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班级环境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江光荣编制的班级环境问卷、Raine的主动与反应攻击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40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班级环境、自尊与主动和反应攻击呈显著相关;班级环境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青少年网络欺负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50名初中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母亲拒绝与抑郁情绪、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分别都与抑郁情绪、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父母情感温暖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抑郁情绪在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不仅直接作用于网络欺负,而且可以通过抑郁情绪间接作用于网络欺负。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班主任队伍的体育素养和班级体育活动开展行为为研究对象,针对班主任对初中生体育参与行为影响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班主任体育素养对初中生体育参与行为影响的实际情况。研究表明:班主任的体育素养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开展班级体育活动频率、阳光体育活动效果的等影响很大,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力也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还提出了班主任体育素养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施健 《科技信息》2010,(32):I0187-I0187
班级文化能使个人与班级“共同成长”。立体的环境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而赏识教育能培养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形成一致的健康的价值观。结合学生对自我的规划,并开展多种合作互助,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主体作用,使班级文化建设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反刍思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中学4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关系,检验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等维度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β=0.0371,t=2.2023,P<0.05;β=0.0265,t=2.2473,P<0.05;β=0.0307,t=2.9403,P<0.01;β=-0.0172,t=-2.0471,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等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父亲情感温暖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中症状反刍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其中,特质反刍思维在母亲过度保护与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85%,在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与欺凌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特质反刍思维进一步影响初中生欺凌...  相似文献   

6.
欺负行为是指儿童之间的一种以强凌弱的故意伤害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行为双方的力量不对等性、故意性和伤害性。已有的研究表明:校园欺负行为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我国陈世平翻译并修订的Smith版儿童欺负行为问卷对贵阳市55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结论: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普遍存在且比例还相当高;欺负行为年龄差异不显著,随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流动儿童受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而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欺负行为发生在同班同学的可能性最大;欺负行为的发生地点与国外研究相似,发生地点最多的是操场,其次是学校其他地方,走廊和教室。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模式,导致了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管理班并存的现状。由此带来的班级管理的问题主要有: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教学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偏狭;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漏洞等。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有:加强行政班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班实行班级管理全员负责;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且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的行为。对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校园的教育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流动儿童为被试,初步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群体中欺负与受欺负现象较为频繁;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差异,受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流动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关系;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欺负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的欺负行为是图书馆事业管理中的负面行为。以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典型现象为例,分析了图书馆欺负行为的动因,并提出一些消除欺负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中学生欺负行为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自编问卷对贵阳市九所中学的7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阳市中学生存在欺负现象,欺负行为卷入人数比例达到64.7%;t检验表明,被欺负和欺负各维度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方差分析表明,中学生欺负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行学分制以后,行政班级淡化,以班级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文体活动相应减少,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将更多地在寝室中进行,寝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加强寝室团队精神建设尤为必要,将引领大学生参与集体建设与活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并有可能发展为校园暴力,它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危害性.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同伴因素及学校因素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校园欺负行为产生的社会因素.针对此这些因素采取措施能够对校园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3.
我当班主任已经一段时间了,在班级里总会发现几个特殊的学生,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事生非去攻击同学。以前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治呢?通过我的思考、实践,找到了矫治攻击性行为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共情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共情量表对55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探讨共情在初中生羞怯和亲社会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羞怯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共情与羞怯显著正相关;2)共情对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可以调节羞怯对女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在男初中生中,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加强对羞怯初中生尤其是男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悦 《科技资讯》2014,12(16):175-175
80后班级导师和90后学生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80后班级导师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并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强大的行为感染力;90后学生挫折应对力相对较差,缺乏磨练和吃苦的精神,学习的动力不足。本文针对80后班级导师根据90后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从而构建有效机制,促进班级导师制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6.
体育意识反映了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认识程度,它不仅影响学生日常训练效果,更影响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以及体育教学整体质量。中学生正处于体育意识培养和体育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提高体育意识,加强体育训练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但是从目前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发展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基于此,本文从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分析入手,对体育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原初的,就拥有吸引阅读者参与创造的美感空间。教学中,若能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素质作为出发点来组织课程,就极易促使他们对教学情境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精进意识其必然指归,就是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27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疏离感和自我伤害行为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初中生的疏离感在年级、组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疏离感与自我伤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初中生的疏离感教育,减少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从而提升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选择了排球运动员为对象,探究教练员领导行为和激励氛围如何通过归属感将外部激励内化,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行为倾向.结论表明:排球教练员的民主、社会支持、训练指导和正面反馈对任务导向型激励氛围作用明显,而角色认同对激励氛围内化的作用最为显著,激励内化归属感有效预测运动员积极行为取向.排球教练员训练指导、正面反馈和社会支持行为是预测运动员积极行为取向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和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山东、重庆两地的735名初中生进行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拖延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城镇高于农村;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源地差异不显著;拖延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生源地会影响初中生的拖延行为,但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三个维度对初中生拖延行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