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1年11月中国入世前后,有关WTO的图书出版这3700种之多,但其中涉及传媒的部分甚微,以致有“传媒入世的杜撰”一说。 当初,中国入世谈判并没有将传媒单独放在开放的市场里面来谈,而是作为服务行业内的一项内容。中国政府承诺:加入WTO一年之后,书刊零售市场对外开放,国外书刊可以零售;三年后,发行批发企业外资可以进入。但实际上,目前国外资本已经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方式进入了中国,传媒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 但,中国传媒作为意识形态产业,  相似文献   

2.
新千年伊始,我便“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在此工作的老乡参观了世界头号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总部以及下属的悉尼公司(即“《镜报》、《澳洲人报》和《邮报》出版公司”,简称MATP)。 新闻集团是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所拥有的世界性传媒集团,而MATP则是默多克发家的几个公司之一,当年,默多克就是藉此资本向英美进军,进而席卷全球的。虽然目前新闻集团的生意主要在美国和英国,但其总部却仍设在这里,MATP以经营报业、出版业为主,在澳洲也算得上是一家有数的大公司,资产为10亿澳元,全年费用预算为5亿澳元左右,国内的几家“航母”型报业集团与之相比,也只能算是“小巫”的小巫了。  相似文献   

3.
在"长三角"的城市群中,宁波新闻传播史有着独具特色的内涵。首先,宁波有着悠久的新闻传播历史;其次,宁波新闻传播业的类型齐备,形式多样,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新闻出版人物;其三,宁波新闻传播史是"长三角"新闻事业发展史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风险传播是新闻传媒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传播方案上,大众传播媒介应与网络媒介联手进行风险传播。在传播策略上,大众传播媒体的风险传播要适时适度,网络媒体的风险传播要放开;新闻传媒在风险传播中的新闻价值取向必须符合价值理性,以公众关注的公共利益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兴趣为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世纪伟业中,西藏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此,首先应结合西藏实际,建立具有现代传播优势的新闻传媒整体构架,优先发展广播,重点发展网络,确立电视主流地位;其次,注重发展藏语传媒,完善“双语合璧”机制;再则,加大新闻援藏力度,培养民族新闻人才,不断进行市场化尝试,并借助青藏铁路通车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契机,努力实现西藏大众传媒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殊的新闻环境给重点新闻网站带来了各种体制和地位上的便利性和优越性,但自由竞争能力的欠缺也使其在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逐渐落伍。转企改制进程的开启意味着重点新闻网站开始逐渐脱离体制这一襁褓的保护,不得不直面市场中的残酷竞争;但与此同时,它们也获得了摆脱束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领域,它和其它社会系统之间,以及传播领域中各部类之间都有丰富复杂的联系,体现着新闻传播特有的运行规律。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宏观上把握媒体运行规律,才能更娴熟地驾驭媒体,使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媒体的基本运行规律有:传媒事业的基本面貌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传媒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传媒发展必然会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成熟;扩大媒体报道空间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中国媒体积极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8.
公开性是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内涵。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是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新闻自由是公开原则的内核和根本精神;新闻传播过程本身的公开,是新闻传播公开原则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公开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主体在非特殊情况下,应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新闻信息的来源。公开报道是公众知情权得以普遍实现的通道和基本保障;公开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源泉之一;公开是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公开性的实现,需要确立“社会公器”的新闻传媒理念;建立必要的保障制度;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讨论媒体环境实质上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新闻传播业做出的一种新的审视,它的用意和价值在于促使人们以整体的、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考个媒体各要素之间、特别是不同媒体之间以及整个新闻业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或弥补我们以往注重媒体实体、忽视媒体关系,注重传播本身、忽视环境影响的研究缺陷与不足。目的在于使媒体和整个新闻传播业获得良性发展的思路,使新闻传播业与社会系统处于一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运行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近现代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密大新闻学院校方协助中国发展新闻教育,开展中美学术交流,奖励中国杰出新闻人士和优秀报纸;密大毕业生或服务各种新闻单位,或积极创办新闻事业,抗战期间则发挥所长,以笔代枪致力宣传,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美文化传播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石油工业利用外资贷款的速度规模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从发展的角度,指出石油工业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结合技术进步的要求,阐明了石油工业利用外资贷款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进而对确定贷款适度规模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充分论证我国的适度偿债率15%是正确的基础上,引伸出衡量石油工业利用外资貸款适度规模的基本指标偿债率的计算公式.这一公式对其它行业部门也具有实用价值.同时,结合石油工业特点。提出了与基本指标配套的监测贷款适度规模的一些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WTO体制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后,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必将影响中国金融业,本着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宗旨,外资金融机构将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一方面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又会产生风险效应,因此,应把握好业务范围、自主经营、金融手段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传媒对青年典型雷锋的报道开始,到新世纪各色青年领袖的登场,媒介建构的青年形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以媒介社会学的视野来分析,其背后是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在这种变迁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多元与开放,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商业资本对传媒报道的牵制及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相对于东盟拥有了更多的外资,东盟国家总是把中国引进外资的增加和他们的(绝对或相对)减少作比较,因而具有了和中国竞争外资的动因。东盟国家和中国引资博弈所采用的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内部靠政策,外部靠联合。理论和事实都证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两个行为主体对外资的竞争反而导致了各自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损失。中国在制定吸引外商投资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东盟和自己进行的引资竞争。在政策对比方面,应由原来的注重地区性优惠向注重结构性优惠转化;在突出优势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开放和完善市场;最后,要积极推进东亚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化入手,分析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传媒在转轨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传媒与市场经济、传媒与宪政之间高度互动,互相促进:一方面,健康的传媒是现代市场经济必要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传媒自身特有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功能,使得传媒变革成为一国政治体制变革进程的指示灯或晴雨表.由此可见,传媒承载并浓缩着一国在特定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等领域的发展状况,聚焦并解析传媒,可以“一叶知秋”考察出一国市场化发育程度与一国宪政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组织制度转换的动力来自于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激化。一方面,市场、社会舆论和政府对企业诚信的要求迫切,而企业缺少取信于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公众的途径;另一方面,家族制的优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缩小,其劣势日益显现,导致企业自愿锁定(lock-in)家族制。在内外矛盾的作用下,中国家族企业能否真正转制,使其生命得到进一步扩展的关键是主动采取社会资本积累战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组织制度,自发扩展企业生命。  相似文献   

17.
外资进入中国风险资本市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外资进入我国风险资本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分析了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然后论述了外资投资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资选择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原因和我国吸引外资风险资本尚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合理、必然且适时的选择。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合理性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兴盛所造成的压力构成了其生成的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其宏观背景;文化产品内容的价值寻租、资源富余、闲暇时间等文化产业兴起的条件日臻成熟;政策扶持及智力资本拥有程度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国内外通信技术领域典型公司的专利布局,可以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专利申请地域布局方面,三星电子公司专利在国外和国际的申请比例明显高于华为技术公司;从专利的热点技术领域布局看,三星电子公司专利的涵盖领域比华为技术公司更加多元化。加强专利的国外和国际保护、跟踪世界研发前沿热点领域,是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何实现我国外贸由数量扩张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增长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通过实施改善外贸发展的宏观环境,构建外贸促进服务体系、不断调整出口产业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拓展服务贸易出口等举措,我国外贸将全面实现高速、高质、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