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论语>中与"人"相连的词"爱"、"事"、"诲"等以及与"民"相连的词"教"、"由"、"使"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人"与"民"为不同阶级代名词的词语,进而论证"人"的内涵及对"人"所实施的教育的阶级性,"有教无类"也并非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2.
荀子一方面认为人性"本始材朴",另一方面力主"性恶"。"性朴"与"性恶"非但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且从"性朴"到"性恶"存在着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性恶"是以"性朴"作为前提,"性伪合"将荀子的"性朴"与"性恶"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荀子的人性论,从"性朴"到"性恶"是荀子人性论发展的必然逻辑,"性朴"是"伪"的基础,"性恶"是"伪"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大家对修辞"比喻",在散文中的用法比较熟悉.也知道比喻又分"明喻"、"暗喻"、"借喻"等多种.那么,修辞"比喻"在近体诗中的运用如何?答案是大同小异.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小异"."小异",在近体诗词中大多用省略"比况词"--"象"、"是"、"成了"、"简直"等的方法,有时用"如"、"似"、"犹"等.  相似文献   

4.
"太阳"、"月亮"、"星星"同为天体。可是在语言中使用的情况,却有所不同。普通话中,人们常说"出太阳",但极少甚至不说"出月亮"、"出星星"。本文主要从意义和人们的认知情感来分析"太阳"、"月亮"、"星星"进入"出+X"格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始见于明代的"扯淡"一词文献习见,其中"淡"当为"诞"。"胡说"义是"扯淡"的引申义,该义来自"扯"的"闲谈"义和"诞"的"虚妄不实的言论"义。"拉"与"扯"语义相近,且有着相似的引申路径,所不同的是,"扯"已引申出"胡说"、"瞎说"义,而"拉"却没有。  相似文献   

6.
"红色精神资源"的实质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两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红色精神资源",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指南;团结协作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基石;树立"敬业"、"爱岗"、"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搞好"两课"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创新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8.
西文"知识分子"一词有俄文"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法文"intellectuel"与英文"intellectual"三大词源。国内大众话语、工具书与学术界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存在的"有较高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与"社会批判者"之间分歧的根源,从词源上来看,源于"知识分子=知识 分子"与把"intellectual"理解为"manofknowledge"(知识人)。  相似文献   

9.
古龙笔下的武侠世界中有"七种武器",可谓件件精妙、各有千秋。而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对人性"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潜意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如能有创意地运用"免费"、"虚荣"、"懒惰"、"好奇"、"恐惧"、"好胜"、"美丽"这七种"武器",那么人们几乎可以在IT商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以人为本"当前主要有四种理解。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是从政治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少数人"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全体公民",是从法律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部分公民"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类",是从人类共同利益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自然"和"物"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从工作落实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理论层面抽象的"人"范畴。应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超出其特定适应范围便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人"的误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无疑应当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学界所作的拓展性理解则是适应于特定范围、解决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论述指纹鉴定中"点"和"面"的"视野"拓展:指纹特征"点"到整个指纹"面";现场指纹的"点"与其临场留存部位及形态的"面";指纹鉴定行为的"点"到鉴定人员的"面";由区域指纹鉴定的"点"到跨域指纹鉴定的"面"。通过"视野"拓展,有效提升鉴定人员的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法成分的"中",主要表示"中间"义和"内部"义.将表示"中间"义的"中"称为"中".表示"内部"义的"中"称为"中2","中1"和"中2"的主要区别:"中1"乃指线性的两端之间或中间,因此参照项应该是两项,常与"左、右""前、后""南、北""东、西""上、下"等相对;而"中2"则指一个封闭的界限内或三维空间的内部,参照项应该是一项,常与"外""表"等相对.现结合汉语史上的使用实例,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籭""簁"与"篩"三个字之间关系,古今诸家或以为"簁"与"篩"是异体字(或古今字、正俗字),或以为"籭"与"篩"是异体字,或以为"籭"与"簁"是异体字。这种情况是杂糅古今字义造成的。我们认为"籭"与"篩"是异体字;"簁"本指筐篓一类的东西,后世借用来表示"籭"(或"篩")。  相似文献   

14.
重庆方言"得(dei)"可作方位介词表示"在"、"到"的意义,这种用法也见于中、近古时期汉语的一些书面语言."得"的介词用法并非源自"在/到"的轻音化形式,亦非由"到"或"著"的音变所致.其来源路径当是:"得"放在"给与"类动词后,因"施受同辞"引申为动词"给",然后虚化为引进对象的介词.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得"作介词又进一步用在"动词 得 处所名词"的格式中,语境促成了方位介词"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16.
"质明"的"质"训为"端始","质明"训为"黎明的开始"的观点不甚允当。"质"应当训为正,"质明"就是天正亮。"质明"不是"黎明的开始",而恰恰是黎明的"结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动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教师"传艺"应如何"导演",做到"有板有眼"、"丝丝入扣",让学生"学艺"、"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文中通过"做法"、"分析"和"例举"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整"和"弄"都表示"做、办、干、搞"的意思,在东北方言区使用广泛。文章描述了"整"和"弄"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人们使用"整"和"弄"时存在哪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了体现师生关系"人性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评价体系"客观化"的自然地理教学模式;提出借鉴CDIO教学理念,实现从传授"知识"和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和培养"能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爱教育"、"爱人"、"爱智慧"是"大爱"的内涵。分析了"爱"是教育的灵根,是道;"大爱"则是"道"中之"大道"。指出了"大爱"统领着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功能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