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IFDI),简称双向FDI,无疑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冲击,双向FDI能否发挥以及如何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是需要迫切解答的问题。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双向FDI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这对“双引擎”在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调节效应,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量化了不同中介作用的贡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能够显著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遮掩效应;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既能直接调节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能通过调节双向FDI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应大于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存在遮掩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仅在沿海地区存在遮掩效应,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仅在沿海地区成立;美国再工业化对双向FDI的调节作用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有效发挥双向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分别构建了企业、行业和城市层面的数据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基于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两个角度,探究环境规制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环境规制的具体作用渠道.研究发现:该环境规制政策显著推动了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城市制造业产业清洁度和企业生产率相比政策实施前都得到显著提升.并且,短期内环境规制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生产性要素投入对制造业产业清洁度产生影响,尚未形成行业创新驱动.同时,企业技术升级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的增加,尚未观察到企业创新和资金筹措的变化.本研究对厘清环境规制政策效果,提升城市环境规制执行的内在激励,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Moore结构变化值,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计算全局Moran'sⅠ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其经济增长效应仍显著;"产城协同"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产城联动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时期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军  车帅 《系统工程》2023,(6):41-51
探究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实施效果,对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创新性地从城市异质性、作用机制、协同减排和动态性等角度弥补了环境信息披露分析的不足。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中国城市碳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策效果随着时间演进而呈现日趋强化的特征。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对西部城市、五线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碳强度具有更明显的降低效果。环境信息披露能够通过科技支出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显著降低碳强度,城市化效应则起到相反的作用效果。环境信息披露具有协同减排效应,可以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剔除相关环境政策干扰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降碳效果的全面评估为构建多元化的环境规制手段,推动协同减排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构建30个重点城市的营商环境优化指数,通过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其通过降低企业层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行业层面的市场竞争、以及改善城市层面的要素资源配置的中介机制实现,而且要素资源配置中介效应大于市场竞争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对所属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影响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沿海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经济模式.平台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那么这种改变是否会传导到产业中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变革呢?本文即从平台经济的视角出发,运用综合指数构建方法从三个维度构建衡量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本文探讨了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发现平台经济带来了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从需求端拉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为推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本文采用58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全局最优的模拟退火法(SA)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就业效应的有效机制,城镇化通过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促使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企业规模是产业结构变化推动服务业就业的有效内在机制,企业生产扩张和竞争力提高使服务业就业得到优化配置.第二产业对工业就业,第三产业对服务业就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产业间的总体就业溢出效应为负向;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弹性较小,就业结构并不能跟随产业结构演变而发生质变.此外,发达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负,表明在产业结构的成熟阶段,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正,表明还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拥有剩余的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就业"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作为企业选址的备选空间单元,利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工业部门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溢出是影响新建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同溢出效应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1)从地理空间看,在全国范围,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本溢出有利于非中心城市吸引新企业进入,而在省域范围,省会城市的人力资本溢出对非省会城市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著;(2)从企业类型看,人力资本溢出对大型企业选址的作用要强于中小企业,对非出口企业选址的作用要强于出口企业。鉴于新建企业选址对产业空间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政策的实施,乃至园区与城镇化建设均具有较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人才集聚效应、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是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源;第二,该结果在采用Bartik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调整样本量和替换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具有一致性;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都是影响本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作用于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路径,其中Porter外部性的绿色技术进步效应发挥尚有阻碍。本文对于新发展阶段探索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开拓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迭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相似的经历。以广州市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的关系为例,在选取广州市1982~2004年经济与废水排放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的模型和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广州市的经济与环境发展符合环境库被涅茨曲线呈倒U型,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曲线已位于转折点,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与国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已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  相似文献   

11.
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就黄河流域低碳建设和区域协同减排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系统考察。基于包含知识产出的内生增长Romcr模型,构建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选取2000-2017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发展驱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展开回归分析;进一步的,将空间效应纳入中介效应模型,从而对金融发展作用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渠道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理论上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黄河流域金融发展和能源消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水平之间符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阈值,金融发展对于能源消费由促增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水平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周边地区的能源消费同样存在倒U关系。长期来看,金融发展的空间节能效应渐趋强化;同时,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作用于能源消费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即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形成对能源消费的间接驱动效应,而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在现阶段中尚不明显。因此,有效发挥金融发展的空间节能效应,最终形成区域发展的节能模式,对于我国黄河流域协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由之路,而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离不开企业高质量发展。该研究首先通过logistic模型构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量化判别模型,然后研究了研发操纵行为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和创新效率的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四点:第一,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应该从产品卓越、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评判。第二,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且不引入变量调节效应的情况下,研发操纵对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第三,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是负向的,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提升,研发操纵对公司发展质量的边际效应由负转为正;创新效率的调节效应是正向的,随着创新效率提高,会加大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政府需要加强创新监管同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发展的融资约束问题,制定合理政策,以实现微观经济层面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绿色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点,绿色创新必将成为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抉择。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京津冀13个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7年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并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效率水平的高低与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政策紧密相关,资本投入力度和废水、 SO_2排放水平等非期望产出冗余是绿色创新效率未达到DEA有效状态的关键制约因素。城市间绿色创新水平差距明显,从时序上来看差距有明显缩小趋势,河北省多个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大。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通过空间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资助力度、城市信息化程度、城市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均对绿色创新效率有正向驱动作用,但京津冀的对外开放水平受地区绿色创新发展程度作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影响效果不显著。鉴于研究结论,本文从扶持政策、产业结构、人才培养、创新协同等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将非期望产出引入传统交叉效率模型,并根据非期望产出的特性,分别考虑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承载自净能力和社会支付意愿的影响,提出了整体环境最优、整体平均环境最优、整体偏好环境最优三种交叉评价策略,科学合理的获取基于环境绩效视角的DMU的交叉效率值.最后,通过对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工业的环境绩效评价来说明交叉评价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与能源环境的诸多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城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6年30个省会城市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分析非有效城市的节能减排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并进行空间收敛性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整体城市节能减排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181增至2016年的1.217。节能减排有效城市数量在21~26个波动;非有效城市的冗余率集中在能源消耗、节能环保支出、废水、COD、SO2、烟尘排放等方面,产出不足率集中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重复用水等方面,因此改进空间较大。从空间收敛性来看,2006~2016年东部城市呈收敛态势,中部和西部城市逐渐发散,东北城市先发散后收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环境规制政策对于环境污染及公共健康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978至2013年颁布的976条环境规制政策,利用从政策属性力度、政策内容力度两个维度对我国环境规制政策进行量化的数据,构建了针对环境规制政策效果的计量模型,通过将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引入环境健康经济学分析,检验了环境污染对环境规制政策与公共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对公共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我国总体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防治环境污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效果;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对环境污染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进而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促进作用.本研究基于总体环境规制政策文献量化角度考察的"政策-环境-健康"三维动态关系结果,阐明了环境规制政策、环境污染以及公共健康三者的影响传输路径,对于有效评估环境规制政策效果,保障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健康的可持续提升具有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机器人应用日益普遍以及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探讨了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其机制在于机器人应用能够发挥治理效应与人力效应.对于非高科技行业以及位于制度环境并不完善地区的企业来说,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人力效应影响机制的深化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结构通过发挥“双重互补作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最后,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开发式创新,机器人应用对于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推动机器人产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技术、资产、劳动力和产值结构高度化四维度综合测度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区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程度并对升级进程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省区间产业升级具有空间关联特征。构建考虑地理特征和经济技术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验证技术协同创新及相关控制变量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本地直接效应与跨地区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产业升级具有内在惯性和自我扬弃特征,当期升级进程受本地及外地区前期升级水平的影响;创新驱动系统全面协同对本地产业升级的直接效应并没有预期大,应深入挖掘创新主体及要素间的协同效应,增强其助推力。装备制造企业知识应用能力对本地产业升级有积极作用,而因企业间竞争关系的存在致使其对外省区产业具有负向外溢效应。研究表明,因累积效应的存在导致协同创新驱动的长期效应要比短期效应更明显,故各地区要抛弃短视行为,树立产业长远战略思维。最后,各地区应基于地缘或经济特征相似性构建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将产业内各行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区域经济冲突。  相似文献   

19.
客观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沿海节点城市经济发展和港城发展的政策效应,对其本身实施和完善,以及节点地区经济与港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量化中国八个沿海节点地区的港口区位商、辐射强度与港城协同度,以此表征节点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ID模型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沿海节点地区经济发展和港城发展的综合政策效应.为克服内生性和共同趋势假定无法满足等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PSM-DID方法对DID模型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剔除其他因素影响,观察"一带一路"的净效应.发现城镇化建设目前是沿海节点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短板;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海节点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显著,但在剔除共同趋势和冲击等其他因素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海节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净影响效应为负.沿海节点地区港口和港城协同发展无论是在综合影响还是剔除其他影响情况下都落后于非节点地区.因此沿海节点地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完善港口合作体系,提高港口企业竞争意识,扩大港口辐射范围,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发挥港口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同时将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港口物流发展共同规划,积极调整港、城发展以适应和更好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  相似文献   

20.
为检测重大风险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非对称效应,运用贝叶斯MCMC推断技术对我国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t-分布的门限随机波动模型比基于正态分布的随机波动模型能更加合理地刻画经济事件、政治事件和自然灾难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影响的非对称特性.并且发现,经济事件、政治事件和自然灾难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相对而言,政治事件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存在正向杠杆效应,而经济事件和自然灾难却存在反向杠杆效应;经济事件和政治事件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冲击存在正向杠杆效应,而自然灾难则存在反向杠杆效应.此外,除在牛市环境下利好经济事件和利空经济事件对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具有反向杠杆效应之外,其它风险事件在熊市和牛市环境下对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均具有正向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