部分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生长,是植物促生细菌的主要成员,由于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人们关注.以非培养(culture-independent)方法对植物内生和根际细菌进行研究已成为植物促生细菌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文中评述了非培养方法的优势特点,在植物内生和根际细菌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及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类黄酮是植物产生于不同部位的一大类次生代谢小分子,在植物各器官履行多种生理功能;对人类健康有广泛的药理和有益作用,包括抗氧化活性、自由基清除能力、预防冠心病、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炎和抗癌活性,已获得医药及保健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类黄酮还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脂肪酸、粘肽层、核酸与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抑制细菌金属酶活性等,发挥抗菌抑菌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可阻止细菌粘附到宿主受体,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不仅选择性地针对细菌细胞,也抑制毒性因子以及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威胁;一些植物类黄酮能明显逆转抗生素的抗药性,提高其药效;开发和应用类黄酮药物,对抗生素耐药感染可能是一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植物根际细菌的促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是指生活在植物根系土壤的一类可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的益生菌类。人们对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促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PGPR制剂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根围(rhizosphere)存在着一类有益的自生细菌,它们通过各种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抑制植物病原物繁殖并促进植物生长。近年来,对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的生理效应、作用机制、制剂产品和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PGPR制剂的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目前,新型PGPR制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是微生物制剂的一个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植物的生理代谢特性和环境适应性,植物修复是空气甲醛清除最为节能环保和有效的方法。对大量室内观赏植物、部分小型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及基因改造植物的甲醛清除作用的调查研究可知,植物对甲醛的清除过程涉及甲醛的吸收、转运和代谢3个阶段,植物通过叶片(主要是气孔、保卫细胞、叶表角质膜扩散)和根毛吸收甲醛,植物吸收的甲醛大部分在吸收部位的组织细胞中代谢,小部分转运至根际或者从根部转运至叶,植物代谢甲醛的途径主要为卡尔文循环、C1代谢和乙醛酸代谢,不同代谢途径的作用和特点不同。基于此,关于空气甲醛污染进行植物修复的进一步研究提出3点建议:(1)开发甲醛清除能力强的植物种类;(2)探索植物代谢甲醛的新途径;(3)深入分析甲醛代谢对植物正常光合作用及生物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近年来,有关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日趋增加,并且已经成为当前植物微生物学科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挑战性领域.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发展态势:非培养方法的应用以及对植物内生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显现出一定的"和谐联合"关系的认识. 植物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具有广泛的有益生物学作用,预示着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文中对此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细菌定殖于健康植物体内,与寄主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和谐联合关系,对寄主植物具有防病、促生、固氮和生物修复等生物学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植物内生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增强了内生细菌的生防潜能和综合防治效果。笔者从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与寄主植物的互作等方面概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着重探讨了内生细菌的植物修复能力和内生细菌在农林业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蒜具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价值。大蒜素是大蒜的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表明,大蒜素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均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被称为"天然广谱植物杀菌素"。本文简述了大蒜素的形成、保健功能、杀菌机理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9.
与植物联合的细菌生物膜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保持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体表面,处在一种具有结构的生物膜生态系统中,而不是自由游动状态.与植物联合的细菌在植物组织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是它们有效定殖和发挥促生作用的前提,与植物联合的细菌生物膜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微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文中系统介绍了与植物相联合的细菌生物膜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基质组成成分,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超疏水材料因其特殊的润湿性被广泛用作抑菌材料,许多研究认为超疏水材料与细菌溶液间的空气膜是其抑菌的关键因素,但鲜有研究能直接证明空气对细菌黏附的影响.本文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和分子自组装方法,在钛箔表面制备了超亲水的二氧化钛纳米孔柱阵列(NPA)和超疏水的NPA.通过超声去除超疏水NPA固-液界面的空气膜,对比研究细菌在超疏水样品有无超声情况下的黏附,其中细菌黏附应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疏水NPA相对于超亲水NPA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效果;肉眼可见的空气膜在局部区域内,可明显阻碍细菌的黏附,从而影响细菌在超疏水材料表面的分布;但从黏附细菌的整体数量对比,超疏水NPA固-液界面的空气膜对细菌的黏附数量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超疏水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菌易在常规的实验漂洗过程中脱离材料,这提示了在考察超疏水材料的抑菌性能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自清洁作用对其抑菌性能表征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抑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砂生槐是西藏南河谷地带分布极广的一种多年七豆科灌木.为青藏高原持有植物种,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植物资源.我们首次从砂生槐种子中提取中物碱.用K—B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用MTT法测定生物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砂生槐种子总生物碱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繁殖的活性.对SPC-A-1和GLC-82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这一发现为开发砂生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藏药雪灵芝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藏药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雪灵芝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杆菌等9种菌显示程度不同的抑菌作用.雪灵芝水提物除对痢疾杆菌没有抑菌作用外,对其余8种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对梭状杆菌、痢疾杆菌、膨大芽孢杆菌没有作用,对其余6种菌均有抑制作用.说明雪灵芝水提物的体外抑菌效果比醇提物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冬凌草及其同种不同分类群植物,在河南省广泛的分布于各大山区,它们的叶中均含有多种四环二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证明:这些植物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抗肿瘤能力,可以做为冬凌草的新药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管线运输已成为油气运输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长输管线的建设施工,但是在管道非开挖工程如盾构、顶管、HDD,仅靠钻探对地质结构的判断是不够的,对断层、变异岩体必须依靠准确精细的物探。本文对现在国内外管线施工中常用工程物探手段进行简要论述。着重论述浅层地震法、电阻率法、地质雷达的综合运用。但是由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局限性,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多种物探手段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以期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解释,为管线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联苯苄唑液的抑菌效果及组方的科学合理性,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方法用11种88株临床常见的标准菌株,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的药基法,同单方联苯苄唑和达克宁霜的MIC体外抑菌试验对比研究.结果复方联苯苄唑液对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须癣菌、疣状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犬小孢子菌的MIC均小于单方联苯苄唑及迭克宁.结论复方联苯苄唑液的组方科学合理,各组份有协同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6.
4种百合科植物抑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琼脂平板扩散法 ,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 4种百合科常见食用植物对G-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G+金黄色葡萄球的生长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 4种植物对 3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但有明显差异 ,抑菌效果与植物提取液的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辽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入研究探讨了辽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几种稀土铈羧酸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得到了它们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几种稀土铈的羧酸配合物对几种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配合物比相应的二配位体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而小于相应的单配体羧酸。  相似文献   

19.
石油开发对黄土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降低石油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分析石油开发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对土地利用、动植物、植被和景观生态因子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方法,土壤生态因子采用类比工程监测和USLE模型预测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石油开发的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3个阶段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土壤、动植物、植被和景观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和工程类型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尤其是生物措施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把石油开发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几种新型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测得了它们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结果表明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对几种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配合物比相应配体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