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氨浸、蒸馏、酸化和结晶的工艺方案对难选的氧化铜矿类矿渣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五水硫酸铜产品,实验中探讨了氯浸的机理,研究了影响铜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液配比,得出了氨浸、蒸氨、酸化、浓缩和结晶等过程的工艺条件,为从难选氧化铜类矿石及其废渣中回收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基本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从铜镉渣中析出铜锌镉的氧化氨浸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氨浸工艺浸出率较低现状,采用氧化氨浸工艺浸出回收铜镉渣中的镉、锌和铜.为了确定氧化氨浸工艺的最佳浸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镉渣氧化氨浸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7 mol/L,铵离子浓度5.0 mol/L和(NH4)2S2O8浓度30 g/L、液固比6∶1的条件下,镉、铜的浸出率达到99%,同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6%,浸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氨浸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讯     
由省明矾石综合利用研究所和瑞安华侨电瓷开关厂共同研制的明矾石氨浸渣制釉面砖中试项目,经过二年多时间努力,已形成年产十万平方米釉面砖生产能力,省科委于去年11月在温州通过了鉴定。氨浸渣是明矾石以简易氨浸法工艺经过焙烧脱水、破碎氨浸制取钾氮肥后遗留的含Al_2O_3余渣。它是一种很好的精陶原料。氨浸渣制釉面砖成功,开拓了明矾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并能有效地降低钾氮肥和釉面砖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氨浸渣釉面砖质量达到部颁标准要求:白度80—84°,吸收率18—22%,抗折强度平均为178kg/cm~2以上,耐急冷急热性能150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要总结了我国湿法炼铜的历史进程,湿法炼铜的工艺,以及湿法炼铜给铜工业带来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各种湿法炼铜浸出方法,包括酸浸法、氨浸法、细菌浸出法、加压浸出法以及氯化物浸出和硫酸铁浸出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碱性氧化铜矿产氨菌浸出特性,分析了产氨菌浸矿过程对矿石的作用.将云南某矿的碱性氧化铜矿置于含菌培养液、去菌培养液和氨水等5种浸矿溶液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摇瓶浸矿实验,剖析溶液中各可能的浸矿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产氨菌产氨能力较强,尿素培养液中氨质量浓度最大达8.93 g·L-1;产氨量与细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细菌含量越高,产氨量越大;产氨菌主要通过产氨间接浸矿,此外产氨菌和其代谢产物都能直接作用于矿石,浸矿能力细菌产氨>细菌>细菌代谢产物,三者比值约为12:5:4.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大亚湾惠绿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完整的线路板厂废弃污泥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工艺,这套工艺采用酸浸和氨浸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的解决了主金属和其他金属有效分离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克服了原有工艺的缺陷,达到了理想的分离效果,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量大、回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没有二次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钼精矿的钼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焙烧—氨浸—渣碱浸工艺对某低品位钼精矿进行钼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加入能有效分解钼酸钙,提高钼的提取率.焙烧—氨浸阶段最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氨浸温度80℃,氨水过量系数1.4,碳酸钠用量467 kg/t,液固比4.浸出渣中的钼分别采用酸法(HCl)和碱法(Na2CO3+NaOH)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酸法仅可回收渣中34.92%的钼,而且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不适合实际应用;碱法(Na2CO3+NaOH)处理工艺中碳酸钠用量533 kg/t,氢氧化钠用量433 kg/t.放大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流程钼的回收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8.
研究硫代硫酸盐浸金的阴极行为及浸出机理。结果表明,在铜氨络离子存在的硫代硫酸盐溶液中,二价铜氨络离子在金粒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的一价铜氨络离子进入溶液后被氧化再生为二价铜氨络离子,后者又到金粒表面上还原。根据阳、阴极过程电化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氨性硫代硫酸盐溶液浸金的电化学-催化机理及模型,揭示了铜离子和氨在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的作用、作用条件和机理。  相似文献   

9.
湿法冶金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研究,可以揭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热变化规律、反应进行的可能性以及反应自动进行的条件。选用处理后的废旧轮胎用钢帘线,对其采用氨浸法脱除表面镀层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氨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液固比等对钢帘线表面镀层脱除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采用氨浸法处理废旧轮胎用钢帘线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氨浸法和酸浸法两方面分析了湿法炼锌工艺净化钴渣中的金属回收方法,认为传统的硫酸浸出工艺是适合湿法炼锌高钴锌渣处理的最佳方法。酸浸后锌以硫酸锌溶液的形式返回主流程,再通过氧化沉钴或中和沉钴的方法回收钴。通过试验探讨了适合锌湿法冶金高钴锌渣的浸出方法,采用MgO选择性分步沉淀,可以得到含钴约40%的钴渣和含铜约36%的铜渣,钴总计沉淀率约94%。  相似文献   

11.
温州地区科研活动开展十分活跃,1981年底又有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了鉴定,其中“明矾石氨浸渣制釉面砖”、“白云石——叶蜡石质釉面砖”、“明矾石中提取镓、钒”和“水泥蔗渣板”都已通过技术鉴定。明矾石氨浸渣制釉面砖是浙江省明矾石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它是利用简易氨浸法生产钾氯混合肥料后的余渣作为制造釉面砖的原料,这项科研的成功有利于综合利用这种废渣,并增加釉面砖的原料来源。由于它可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典型的蒸吸工艺,对蒸氨及氨吸收工艺的特点、工艺条件和设备选型进行了探讨,列出蒸氨及氨吸收工艺过程的工艺计算和设备计算。该工艺用热平衡法计算出蒸氨母液等效6.35m2,蒸汽消耗约1.8t碱。在塔板结构部分,计算了塔板的结构参数,包括气速、齿缝开度、堰上液流高度、堰上液面落差和动液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微生物浸铀机理,探讨矿石物质组成与微生物浸铀工艺的关系,对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铀赋存状态、黄铁矿等影响浸出工艺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无污染新工艺处理 含铜复杂金精矿,新工艺 的特色是 低压氨 浸出铜然 后硫代硫酸盐提取金( 无元素硫问题,副产硫酸 铵)适宜 的低 压氨预 浸工 艺条件 为:再磨 粒度 在- 0 .045 m m的占6 5 % 以上,浸 出温度120 ℃,浸 出氧压0 .5 M Pa ,氨浓度4 5 g/ L氨浸 渣可采 用常规硫 代硫盐浸金方 法方便 地提取金 研究结 果表明, 预处理阶 段铜提 取率在95 % 以 上,后 续金 浸出 中金 的浸出率及 吸附率 分别在96 % 和 99 % 以上,即 总金回收 率在95 % 以上图 5 ,表 4 ,参 9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常规浸涂硅烷膜的防护效果,采用电化学辅助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沉积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沉积电位和沉积时间等电沉积的工艺参数,借助点滴试验和E-t曲线评估了硅烷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沉积电位对AZ91D镁合金表面阴极辅助沉积硅烷膜耐蚀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优电沉积工艺参数为沉积电位-1.0 V、沉积时间15 min;随着沉积电位的负移和沉积时间的延长,硅烷膜的耐蚀能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电沉积硅烷膜对AZ91D镁合金基体的防护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浸涂硅烷膜。  相似文献   

16.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的节能、节水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的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其中节能技术包括:采用AS全负压流程,AS流程,前脱硫+水洗氨及蒸氨工艺,水洗氨及蒸氨+干法脱硫工艺,水洗氨,蒸氮,氨分解工艺等新工艺;洗涤塔采用高效新型填料及高效吸收剂,采用节能型传动设备,节水技术包括:选用节水工艺流程,选用高效换热设备及空气冷却器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氨浸废渣为原料制取钼酸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热浸镀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莹莹 《科技信息》2010,(15):237-237
金属腐蚀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危害十分严重。热浸镀是一种有效的金属表面防护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镀层质量好等优点,不仅显著提高金属材料表面的耐蚀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本文从热浸镀工艺特点、影响因素、镀层性能等方面探讨热浸镀工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氨浸法回收含砷石灰铁盐渣中锌,研究了不同浸取剂、浸取剂的组成、总氨浓度、氨水与铵盐配比、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对锌浸出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锌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以氨水和碳酸铵组成的浸取体系为浸取剂,当总氨浓度为5 mol/L,氨-铵盐摩尔浓度比为2∶3,液固比为4∶1时,锌的浸出率为56.21%.由宏观模型得出锌的浸出在温度为288~323 K内遵循"未反应核缩减"模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动力学方程为:1-2α3-(1-α)2/3=232×exp(-32245/RT)t,浸出表观活化能为32.24 kJ/mol.  相似文献   

20.
杨建军  马刚  曹瑞鹏 《科技资讯》2013,(32):87-87,89
本文介绍了浸渗工艺的基本流程,讨论了如何通过气密性试验选择适合浸渗处理的缸体的基本方法,对发动机缸体的浸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后,消除了浸渗过程中在缸体上产生的锈蚀和碱渍,最终确定了缸体浸渗工艺的基本参数和工艺方法。实现了缸体浸渗的批生产,挽救了因铸造缺陷渗漏的缸体,提高了铸追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