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并以白藜芦醇苷的提取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对微波辅助提取法(MAE)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HPLC法的色谱分析条件为:ODS-C18色谱柱(长度×直径为200 mm×4.6 mm),以40%(体积分数)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03 nm。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00 g虎杖粗粉(2-3 mm)浸泡2 h,用7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提取2次,料液比为1-8,在功率650 W下微波辐射100 s,白藜芦醇苷的提取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过程中植保素积累与活性氧调控规律开展研究。选取7月龄的红地球葡萄叶片,鉴定并分离霜霉病菌对离体的葡萄叶片在20℃黑暗条件下进行侵染处理。HPLC法分析侵染时间与白藜芦醇的含量的时效关系,检测侵染后细胞活性氧积累时效关系,分析茋类物质合成途径限速酶基因的表达时效关系,最后通过助氧化剂及抗氧化剂的正反验证来确定霜霉菌对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规律。结果表明,霜霉菌侵染离体葡萄叶片活性氧与白藜芦醇积累呈现时效关系的顺序性,活性氧水平24 h时达到最高,白藜芦醇叶鲜重含量72 h达到最高(59.46μg/g);侵染过程中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下相关酶STS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PAL、C4H和4CL的酶基因表达量在24 h或48 h最高;助氧化剂H_2O_2和FeCl_3前处理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增加,抗氧化剂NAC和GSH-EE前处理组白藜芦醇含量减少,提示霜霉菌诱导白藜芦醇积累与活性氧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提取与分子荧光分析技术.探索正交试验与改进单纯形试验设计相结合优化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微波提取工艺.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微波功率、乙醇溶剂浓度以及微波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改进单纯形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研究表明:结合正交试验与改进单纯形法提取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1),微波功率中高火,微波时间5min,乙醇浓度6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平均提取率为0.1515%,与单纯采用正交试验最优提取条件相比白藜芦醇的提取率提高了24.30%,有效地实现了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4.
花生中含有功能性成分白藜芦醇,对其提取条件的探究报道较少。通过条件实验,研究了用同一溶剂的不同浓度在不同温度下对花生中白藜芦醇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在75℃下,乙醇浓度为80%时,浸提3次(2h/次),提取效果最佳;通过回收率实验,表明实验方法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5.
以3个国家良种金银花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其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金花期取样,研究良种金银花不同发育程度花蕾内部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良种金银花花蕾百针鲜重以大白期最高,亚特、亚特红、亚特立本分别为9.68 g、6.69 g和9.86 g;三个品种折干率在三青期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在大白期最大;亚特和亚特立本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降低,以三青期最高,而亚特红木犀草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绿原酸到银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品种间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以亚特红最低,在三青期分别为4.22%和0.16%,亚特和亚特立本差异不明显;挥发油的含量则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变化相反,随着花蕾的发育进程而逐渐升高,到金花期达到最高。三个品种之间以亚特红挥发油含量最高,在金花期达到1.40%,亚特和亚特立本之间差异不明显。综合比较产量、活性成分以及产后初加工,确定亚特良种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期为二白期。  相似文献   

6.
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HPLC法,以白藜芦醇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HPLC法的色谱分析条件为:YWG-ODS色谱柱(长×直径为250 mm×4.6 mm,粒径为5 μm),以ψ甲醇:ψ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303nm.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液固比为14:1,在50℃下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从虎杖中提取的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可达0.301%.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层析色谱法从两种藜芦即黒紫藜芦(Veratrum japonicum)和藜芦(Veratrum nigrum L.)中分离得到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中虎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结合HPLC-UV法,比较了两种藜芦生品与醋制品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两种藜芦经醋制后,虎杖苷含量降低,白藜芦醇含量升高,并且两种藜芦中白藜芦醇含量差异不大,但藜芦中虎杖苷含量明显高于黑紫藜芦.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细胞工程开发虎杖悬浮细胞培养、积累白藜芦醇,必须探索虎杖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条件.以灭菌虎杖茎段、叶片、茎尖等为外植体,探讨9种激素组合在琼脂和珍珠岩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出愈时间、出愈率、在继代培养中分化状况和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岩作为支撑物,诱导的愈伤组织比琼脂好;含有NAA或KT的培养基,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在继代中均可分化;①号培养基(MS+2,4-D 4.0 mg/L+6-BA 2.0mg/L+3%蔗糖)对幼叶、茎段和茎尖等都有出愈时间早、出愈率高和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松散,适宜于悬浮细胞的培养;愈伤组织白藜芦醇的含量与其外植体来源呈正相关,其中,由幼茎形成的愈伤组织白藜芦醇舍量(鲜重)最高,达到160 μg/g.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条件,以白藜芦醇浸提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且为非线性关系;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8 h,料液比1 g/6 mL;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为75 mg/kg。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酶法优选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芽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复合处理从花生芽中提取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的酶解温度、酶添加量、p H值、酶解时间和超声波对样品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料液比等8个因素对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最优提取工艺为花生芽粉为1.000g,酶解温度为60℃,酶添加量为0.2g,p H值为4.8,酶解时间为2.0h,超声波处理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花生芽中白藜芦醇的最大提取量为7.39mg/g,比传统的乙醇回流法提高了大约4.6倍。  相似文献   

11.
油细胞为一种异形细胞,属于分泌组织之一,通常存在于一些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为樟科植物解剖学特征之一.关于该科植物的油细胞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本次实验通过透明处理,观察马木姜子油细胞在根、茎、叶和果实中的分布和结构情况.木姜子(Litsea)植物是油细胞的原料植物,马木姜子在文山分布广泛,因此研究马木姜子油细胞的分布及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厦门40年生辣木植物各器官发育过程中的热值和灰分质量分数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辣木各器官的灰分质量分数在3.50%~17.52%之间,干重热值在15.00~26.32k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17.65~27.28kJ/g之间.各器官平均灰分质量分数的高低顺序是叶〉根〉果〉枝〉花〉种子,平均干重热值是种子〉花〉叶〉果〉枝〉根,平均去灰分热值是种子〉叶〉花〉果〉枝〉根;2)随着器官发育,灰分质量分数下降,但叶片例外,老叶为最高.干重热值是粗根〉细根,幼枝〉多年生枝〉二年生枝,幼叶〉成熟叶〉老叶,花蕾〉花朵,果实则随其发育而增加.去灰分热值变化有所不同,随叶片发育而升高,两种热值都是细根最低,种子最高;3)果实发育中的干重热值与灰分质量分数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根、叶器官中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枝和花中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灰白毛莓、苍耳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倍稀释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鸡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种,对灰白毛莓、苍耳植株的不同器官和两者不同器官的配伍制剂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灰白毛莓茎对6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广;灰白毛莓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灰白毛莓根的抑菌范围最窄、抑菌作用最小.苍耳茎叶的抑菌范围最广,抑菌作用最强;苍耳子次之;苍耳根的抑菌范围最窄,抑菌作用最小.苍耳根 灰白毛莓茎叶、苍耳茎叶 灰白毛莓根提取液的配伍制剂对6种供试菌种的MBC≤0.25g/mL。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着重研究了花生在下针期喷施生根粉(ABT)对植株生长和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主茎生长,一级分枝数目减少;茎皮层增厚,维管束变窄;叶柄维管束增长,宽度减少,机械组织增厚;叶片表皮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变小;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增多,促进叶绿体发育.  相似文献   

15.
B_9对花生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幼苗三叶期用1000PPmB_9溶液喷施叶片.处理后,每隔二天测定茎尖、成长叶和根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主茎高度,结果表明:1.在正常情况下,花生幼苗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大小依次为:根>成长叶>茎尖;而且此酶活性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大而逐步升高.2.B_9明显提高了花生茎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对根和叶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似乎没有影响.3.B_9明显抑制花生幼苗主茎伸长.  相似文献   

16.
花生“汕油523”在盐胁迫下应激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模拟盐胁迫的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处理花生 (Arachishypogaea L.cv.Shanyou52 3) ,研究了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对花生抗氧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等渗的 Na Cl、 KCl(50 mmol/ L、 1 0 0 mmol/ L )和聚乙二醇 (PEG 6 0 0 0 ,1 6%、 2 6% )诱导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显著升高 ;低浓度 (50 mmol/ L) Na Cl胁迫可以诱导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活力升高 ;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 (CAT)活力在 PEG胁迫处理下呈显著下降趋势 ,而在 Na Cl和 KCl处理下变化不大 ,表明盐胁迫时引起花生叶片 CAT活力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渗透胁迫 .  相似文献   

17.
PP333对花生营养器官的形态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多效唑(PP333)喷施花生对植株性状、茎叶形态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333能抑制花生主茎生长,节间缩短变粗,一级分枝数目增多,茎维管束长度变短,宽度增加,叶片变短,厚度增加,叶肉栅栏组织也增厚,叶片表面细胞变小,密度增大,气孔变小,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抑制叶绿体发育.  相似文献   

18.
剑叶金鸡菊植株不同器官总黄酮和总皂甙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冷浸提取、超声波提取及索氏提取法研究了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不同器官总黄酮和总皂甙的含量.结果 表明,剑叶金鸡菊花总黄酮和总皂甙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叶的含量.超声波提取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提取效率高,在粗提中显示明显的优势,利用该方法提取剑叶金鸡菊花总黄酮含量可达24.33 mg/g...  相似文献   

19.
以花生DNA为供体,大豆为受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导入花生DNA,在受体大豆植株后代中获得了多种变异类型。为探讨外源DNA 导入技术的可靠性,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CaMVneo 用同法导入大豆。所收获的种子发芽后培养于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溶液中,其中部分植株对卡那霉素表现抗性,可继续生长发育。分株提取这些植株的DNA,以质粒DNA 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供试的14个植株中出现了13个阳性斑。实验结果证明质粒DNA 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获表达,从而间接地证实了授粉后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DNA 的技术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